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老中医谈白术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何为白术?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安胎。”

白术,补气药,味儿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作用。

《神农本草经》称其主:风寒湿痹,痉,疸,止汗,除热,消食。《本草汇言》称其主:扶植脾胃,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药。

巩继甫医生谈白术应用的注意事项

1.白术的补脾功效卓著,用于脾胃气虚,运化无力,食少便溏,脘腹胀满,肢软神疲等证。但这诸多症状必须是基于脾胃气虚这个根本,而没有实邪阻滞。运化无力现在叫胃肠蠕动性减弱,运化无力就会饮食不消化,脘腹胀满,这个胀满,脉象应该是虚类的脉,如虚,细,弱,芤等,舌淡苔薄白,舌质不红,舌苔不黄,就是不能有热像,不能有实像,腹部按压不能有硬痛,不能有跳动感。腹部胀满,按之虚软,脉是虚类的脉,舌苔无热像,才可以用白术,配人参,黄芪之类的药,这叫塞因塞用。

2.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即便脉是虚类的脉,证表现的是虚损证,只要腹部按压有硬痛跳动感,也坚决不能用白术,因为这个按压硬痛跳动感是伴有实邪阻滞,气机不畅。而白术有个作用就是壅滞气机。张仲景在论述理中丸的时候告诫说,“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四两”,由此可以看出,“脐上筑”不能用白术,“吐多”有热也不能用白术

,由此推测,腹部按压硬痛跳动和舌质红舌苔黄都不能用白术。在《伤寒论》第64条,“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第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因为有“心下悸”和“脐下悸”,即便是水饮所致,作为健脾利水的白术,张仲景也没有用到,而到了第67条:“心下逆满,气上冲胸 ,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这里没有腹部的悸动,就用了白术,所以,治疗水饮,要注意腹诊。治疗水饮,即使有实类的沉紧脉,只要没有悸动,也可以用白术。有悸动,即使虚类脉那也不能用白术。

3.那么这个腹部按压硬痛或跳动的证如何治疗呢?这种情况在慢性肠胃病患者群中很常见,在治疗上,我认为一是按照张仲景的辩证论治方法,属于水饮的用桂枝甘草汤,或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属于虚损的用小建中汤。二是用王清任的膈下逐淤汤。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论述膈下逐瘀汤时说“无论积聚成块在左胁、右胁、脐左、、脐右、脐上、脐下、或按之跳动,皆以此方治之,无不应手取效。病轻者少服,病重者多服,总是病去药止,不可多服。尚病人气弱,不任消克,原方加党参三五钱皆可,不必拘泥。”

4.还有网上广为流传的大剂量白术可通便的说法,这个一定要辩证地看,即使一味药,在中医看来也要辩证论治。大剂量白术所治疗的便秘,只能是气虚便秘,具有粪质不干硬,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乏力,便难排出,汗出气短,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等气虚的临床见证,其他证型的白术概不可以用大量白术。

感谢老前辈的无私分享,同时本文仅供参考!实际情况还需要辩证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