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在危机中寻找机遇|民主党派建言优化营商环境护航企业生产发展

近年来,为了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微观经营主体活力,我国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步伐,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意见。这些进步切实提升了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实现长效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从事生产经营的广大中小微企业也面临种种困难。连日来,国家多个部委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各地政府也出台了更具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措施,帮助困难的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增强企业家战胜疫情,恢复生产、重振经济的信心。

当下非常时期的困难,其实也是考验营商环境的机遇。疫情下,民主党派组织及其广大成员针对企业经营中面临的问题和短板,着力在政策扶持、提升服务、强化监管、积极自救等方面积极建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毕竟,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金融税收等方面扶持

缓解受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流动资金压力,延长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企业贷款的周期,加大线上金融产品和服务渠道的供给力度

为夯实民营经济基础,保护中小微企业经营者信心,不少民主党派成员建言切实扶持受疫情影响重大的中小微企业。

民革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民革江苏省委会副主委王鸿声提出,多措并举缓解受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流动资金压力,如减征相关行业2020年度所得税,免征中小经营业者2020年度所得税,延缓相关行业税款的汇算清缴,引导金融机构对相关行业中小经营业者的既有小微企业贷款、个人经营贷款在现有利率基础上再降低0.5至1个百分点,鼓励发放低息中长期贷款等等。

王鸿声还建议设立专项支持发展基金,通过中央兜底、地方筹集、银行参与、社会捐助等,建立国家级民营企业特殊情况专项支持发展基金。

“由于受疫情的影响,前端销售和回收的资金流断裂,有些贷款续贷的日期又临近,外地返回企业的员工隔离观察期间员工工资和核酸检测费用又额外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台盟中央常委骆沙鸣建议国家银监会、证监会出台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允许或要求我国银行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企业贷款在原来的贷款周期基础上延长三个月或半年还贷,不承担相应的责任。

民革安徽省蚌埠市委会组织部长王权建议,疫情期间应给予中小工商业政策支持,同时提出了减免房租、提供保障性金融服务、缓缴社会保险费等具体政策。

民建会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建议,对于涉及新冠肺炎疫情的授信审批项目,可通过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加大业务授权、优化审批流程、安排专项信贷额度等方式加快业务办理速度;同时,加大线上金融产品和服务渠道的供给力度,引导客户优先使用电子渠道办理金融业务。

顺畅政企沟通渠道

搭建政府与企业协同治理的公共危机应对机制,缩短有关审批时限和减少环节,把优化营商环境明确为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共同任务

为从快从好帮助中小企业恢复生产经营,北京市台盟盟员徐小童、蔡昱、王涛联合建议,搭建政府与企业协同治理的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线上互动工作小组,进一步顺畅政企沟通渠道,便于企业及时反映困难,政府更加迅捷反馈。

“为小微企业提供在线融资、在线贴现、在线银税贷、在线提款等服务,并对与疫情防控相关的捐款和物资采购等资金汇划业务提供手续费全免服务。”他们表示。

除了确保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的有效落实之外,审批工作也应该积极配合当前形势。在上海从事财税工作的民革党员韩曙、王文辉、江国庆、李迎春联合建议,根据中央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审批相关退税事项时,充分运用“互联网+税务”模式,尽可能缩短审批时限和减少环节,退税款项及时到达企业账户,助力企业有更多资金投入研发、生产。

疫情终会结束。为推动疫后经济快速恢复发展,民革四川省委会主委、四川省金融工作局局长欧阳泽华建议,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国际可比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用法治刚性保障营商环境标准落地执行。

“把优化营商环境明确为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共同任务,鼓励各省(区、市)结合实际,发动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律师等力量共同参与,对县一级城市营商环境进行评价,调动基层积极性。”欧阳泽华说。

完善金融等监管体系

建议加强疫情防控时期互联网金融监管,对疫情期间的互联网金融有关违法行为从严从重从快处理

建议加强疫情防控时期互联网金融监管,成为党派成员建言的焦点之一。欧阳泽华认为,国家有关部委可成立疫期互联网金融治理工作临时机构。他建议畅通互联网金融监管投诉渠道,充分利用“中国互联网金融举报信息平台”和互联网金融举报电话等进行举报信息接收,对于互联网金融涉及疫期“暴力催收”的,尽快查实,从速处理,避免成为恶性事件。

“当下要谨防不法分子利用疫情期间借贷需求旺盛及咨询不便,进行‘套路贷’等违法犯罪活动。” 民革党员、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主任科员赵鹏说。他建议对疫情期间从事“套路贷”等违法行为从严从重从快处理,加强对网络上出现的“无抵押”“无担保”“低利息”“放款速度快”等广告的监管。

在稳定物价方面,民革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杨峻岭,民革党员韩曙、刘世勇等建议采取果断措施稳定物价,重拳出击,加强市场监管,严惩“哄抬价格”的违法行为。

民革山东省委会议政委副主任王夕源认为,防疫情绝不容电商借市场紧俏“发横财”。他建议各级各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根据线上消费者的订单举报,依法从重、从快查处疫情期借机哄抬物价或违法售假的电商,借此规范电商市场秩序。

关键在于企业积极自救

企业应该寻找创新性的运营模式以及办公模式,并在危机中寻找新的商机,形成适应新变化的商业模式

疫情之下,企业家希望政策层采用减费降税政策和缓解融资难的相关政策,营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以及采用刺激消费和扩大投资方式对策,降低此次疫情的负面影响。

“有了政策扶持,但最关键的还在于企业积极自救,才能从这场水深火热的劫难中逃生。如果不能及时破解困局,势必会被它拖垮。”经济学家、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浙江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周德文表示。

在周德文看来,民营企业出现危机,往往表现为债务危机和资金链断裂,其原因除了以往的金融信贷环境对民营企业支持不到位之外,也有企业自身经营能力方面的原因,改善金融信贷环境实际上更多的是治标,如何引导企业练好内功,或者帮助企业对接资源,这是长效解决企业危机的治本之道。

周德文认为,疫情带来的震荡考验着企业快速应对的能力,除了极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之外,企业应该寻找创新性的运营模式以及办公模式,并在危机中寻找新的商机,形成适应新变化的商业模式。

民营企业如何自救和处理危机呢?“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往往是凭借个人的直觉处理危机,‘求生’欲望强烈却没有明确的方向,稍有差池就会造成遗憾。”周德文说。他建议,处理企业危机可以考虑借助外部力量,如专业的债务重组团队,通过有经验的团队实地操作,对企业进行结构性地调整,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增加利润,企业完全有可能脱困,获得重生。(本报记者 万李娜 见习记者 赵 亮 特约通讯员 黄 列 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