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做党的好女儿 当优秀女村官——记榆次区东赵乡上戈村党支部书记侯粉叶

黄河新闻网晋中讯(符宝予 刘婷婷)她是东赵乡所有行政村中唯一的女村支部书记,用整个青春和汗水浇灌了上戈村的光明未来。她就是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上戈村党支部书记侯粉叶。曾经获得省科技走进新农村十佳女杰,晋中市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晋中市农民专家先进个人、晋中市巾帼科技明星,榆次区优秀人大代表、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她是党的忠诚“战士”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什么样的理想抱负,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理想如阳光雨露,滋润着人们憧憬美好生活的心田;信念似熊熊火炬,照亮了人们前进的征程。

侯粉叶1954年出生在上戈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没上过几年学。懂的知识不是很多,理想却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上戈村服务,带领全村百姓致富,过上幸福的生活。她在青葱的年纪就担任了上戈村团支部书记兼妇女队长,每天通过广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千方百计带领妇女脱贫致富,组织妇女培训缝纫裁剪技术,为服装厂供货,同时又带头开展蘑菇种植。1973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加入党组织,就要一心跟党走,听党的话,服从组织安排,为党奉献是我一生的追求。”她是这么说的,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由于工作能力突出,性格直爽、为人真诚、处事公正,1975年,侯粉叶被组织上任命为上戈村支部委员兼村妇代会主任。

1982年,农村首次推行独生子女结扎政策,当时上戈村有几十名妇女属于结扎对象。在当时那个年代,政令不通,大家不理解为什么不能继续生小孩,不能理解结扎政策带来的意义,于是,大家都不想结扎。侯粉叶成了村里结扎的第一名妇女,侯粉叶刚开始并不想争这个“第一”,却因为心里对党的信任和对村民的热爱,她最终说服丈夫和家人,在村里第一个做了结扎手术。有了“第一”就会有“第二”,接着,村里的妇女都赶上了结扎的“趟”,上戈村也成为了全乡模范村。

“上头千根线、下面一根针”是对农村基层工作的真实写照,当村官工作任务繁重又容易得罪人,而村干部工资待遇却很低,许多人都不愿当村官。在广大村民纷纷投入经济建设的浪潮中,通过各种途径发家致富时,侯粉叶却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村里工作上。

1993年上戈村支部换届选举,侯粉叶以高票当选为该村支部书记,成为当时全榆次仅有的少数几个女村支部书记之一,并连任至今。二十多年过去了,由于工作业绩突出,村里各项工作都在全乡名列前茅,她得到了全体村民的高度信任,成为上戈村的致富带头人,是上戈村百姓忠诚的女儿。

她是经济发展的“领头雁”

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是硬道理。如何发展产业,摆脱贫困既成为全村群众的迫切愿望,又成为支部书记侯粉叶上任以来一直压在心头努力探索、亟待破解的一道课题。

上戈村地处旱垣丘陵山区,是一个七分山两分田一分土的山村。1993年担任支部书记后,侯粉叶通过多方调查研究,并结合本村实际,针对本村山多地少的状况,动员组织全体村民积极投入到经济林的种植上。在村里发展了500亩的苹果园,邀请多方技术员来村指导苹果种植,实现了三年挂果、五年丰产,使苹果种植产业成为该村的一项支柱产业,也为村集体经济积累了一定的实力。

1994年,侯粉叶又带领全体村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大搞小流域治理、绿化荒山荒坡、挖鱼塘,为解决村民“过河难”的问题。1996年她多方筹集资金,主持修建了一座连接村子与公路干线的“富民桥”,方便了村民的出行。

1997年,为解决全村的人畜吃水问题,她再次克服种种困难,打出70米深井2眼,同年又筑河坝3000余米,保护了近千亩的良田免受洪水困扰。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上戈村经济发展却日益落后,全村30%的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家园的除从事传统的种、养殖业外,其余时间就是聊聊天、打打牌。如何增加村民收入成为了侯粉叶一直思考的问题。

