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都市+〡序章與奏鳴:歲序交替中的青島四區報告

2020年1月22日 青島日報7版

序章與奏鳴

——歲序交替中的青島四區報告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生動的現實和潛藏的未來,都是由歷史的碼頭出發的。

兩個年度的交替接續,往往帶給我們意料之外的思考縫隙。沉澱或者抽象為數字的過往,對新的一年埋下了什麼樣的啟示?心電圖一樣的數字圖譜,能否代表著區域心律?那些峰波一樣的曲線,會成長為一個什麼樣的新面貌?草灰蛇線,伏行千里。這是我們策劃這篇年初報告的初衷。

“都市+”是青島這座城市的觀察家,我們凝神傾聽冰層下面春天的奏鳴。

市南區:

再培育10座“億元樓”

■浮山灣沿線

2019年,市南區聚焦總部經濟、時尚經濟等兩大特色經濟,全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實現新突破、新發展,時尚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區建設邁上新臺階。

2019年,預計市南全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6%左右。修訂10個產業扶持政策,兌現扶持資金2.2億元;新設立市場主體1.55萬戶,總量突破9萬戶,其中民營企業同比增長9.3%。推動“存量變革”和“增量崛起”,新增營業收入過200億元企業1個、過100億元企業1個、過50億元企業2個。發明專利授權823件,同比增長7.7%。新增註冊商標5820件,同比增長50.1%,總量突破3萬件,位居全市首位。

簽約落戶項目683個,同比增長123%。新引進過億元內資項目86個,新設立外資項目83個。引進華夏基石(中國)企業總部基地項目,首批7家上市或頭部企業簽約入駐,新增德國SNP等區域總部企業10家。

2020年,市南區將繼續推動轄區各項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其中,華夏基石(中國)企業總部基地投入使用,屆時將引進5家以上上市公司北方總部入駐,全年新增區域總部企業28家以上,並在目前26座稅收億元以上商務樓宇的基礎上,再規劃和培育10座“億元樓”。大力引進融資租賃、供應鏈金融等特色業態,全年新增金融機構和企業100家以上。壯大海洋優勢產業集群,引進1個投資過10億元的涉海服務業項目,培育1家營業收入過50億元的涉海企業,力爭海洋產業增加值增長15%。

深入推進軟件園和動漫園“騰籠換鳥”,探索“管委會+公司”模式,新註冊優質企業100家以上,引進優質項目25個以上。市南區將新引進創投風投基金10家以上,努力為科創企業提供多樣化融資支持。推動萬國建築博覽區更新改造,推進中山路區域5萬平方米建築加固修繕。積極恢復中山路區域金融本源功能,引入特色金融機構總部。

記者點評:

一直是青島發展先行區的市南區,近年來開始進入產業結構的深度調整期、動能轉換的持續膠著期,面臨的區域競爭更加激烈。2019年對市南區來說,也不是一個簡單的年份。一方面,市南區圓滿完成了重大活動的保障任務,另一方面,為了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市南區加大了“雙招雙引”的力度。簽約落戶項目683個,同比增長123%,顯著的增幅彰顯出市南幹事創業的決心和毅力。

地理上,市南區是青島的心臟地帶,曾被譽為“金邊”。但是,在移動互聯時代,如何克服地理上的歷史優越感,快速向新經濟邁進,重塑區域核心競爭力,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從青島全域看市南,2020年,這個區域依然面臨嚴峻挑戰,不進則退,慢進亦退。如何抓住國家戰略疊加帶來的巨大機遇,是決定著其再次崛起的關鍵因素。

市北區:

聚焦“三新”高端要素

■郵輪母港

2019年,市北區錨定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的新方位,統籌抓好穩增長、促轉型、優環境、惠民生、增效能各項工作,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保持平穩態勢,現代產業謀劃、重大項目引進、社會民生改善取得一系列新成果。

