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8 BBC 這部新劇,笑得我直不起腰

加飯酷愛英國喜劇,

一群紳士,戴著高帽口吐優雅的倫敦腔,

一本正經地幹不正經的事,憋壞憋壞的,實在太好玩了。

這次要聊的新劇,一如既往的英式沒品惡搞風格——

《江湖郎中》

Quacks

豆瓣評分 8.4

醫學題材不稀奇,稀奇的是選取的時間點——19 世紀末期

我們來看看這一時期,大英帝國首屈一指的名醫做手術的行頭。

額。。。確定不是個殺人犯?

醫生這麼帶勁兒,外科手術現場是怎樣的?

我去。。。確定不是在殺豬嗎?!

後面居然還有一群人在圍觀?

很難想象,這乃是 19 世紀最前沿的外科手術現場。

鏽跡斑斑的鍘刀和沾滿鮮血的手術服,表明這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外科醫生。

做手術前,來一杯白蘭地,抽根香菸,瀟瀟灑灑不失優雅。

讓病人咬著木棍,緩解截肢的疼痛,不能更貼心了啊。

甚至,圍觀歡呼的人群,作為醫生高超技藝的鑑證者,有提振氛圍和信心的作用。

自然,看手術也是要買門票的,正好作為醫院創收致富的好方法,總比過度醫療要好很多了吧。

不過,就算是名醫,也會偶爾犯點小錯誤,例如切掉了蛋蛋啥的——

沒關係,都是病人的錯,誰叫他亂動的,撿起來就好了。

呀,病人亂動是個問題,這時候就該麻醉師登場了。

在醫學史上,19 世紀是個重要的時代,原因之一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麻醉劑開始應用了。

最初使用的麻醉劑是乙醚,沒錯,就是那個網上盛傳壞人用來迷暈少女的的藥劑。

我們的外科名醫 Lessing 先生,決定在一場為皇室成員進行的腫瘤切除手術中使用乙醚麻醉術。

好處嘛,顯而易見,就算煙星子點燃了手術現場,伯爵也不會醒來怪罪。

為你的任性鼓鼓掌。

不止外科醫生,19 世紀的每一個醫生都牛死了

一位貴婦說自己「那裡」有點不舒服,尿尿的時候刺痛。

內科醫生給開出的藥方是——

放一個新鮮的烤土豆。。。烤土豆。。。土豆。。。豆。。。

連貴婦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男子夜晚遺精(當然,如今這根本不是病),醫生開出的藥方是——

(上帝保佑你。。。)

所以醫生們之間偶爾會爭一下誰治死的人比較多。

我。。。醫生手下饒命行嗎。。。

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的偉大,把技幾感動到~

畢竟,這是一個連教皇都為「海洛因+紅酒」的飲品打廣告,號召大家一起喝的瘋狂年代啊。

總體而言,19 世紀醫學界,是一種自帶暗黑哥特風的存在。

按照腐國的行事風格,這麼一個有趣的時代,當然要搞搞事情了啦。

本劇主要有四個人物:外科醫生 Lessing 和他的妻子Caroline ,

麻醉師+牙醫 John Sutton和心理醫生 William Agar。

要說在 19 世紀最爽的,那是麻醉醫生。

把藥膏裡的嗎啡蒸餾出來喝了

用古柯葉(可卡因毒品原料)和乙醚助 xing。

心理醫生就比較慘一點,畢竟他打算用「唸詩」來治療病人。

既然 BBC 決定惡搞,就要搞的狠一點,連那個時代的歷史人物南丁格爾狄更斯都不放過。

南丁格爾,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出身英國上流社會家庭。

BBC 戲謔了一把她的高貴出身,一個利用家族優勢打壓對手的小姐。

南丁格爾注重醫院環境,倡導通風的梗,被拿來調笑。

以及這種——

BBC 真敢幹吶。

另外大文豪狄更斯被活生生拽下神壇,飾演者是我們的卷福的 CP 愛人安德魯·斯科特

這部劇裡,狄更斯變成了一個自負卑鄙的小人。

極度陶醉於自己的悲天憫人,看看他憂鬱的小模樣。

喝酒嗨了,半夜還要跑去到麻醉師家嗑藥,很會玩喲。

還很好色,被 Caroline 罵的狗血淋頭。

所謂,越是愛的深沉,越是往死裡黑。

看來,腐國應該是更愛狄更斯一點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