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標緻摩托speedfight4(125cc)使用心得

2018年剛從香港考試回來,趁著找工作的間隙,火速增駕了E照。買輛摩托車馬上就被提上了第一日程。之前就騎了四五年自行車,很喜歡自由和享受路途中的美景的感覺,加之從小就對踏板車情有獨鍾,剛考完試資金有限的情況下。買一輛小排量帶水冷的踏板就成為了我的選購條件,至於很多人認為的小排量帶水冷很雞肋的問題,我想說跑個長途來見高下。

拋開光陽和三陽(那時候對臺產車認知度還有限),可供選擇的車其實就只剩甲魚和標緻這款sf4。上網看了幾天,從賬面數據考標緻動力要優於甲魚,數字儀表,雙透鏡led大燈,高於同級別的前後13寸130輪胎,前後雙碟剎以及全水冷,無疑都牢牢吸引了我的眼球。但最終讓我做出決定的原因在於身高。我作為一個186的大高個。坐在甲魚上感覺特別憋屈,車龍頭小幅度轉向時都會打到膝蓋,而在sf4不會有這問題。最終我以17k左右的價格購入了我人生的第一輛摩托車。

車子總體上很省心,不需要做什麼改裝,儀表盤下自帶了一個導航架的連接口,連接口下有一個usb充電出口(手機導航實測,充電比用電慢),好在座椅下還有一個點菸器的口,可以把電轉出來。車子油箱有7.4升(順帶一提加油口在腳踏下,中置油箱,降低了車輛重心,也減少了很多麻煩),百公里油耗在2.6左右,不過油表顯示的比較靠前,油表油量總共有8格,差不多顯示為兩格時,油箱裡還有4升左右的油,但也總會搞得人心惶惶,看見加油站就往裡鑽。因為經常出去長途,馬桶放了一個三升的備用油箱,兩雙手套(一雙防雨的),一套雨衣,一雙鞋套,一大把U型鎖,基本上就塞滿了。車子邊撐大概是設計有點缺陷,每次停在小坡上,車頭朝下,打開邊撐,邊撐都會慢慢合上,原地倒車,左邊車把都因此換了兩個。

總的來說這頭小獅子只要不上高速,進個山,壓個彎都會讓你信心十足,原廠自帶的正新輪胎,在壓彎時還是會感覺到抓地力不足,有時候壓彎過大時會明顯感覺後輪在漂,但完全能救回來,從來沒因此翻過車,進山以後能很從容的把一票gw250/dl250甩在身後。後來有一個騎巧格i的哥們加入我們群,一起出去了一次,他完完全全被我們甩在身後(體現出水冷的優勢了)。

今年實習期滿了,跟著車隊上了幾次高速,小排量的劣勢一覽無餘,由於我本身就有85kg,加上行李加上車身自重,整體重量妥妥超過210kg,在0--60公里起步加速階段,能妥妥的超過一票十萬元以下,1.5排量的家用轎車。上了85後,加速就會變得軟弱無力,平路上極速勉強維持在93/94,唯有再帶一點下坡,車速能到106左右(和手機gps對比,表顯時速幾乎沒有多大出入)。很多人問我,這麼小的車,我又那麼高,高速行駛時車會不會漂,可能是因為車輛軸距,輪胎尺寸,胎寬,懸掛,重心等等綜合因素,車在100以上後依然非常穩,過彎依然信心十足。在高速上遇到大坡時,極速會逐漸掉到60多公里,經常會出現被大車攆著屁股跑的尷尬局面,甚至有幾次都被大車超了。每次高速上超車都是危險的事,因為極速很慢,超車的過程就像時間停止。也因此高速上油耗有3~4了(上坡比較多的情況),只比同行的1300cc的印第安少一點點。自此我已開始考慮換更大排量的車了。

今年國慶,我騎著小獅子,從昆明出發,走高速到麗江,換國道騎到了德欽梅里雪山,800里路程,12小時。在進去香格里拉後,最高海拔4300,動力衰減嚴重,油門到底,平路上也勉強騎到55左右,下坡也只能騎到80多。在德欽休整了一夜,夜間氣溫6/7度,海拔差不多3800(我自己上個山坡都感覺有點喘),車子打了半天火才打著(確實有點心慌,長途摩旅最擔心的就是被撂在路上),發動機燈也亮了。不過這些狀況在出了香格里拉後都消失了。

作為一個標緻摩托的車主,要吐槽(小毛病)很多,但車輛穩定性也是毋庸置疑的,已經16000公里了,各種路面都騎過,沒掉過一顆螺絲,沒把我撩在路上過。車子的雙led透鏡大燈,無論是一個人夜間跑山路,跑高速,鋪路效果和亮度都能給人很好的安全感。每次的保養基本150左右就能搞定。

最後還是要強調abs的重要性,雖然我的小車沒這功能,但很多次都是意外情況,尤其是雨水天氣,都不敢捏死剎車,也可能是以前騎了很多年自行車,還沒發生過意外,可以說有驚無險。我都深刻的感覺到abs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