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白衣战士,冲在战疫最前线

2月4日下午,在市第一医院隔离病区内,护士正在给一名患者测量体温。(严龙 徐琴鸿 摄)

1月31日,我市首例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出院。(记者 唐严 摄)

市急救中心医生到转出医院转运疑似患者(图片已作艺术处理)。(严龙 摄)

春暖花开,宁波抗疫一线频频传来好消息:截至3月3日24时,宁波已连续13天没有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截至3月3日24时,全市报告的157例确诊病例中,累计出院病例154例;3月3日,宁波疫情“五色图”全部转绿,所有乡镇(街道)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等级为低风险;鄞州区、余姚市相继“清零”……这一条条捷报的背后,是一个城市的众志成城,更是宁波卫健系统6万多名“白衣战士”冲锋陷阵在战疫前线的不惧生死。

战疫冲锋号在春节前吹响

武汉发生疫情!

疫情就是命令。第一时间,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战在距离武汉900公里之外的宁波打响。

宁波市卫健委紧急战略部署:1月19日,组建宁波市卫生健康系统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疫情防控、医疗救治、信息宣传、后勤保障、防控督查等6个工作组,成立市级疫情防控专家组和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1月31日,新冠肺炎社区防控督导组组建成立;根据全国各地确诊病例分布情况,将全国各地级市根据疫情严重程度分为三类,为分类实施外地来甬返甬人员管控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出台居家医学观察人员转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工作方案,全面加强集中隔离。

抗击疫情,防控和救治是两个关键环节。

新冠病毒潜伏期短,发病快则2天,慢则14天,防控难度大,越早发现就能越早让病人得到救治,就能避免更多人被传染。所以,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快速锁定病源,切断传播链成为重中之重。市卫健委迅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制定现场应急处置技术方案,细化病例个案调查、交通入口排查等10个方面工作方案,实现疫情现场处置的闭环管理;紧急调配全市15家实验室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加大临床可疑病人免费核酸检测力度;制作宁波市疫情“五色图”,将我市疫情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分为高风险、较高风险、中等风险、较低风险和低风险五个等级,指导各地精准防控疫情。

举非常之力,应对非常之疫!

为在第一时间准确筛查出新冠肺炎患者,1月21日,全市46家医疗机构开设24小时发热门诊。与此同时,宁波集聚全市优质资源集中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确定15家医院作为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将90%的确诊患者集中收治到国科大宁波华美医院(市第二医院)、市第一医院、市妇儿医院3家市级定点医院;抽调37名医护人员参与全市最大的集中救治点国科大宁波华美医院的医疗救治工作。

为确保每一名患者的生命安全,宁波市还特别成立了市级核心专家组。核心专家组专门负责全市重症病例的会诊指导,并开通与北京协和医院、上海华山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等全国知名医院的远程会诊系统。与此同时,加强中西医结合,组织中医药专家参与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疗救治,疫情防控期间,确诊病例的中医药治疗参与率达98.6%。

白衣作战袍,仁心写担当

6万多名医护人员坚守主战场

1月22日,宁波确诊3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病例。宁波即时进入战备状态,15家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定点医院全力以赴。

国科大宁波华美医院临危受命,立即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集中专家、物资、技术,重新规划场地,编制压实防控闭环,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患者的集中诊治和分流分层分级管理:按“院中院”标准独立设置发热门诊,分设不同层级的候诊和就诊区、留观区、抢救区,开启公共卫生专用负压病房用于收治重症患者;启动普通病房改隔离和留观病房的基建改造,实现隔离床位的最大容量。

市第一医院立即对原有发热门诊进行改造,打造了一个集所有功能于一体的“院中院”模式的独立区域,将6号楼腾空,仅用2天时间就建成隔离病房和隔离留观病房,并组建了一支由呼吸与危重症科、急诊科、感染科、重症监护病房等科室30余名医疗业务骨干和70余名优秀护理人员组成的队伍。

截至3月3日24时,157名确诊病例治愈出院154例,治愈率超过98%。这次抗击疫情中,宁波各定点救治医院不仅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而且还答出了宁波特色。

作为一种新型病毒,新冠肺炎治疗至今没有特效药。从2月4日起,国科大宁波华美医院救治团队结合最新的基础研究结果和既往的诊疗经验,决定启用磷酸氯喹治疗新冠肺炎。磷酸氯喹是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到2月27日,该院共有89例确诊患者使用磷酸氯喹。令大家兴奋的是,磷酸氯喹的使用很快取得了看得见的效果,轻症或普通型转重症的明显减少,治愈率有了很大提高。2月18日发布的国家新冠肺炎防控诊疗规范第六版中,磷酸氯喹正式纳入抗病毒药物推荐。

