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蛇床子,生于山坡、草地,花盘平顶,花通常白色,有时带淡红色


蛇床子,别名野胡萝卜子、野茴香、蛇床实、蛇床仁、蛇珠、野萝卜碗子、蛇米、野芫荽等,为伞形科植物蛇床的干燥成熟果实。

蛇床子多年生草本。茎多数,自根茎生出,高20-60厘米,基部匍匐生根,简单或分枝,四棱形,具浅槽,常染紫红色,极密被白色平展刚毛,下部较疏,节间伸长,比叶片长很多。叶三角状卵圆形,长约1.2-2厘米,宽约1-1.7厘米,先端钝或锐尖,基部圆形或近浅心形,边缘为圆齿状锯齿,上面榄绿色,被白色纤毛,近边缘较密,下面较淡,主沿各级脉上被白色纤毛,余部有不明显小凹腺点,侧脉4-5对,与中脉在上面微凹陷或近平坦,下面带紫红色,明显隆起;叶柄极短,长1-3毫米,常带紫红色,密被白色平展刚毛。


蛇床子轮伞花序多花密集,半球形,花时连花冠径达3.5厘米,生于茎、枝顶部,向上聚集;苞叶叶状,下部的略超出花萼,向上渐变小,呈苞片状,苞片针状,具肋,与花萼等长或略短,被白色平展缘毛及微小腺点,先端染紫红色。花萼圆筒状,开花时长约9毫米,13脉,外面主要沿脉上被白色刚毛,余部满布微小腺点,内面在喉部以上被白色疏柔毛,果时基部稍一边膨胀,上唇3齿,齿长三角形,多少外反,先端短芒尖,下唇2齿,齿与上唇近等长,三角形,先端长芒尖。花冠粉红色,较大,长1.5-2厘米,内面在下唇下方具二列柔毛,冠筒十分伸出,基部宽1.5毫米,自伸出部分向上渐扩大,至喉部宽达5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雄蕊4,前对较长,均延伸至上唇下,几不超出,花药卵圆形,2室,室略叉开。花柱微超出上唇片,先端不相等2浅裂,裂片扁平。花盘平顶,花通常白色,有时带淡红色。


蛇床子的子房无毛。小坚果倒卵形,长约1毫米,宽约0.9毫米,褐色,无毛。

蛇床子春夏冬可播。种子处理:种前先将种子用水浸泡12小时,用2倍体积湿沙拌匀,2-3天后再播种,处理期间注意搅拌,保持温度和湿度上下一致。冬播不需处理种子。不论在哪个季节播种,先将地整平浇水,待畦干度适宜后用铁耙搂平浮土,按行距24厘米,开1-2厘米浅沟,将种子均匀撒播在沟里,而后搂平浇水,一般7-10天即可出苗。生长期如果干旱可适时浇水。蛇床子生长很快,第一年种植不用施化肥,以免倒伏。一年可连种两次,第二次可不用再播种子。

蛇床子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强,从种到收3个月,在立冬前后播种的6月中旬采收,春播的在7月中旬采收,夏播的9月中旬采收。

蛇床子夏、秋两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摘下果实晒干;或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打落果实,筛净或簸去杂质,晒干。


蛇床子生于山坡、草地、路旁、灌丛中及林下,主产河北、安徽、广西、四川、江苏、浙江等地。

看更多新奇动植物,关注奇文导航,我愿为你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