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开化与自己“较劲”,空气和水环境质量继续领跑钱塘江流域

3月2日上午,在开化马金溪流域,有摄影爱好者拍摄到2只头部长着红色的长喙,颈部竖着几根“辫子”的奇特水鸟。经专家鉴定,它们是中华秋沙鸭,是与大熊猫、华南虎、滇金丝猴一样齐名的国宝,全球仅存不足1000只,对栖息地水域环境的极高要求,被人们称作鸟类中的”大熊猫”、水域环境的生态试纸。

无独有偶,据衢州市生态环境局开化分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1至2月开化出境水Ⅰ、Ⅱ类水占比为100%,与上年同比增长1.7个百分点,其中Ⅰ类水为48天,同比增长46天;大气PM2.5均值为22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同比下降12%;空气优良率为100%,与上年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两项环境质量均创历史最好记录,位居钱塘江流域第一。

“将一江清水送出开化”,是开化县委、县政府向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早在2014年,开化县就全面实施“河长制”并在全省推广,按照“一河一长”、“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原则,设立了县、乡(镇)、村三级河长,层层包干,并针对环保志愿者、中小学生、妇女团体、青年团体等团体,新创建了十余支民间河长队伍,实现了全县大小河流全覆盖,明确规定河长管辖包干河道流域内的一切水体,形成县级河长半月一督查、乡镇河长一周一检查、村级河长一天一巡查的河长巡查机制,随着6年来“河长制”的实施和不断完善,开化实现了“有水的地方就有人管,有污染的地方就有人治”。

开化的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在高起点的基础上,依然做到屡创记录,离不开全县上下多年来打造的水气保护“闭环”,干部、群众、企业都参与其中,并且每年都有新举措、新动作。据开化县委主要负责人介绍,在全省剿灭劣Ⅴ类水的大背景下,开化县自我加压,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全域基本消除Ⅲ类水,冲刺全省最优水质。为实现这一目标,开化将每月19日定为全民护河日,实现沟、渠等小微水体河长全覆盖,实施长效的河长履职和督查考核机制。今年开化将实施污水治理工程、河湖塘库清淤工程等治水项目269个,用项目推动治水,并充分运用法律和问责两把利剑,坚决打击环保违法,坚决问责环保失责。

“有了无人机巡河,我们在疫情期间的巡河也方便多了!”近段时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无人机更显大作用。3月3日,民间河长叶发门操作着无人机对河道开展巡查,这种高效率、无死角的巡河方式已经持续了两年多,叶发门说:”从这几年的巡河情况看,能明显感受到开化水质的不断改善,藻类等富营养化污染不断减少,企业偷排现象也几乎没查到。”

创新还要长效,才能显成效。开化还建成全省首家危废收集转运中心,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小微企业危废处置难问题,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全县乡镇水气自动监测站实现全覆盖,环境监测项目扩至79项,名列全市县(市、区)监测站第一,为全县环境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开化做到了第一个实施环境问题有奖举报制度,充分调动全民参与环保监督的积极性。

2019年开化全年出境水Ⅰ、Ⅱ类水占比为98.1 %,其中Ⅰ类水为155天,同比增长7天,创历史最好记录;大气PM2.5均值为23微克/立方米,也创历史最好记录。空气质量优191天、良156天,优良率为97.2%。市生态环境局开化分局局长王东相告,下一步开化将进一步发展智慧环保,以最严格的环保监管守牢钱江源头绿色生态屏障,推动全县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确保污染防治攻坚战年度任务、碧水蓝天三年行动计划全面高质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