預計全區生產總值完成890億元、同比增長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800億元,經濟總量持續攀升。固定資產投資承壓反彈,預計同比增長15%左右,創5年來新高。接待郵輪93航次、遊客18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31%、61%。堅持平臺思維、生態思維,成立專業招商公司,全年新引進項目108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7個、10億元以上項目15個、500強項目9個。註冊資本100億元的山東省港口集團落戶。加快打造科技樓宇,“鏈灣”入駐區塊鏈企業超過70家,產業互聯網大廈累計引入科技企業54家。全年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9個、竣工億元以上項目21個。

2020年,市北區將聚焦新航運、新貿易、新金融等高端要素,奮力打造港航輻射源頭、對外開放高地、金融服務標杆。市北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左右。

做大做強郵輪產業能級,推動亞洲最大郵輪——地中海榮耀號在青運營。全年新增金融機構及類金融企業20家。加快打造千畝大健康產業集聚區,年內確保青島市醫療人工智能科技創新中心投入使用,10個以上產業化項目、40家上下游總部及創新型企業引進落地。加快打造千畝高端新材料產業集聚區,引入橡膠輪胎領域優質企業50家以上。力爭國際航運中心大廈入駐率突破80%。

記者點評:

2019年,市北區迎來重大發展機遇——山東省港口集團落戶,至此,市北區大港片區同時集聚起青島郵輪母港、山東省港口集團兩大海洋“巨頭”。圍繞港口集團這個區域發展強大引擎,結合青島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攻勢,市北區提出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並著手整合產業資源。例如,2019年,市北區全年新增青島港融資擔保等金融機構及類金融企業27家,新增怡亞通等供應鏈企業103家,為創新中心核心區建設提供保障。

臃腫、沉重、蹣跚的市北區一直追求輕盈與速度。2020年,市北區發展主要圍繞三個關鍵詞:新航運、新貿易、新金融。在航運方面,市北區積極引進船務代理、船舶管理、航運信息、海事仲裁等航運企業,與高校合作,做好複合型航運人才培養引進,搭建國際航運研究平臺。在新貿易方面,幫企業建設跨境電商公共“海外倉”和海外營銷中心,培育扶持一批供應鏈管理服務示範項目,打造供應鏈創新應用產業園。在新金融方面,將按照“一區、一街、一園、一庫、一策、一基金”模式打造青島新金融集聚區,發佈產業引導政策、組建專項產業基金。這三個“新”,能否讓市北區健步如飛?答案會在未來揭曉。

作為一個人口數量超百萬的老城區,市北區發展任重而道遠。

李滄區:

重塑高質量發展基因

■青島—亞馬遜AWS聯合創新中心

剛剛過去的2019年,李滄區宜業宜居宜身宜心的創新型花園式中心城區建設取得新成績、實現新突破。

李滄區主要經濟指標較快增長,預計生產總值增長9%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左右;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6.26億元,增長6.08%。青島國際院士港按照“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成果轉化”三位一體功能定位,重點做好“優化、規範、做實”三篇文章,奮力打造青島科技引領城建設的重要支撐點,81萬平方米的產業核心區試驗區生物醫藥板塊部分啟用。

落地95數字經濟港、順豐同城物流區域總部等過億元項目61個,總投資額278.8億元。青島國際特別創新區獲評省級成長型數字經濟園區,一期實現稅收1.3億元,增長14%;二期正式啟用,入駐企業62家,實現稅收1.4億元,誕生了李滄區第二座稅收億元樓。

2020年,李滄區將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奮力開拓以院士港為主體的高質量發展基因重塑新路。

落實“雙百千”行動和“一業一策”計劃,建設數字經濟第三方公共服務平臺,設立專項產業基金。推動國際特別創新區產業升級,加快新零售規劃佈局。發揮好絲路協創中心、郵政跨境電商產業園等開放平臺作用,大力引進優質外貿企業,完成進出口額220億元。推動樓山片區轉型升級。確保城碩大廈、永平路76號等12個產業項目竣工運營。

實施現代產業精準招商行動,充分藉助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等重大開放平臺,引進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優秀上市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全年引進過億元項目65個以上,總投資額350億元以上,引進培育總部和功能性機構不少於10個。引進各類人才1萬名以上,新增市場主體2萬戶以上。