疫情当前,广大医护人员挺身而出,冲在抗疫最前线。

“我是共产党员,我上!”“我随时接受派遣,不论生死,只为同胞”……国科大宁波华美医院放射科副主任陈斌不会忘记,疫情暴发后,医院要求成立轮班组,放射科115名员工大部分主动放弃休假,20多名党员还联名写了“请战书”。市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阮列敏更不会忘记,医院设立发热门诊,短短10分钟,5个医生名额被一抢而空……

郑南红是国科大宁波华美医院急性感染科主任。记者曾于1月29日采访过她,当时她第一句话就是问记者:“今天是正月初几?”从1月23日开始,郑南红就投入到战疫中,作为重点传染病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她既要承担对医护人员的培训,还要负责对患者的会诊,连轴转的工作,让她早已不知今夕是何夕。

3月2日,记者再次见到了郑南红。她已有1个多月没有回过家了,脸上写满了疲惫,但交谈中,她满是开心。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治愈出院,医院的隔离病区已经从4个减到了2个,而她也终于有时间在每天晚上跟家里人打电话了。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志愿献身医学……”同郑南红一样,全市6万多名医护人员,以白衣为战袍,用自己的生命恪守着当初的入职誓言。

慷慨赴荆楚,战疫显真情

310名逆行者带去宁波大爱

“谢谢宁波医生,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3月4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宁波医疗队重症病区又有7名患者治愈出院。截至3月3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宁波医疗队两个重症病区共收治患者139人,治愈出院患者共36人。

就在6万多名白衣战士为保卫宁波而浴血奋战时,310名驰援湖北的逆行者将宁波大爱带去了湖北疫情主战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自正月初一以来,宁波6批紧急医疗队前赴后继,奔赴湖北。

1月25日,第一批紧急医疗队共13名医护人员奔赴武汉;

1月27日,第二批紧急医疗队共6名护士赶赴武汉;

1月28日,第三批紧急医疗队共13名医护人员赶赴武汉;

2月9日,第四批紧急医疗队共268名医护人员赶赴武汉;

2月14日,5名医护人员随浙大一院赶赴武汉;

2月22日,2名医护人员赶赴武汉,市疾控中心3名公卫人员赶赴荆门。

310名逆行者中,有的父亲重病在身;有的妻子即将分娩;有的即将新婚,却决然推迟婚礼……疫情当前,他们一个个主动请战,告别亲人,告别家乡,投身最危险的抗疫最前线。面对记者的采访,他们说:“我们是医护人员,面对病疫,责无旁贷!”

宁波医疗队的队员没有辜负家乡人民的期待。2月9日,奔赴武汉的268名医疗队队员创下了12小时筹建2个重症病区98张床位的“宁波速度”,队员们迸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在湖北的战疫是艰辛的。隔离病房内的医生和护士必须穿戴防护服,为了节约防护服,也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宁波医疗队的队员们进隔离病房前控制吃喝,6小时一班,争取不上厕所。

但队员们向患者展示着最暖心的一面:患者胃口不好,他们送去面包、咸蛋;患者想家了,他们千方百计为患者联系上家人;担心交流不便,他们自学武汉方言;为鼓励患者树立信心,他们录下各种康复视频,并细心地用武汉话解说……

对于这些不远千里支援湖北的逆行者,患者感激不尽。为了表达感恩之心,他们送来了一封封感谢信,他们还为医疗队员写歌、谱曲……当病房中传出一阵阵歌声时,队员们热泪盈眶。3月2日,湖北省副省长肖菊华特别前往感谢慰问宁波医疗队,“你们是湖北的大恩人!武汉的大恩人!你们的恩情,湖北人民十分感激,永远铭记!”

这些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是患者眼中的恩人,同样是家乡人民心中的英雄。在他们日夜奋战在湖北的日子里,家乡人民日夜牵挂着他们。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特地打电话给宁波医疗队,向全体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送上问候;市委市政府全力保障他们的防护物资;市卫健委一次次为他们送去宁波特产;为让英雄们在千里之外尝到家乡的味道,镇海的楼先生还特意捎去了50斤香喷喷的油煎带鱼……

“虽千万人,吾往矣!”春已暖花已开,盼我们的白衣战士平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