1998年,侯粉叶通过多年的市场调研,她敏锐地发现,发展设施农业是提高农业效益、实现农民快速增收的制胜法宝。因此,她果断提出了在上戈村大力发展温室蔬菜种植的思路。通过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短短几年时间,全村的温室已达到107座,在此基础上,她又主动联系电力、水利等部门,先后完善了温室配套设施。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上戈温室园区,实现了产业化经营。仅此一项,全村年收入即可增加近200万元。通过发展温室种植,使村民真正受益,使百姓真正走上了一条致富的康庄大道。

在本村致富的同时,侯粉叶不忘带动周边百姓致富,通过自己多年来经过实践摸索出来的温室蔬菜种植技术,无偿教给其他温室种植户,先后到本乡石羊坂村、郭家堡乡北合流村,以及阳泉盂县等地,现场培训指导温室蔬菜栽培技术,传授病虫害防治经验,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她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村官”

村官不是须眉的专利,妇女一样能撑起一片天。侯粉叶就任村支部书记二十多年的努力实践中,她用一颗对党无限忠诚,对事业孜孜以求,对群众热情服务的心对此作了生动的诠释。

她办事干脆利落,井井有条。上戈村共有405户,1250人,耕地面积3680亩,虽然算不上是个大村,但要管理好村里大小事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侯粉叶是一名女同志。1993年,她就是在一些人质疑的目光中,走马上任的,此后她以实际行动证明村支书不是男人的专利,女人一样能当一个好支书。

她严于律己,坚持公平正义。虽是村里的“一把手”,但侯粉叶从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她坚持村务公开,严格财务管理,定期清算村帐,并及时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得到群众一致好评和热情拥护。

她敢做敢为,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纠纷。进入新世纪后,等待侯粉叶的是比预料中更糟糕的景象:村班子涣散,群众满腹怨言,村帐多年未算,村级财务混乱,村民为村集体做了事却拿不到工资,村民打架斗殴事件时有发生。在这样艰难复杂的情形下,侯粉叶没把群众的问题“上交给国家”,也没把群众的问题“沉没”,而是把矛盾问题逐一梳理分析,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复杂问题简单化。首先,她成立了村级财务清理工作组,将村级帐务进行核算、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其次,她注重团结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积极发挥他们的模范作用,依靠群众,服务民生,凝聚民心。再次,她制定村规民约,组织村民认真学习,要求大家共同遵守;同时,出现矛盾纠纷,她第一时间赶去协调处理,每次都使矛盾双方心服口服,做到了问题不出村。她处理民事纠纷的能力让大家愈发对她敬佩不已,以致于现在不管谁家遇到什么问题都要请她去处理,有时她忙不过来,大家等也要等到她去处理。

在侯粉叶的领导下,上戈村又恢复了原有的良好面貌,好人好事有人争着做,坏人坏事有人大胆管,打架斗殴现象基本消除,社会治安稳定,人心安定,村民们相处和睦,干群关系融洽。

在村里产业得到一定发展,村子富裕了以后,侯粉叶又开始致力于村里的文化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2005年,投资40余万元新盖校舍16间,并安装了暖气,配套了教学设备;2008年新修建了文化大院和文化广场,使村民在忙完一天的工作之后有了休息和锻炼的好场所;2010年,投资40余万元的敬老院竣工,为上戈村老年人的养老提供更优越的条件。

侯粉叶的身份不仅是一名女村支书,更是女儿、母亲和妻子。每天赶着第一缕阳光去工作,迎着最后一缕晚霞回家,侯粉叶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但心里还是想孝顺父母、疼爱儿子的。在丈夫和儿子的记忆中,她常常是早出晚归,难得有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好好吃顿饭、聊聊天。她也想多尽一份妻子、母亲和儿媳的责任,但她放不下村里的工作,只能舍小家为大家。

入党46年来,侯粉叶以执著的信念、炽热的忠诚、奉献的精神,默默奋战在农村基层工作第一线。她始终践行着入党时的誓言,做党的好女儿,当群众心中的好村官。老百姓因她的付出而获得实惠,她也因此实现了自身价值,并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持久而特有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