記者點評:

李滄區一直在向城市發展的“C位”艱辛邁進。回首過往,逐漸擺脫底色濃重的傳統工業區面貌的李滄區,要實現新舊動能平穩換擋,可謂路途艱難,這考驗著為政者的智慧和幹部群眾的決心。但細心的人在李滄身上看到了希望,李滄區緊緊抓住了“人”這個最核心的要素,突破思想革命、質量革命、效率革命、程序革命,全區上下精氣神的提振、開放的視野、思想上的“破冰”、行動上的突圍,用好用足國家戰略疊加的利好,從中尋找新的機會與新的增長點。

2018年,李滄區首次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破百億;2019年,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再破百億。這個百億殊為不易!

在李滄,一條以青島國際院士港為主體的高質量發展基因重塑的新路正加速開闢。作為新生者、追趕者、探索者,院士港致力於在全球範圍內繪製“人才地圖”和“產業地圖”,為“搞活一座城”增色添彩。李滄區有17條河、12座山,優越的生態稟賦應該轉化為發展競爭力。

嶗山區:

踏上“二次創業”新徵程

■青島國際創新園

從宏觀數據上看,2019年,嶗山區生產總值預計突破750億元,增長7.5%;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左右;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57.1億元,增長2.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左右。

2019年是嶗山區亮點紛呈的一年——外資規模再創新高,預計全年實際利用外資4.2億美元,增長13.8%;預計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 86 億美元,被評為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雙招雙引”更是量質齊升,聚焦重點產業鏈實施精準招商,新引進中國中化、中國光大、中國中車等世界500強投資項目10個,全年累計引進黑馬科技、極視角、車主邦、海石資產、通盈藥業等總投資1100億元的62個過億元項目。從該區的支柱產業看,去年新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178個;預計金融業增加值增長18%;旅遊總收入達到 161.5 億元,增長16.2%。

2020年,嶗山區將南提北進、全域統籌,實施“七大行動”,全面拉開嶗山再次創業新格局。

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力爭新能源產業鏈達到一百億元、大數據產業鏈達到兩百億元,啟動第一批5G項目建設,新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100個以上,新增高新技術企業80家以上;在金融業方面,大力引進雛菊機構、東亞銀行等一批外資金融機構,招引廣發銀行、華聞期貨等一批區域性金融總部,新引進金融及類金融機構 100 家以上;在文旅產業領域,加快建設沙港灣、釣魚臺·美高梅、萬豪酒店、大河東文旅小鎮、石老人濱海休閒運動公園等一批精品項目,升級改造仰口索道,推動雙石屋、南北嶺系列主題民宿投用,力爭旅遊總收入增長15%;在健康產業上,啟動王山口社區村改試點,開展健康城片區村改前期工作,加快引進日本硼中子、德國美迪克康復醫院、癌研有明醫院等項目。

記者點評:

山海依傍的旖旎景緻、密集佈局的高端產業、大氣精緻的城區氣質,這一直以來都是嶗山區最具魅力的元素,構成了這一區域經濟社會格局的實力“硬核”。

從全青島的視角來看,嶗山區是一個亦城亦鄉的獨特區域。2019年,記者以採訪的形式見證了其城區在微電子、人工智能、區塊鏈、金融科技等前沿產業領域的超前思考和敏捷佈局;同時,也在涼泉、唐家莊、雙石屋等農村社區感知到了嶗山鄉村現代、時尚的一面。

然而,如何才能讓鄉村與城市進行更深層次的融合?進一步消弭,尤其是在產業上突破城鄉二元對立的格局?

新的一年,嶗山區以“戰略北進”的開啟展開對上述問題的全面作答。

“北進”意味著推動發展的戰略重心由金家嶺片區向北推進,全面提升嶗山城市發展層級,這無疑是破解嶗山城鄉二元結構突出問題的關鍵一招,也是一項牽動嶗山區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抉擇。

“二次創業”是危機感使然。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只有直面“危”,才能牢牢抓住“機”。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王 萌 周 偉 霍璟禕 /文 劉 棟/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