08.13 孙家砭村烟农用汗水收获希望

骄阳似火,抵挡不住烟农劳作的热情。三伏天,室外地表温度38℃,永乐街道办孙家砭村烟农还在烟地里忙碌着。

肯流汗才有好收成

空气中弥漫着热浪,这边烟地里,村民们摘烟叶正起劲儿,那边有专人将叶子码到车上往家运,而在院子里,又有两三个劳力忙着串烟,还有人负责将串好的一杆杆烟叶往烟炉里挂,整个场面有条不紊。

“我家今年栽烟28亩,烘烤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段,一炉烟得7天左右才能完成烘烤,烟叶烘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价钱的高低。”家住小西沟的马万山和他的妻子正在忙着将新鲜出炉的烟叶进行分类。

烤烟旺季,烟草大户每炉烟得请3-5个工,打烟、背烟、串烟的工钱在100元/天,一年给付工钱得一万多,但是,勤劳带来的却是丰厚的回报。

村委会主任陈西明说:“孙家砭村一株烟的产量在3两,价值3元左右,亩产值3000元左右。像今年这烟草长势,加上雨水以及后期技术烘烤,应该会有一个好收成。”

烤烟是门技术活儿

穿梭在成片的烟地里,烟叶散发出特有的香气。

街道办农综站干部马万存为我们讲解:“烟叶采摘也是有严格标准的,必须是叶片呈黄绿色,烟筋变白了才能采摘。一株烟通常保留20—24片叶子,得分上十次进行烘烤。”

打开种植大户吴长贵的烟炉,烟叶还没褪去绿色,湿度也比较大,技术员赶紧给吴长贵指导:“你家这个烟,要把温度提高到40℃,促使中棚、底棚变黄,延长变黄时间。在中棚黄片青筋后温度上升到42℃,在底棚黄片青筋以后温度上升到44℃,把各阶段湿度、温度控制在相应范围内,同时注意实时监控烟叶变化情况。按照我的方法,这炉烟应该问题不大。”

进入烘烤期,技术人员奔波在各村,给予烟农最及时、最有效的帮助,确保每一炉烟都有好的质量。

烟草带富了一方百姓

要说烟草怎么样?烟农何日旺有一肚子话要说:“我栽烟这些年来,从3亩、5亩、10亩发展到现在的26亩,通过烟草改善了家里条件,盖起了新房,种烟虽说辛苦点,但是收入可观,苦点累点也值了。”老何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铺就了自家的小康路,看到长势喜人的烟叶迎风摇曳,老何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为了支持村上烤烟发展,小西沟8.5公里的通组水泥路也于去年硬化拓宽,从此,烟农卖烟再也不用肩挑背扛,直接用摩托车或者农用车拉到烟站售卖,更增强了群众发展烤烟的信心。

村支部书记宋长山说:“种烟虽辛苦,但靠着务烟,好多群众将子女供上大学,在交通便利地方建造了新房,脱了贫,过上了好日子。”

烤烟产业作为孙家砭村传统产业,促进全村产业多样化发展,增加了群众致富门路,也成就了这方土地上群众的脱贫梦,带领着这里的群众一步步走向美好、走向富裕,孙家砭村群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见证着对烟草的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