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我的两个读书方法

写读书方法的书籍汗牛充栋,很多前辈都提到很多好方法。30岁之前,我都没有意识到读书也需要特定的方法。无非在书上圈圈划划,标重点、写心得,顶多再把精彩的部分摘录或背诵下来。随着读书越来越多,思考越来越深入,这两年总结了两种读书方法,很适合我个人的读书需要。

一是先看书中让自己有所触动的内容。读书不是完成任务,不需要从头到尾。翻目录、看序言,了解一本书的内容概要和内部分布,从中选择和自己关联最大或者最有感觉的地方读起。

这样读书有几个好处:

1.读书就是要有用。所谓“有用”,一方面是说能直接应用到工作生活中;另一方面,即便那些只为陶冶情操、扩大视野、满足好奇心的书,也能让你精神愉悦,这也是无用之用。既然如此,找到最感兴趣的部分先读起来,读罢如果意犹未尽,再往前翻或往后翻,这样读书效率立刻提升

2.有些书名气很大,但是你买来翻翻,发现根本提不起阅读兴趣,这样的书就别看了。要么是名不副实,要么是对你无用,要么是你的知识储备还不足以驾驭。否则即便读了,也只是浪费时间。

3.有些外国书籍内容很好,但是翻译以后问题就大了,有些还是大社出版,读起来都不像人话,很难相信翻译的人理解了原文,更别说那些杂七杂八出版社蹭热点的新书了。这样的书买来后更得先验证一下,找找有没有感兴趣的内容,读起来是不是驴唇不对马嘴。发现问题后,这样的书赶快扔掉,或者通过“多抓鱼”二手交易,以免赔了时间又赔钱。

还有一种读书方法是联想自己的过往经历或知识储备。读书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新的知识、故事、思维模式、叙事方法、论证角度……这些新知要和过往关联起来,印象才深刻,理解才深入。

这样读书也有几个好处:

1.找到新知与过往的关联,其实就是在深刻理解新知的内涵和外延。当我接触“数字货币”的概念时,我会想这和“支付宝”有什么关系?是不是“区块链”的一种?这些疑问如果书中回答不了,就到网上去找,这样你就更能明白概念的真正意思了。

2.对你触动大、关联多的书,一定要珍藏,并在未来反复读。面对一本真正的好书,你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读,会有不同的体会。

这两种读书方法通过写读书笔记殊途同归。写读书笔记的目的是用输出反向验证输入质量。从你认为最有触动的那一点写起,不用面面俱到,妄图概括整本书的内容。写的时候,把新知的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列出来,再找到与旧识的关联,把书中的一部分“内化”于心,书就没白读。

读书是学习也是消遣,不要“我注六经”,而要“六经注我”。祝每个人都找到适合自己的珍藏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