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村民心中的“万金油”——记宣威市宝山镇德积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张斌

张斌进村走访。

在宣威市宝山镇德积村委会,有这样一名从头学起,甘当村民“万金油”的第一书记——张斌。他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用心为村民干实事、补短板,带领全村发展产业,推动全村脱贫致富奔小康。

搭建与群众连心桥

2018年3月,张斌接到单位的通知,被选派到了宣威市宝山镇德积村委会驻村。刚开始的时候,张斌认为驻村工作就是帮助帮扶村协调一些项目和资金。但到村里接触到工作以后,他才发现,驻村工作和自己以前想的有天壤之别。在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后,张斌决定从头学习驻村干部业务,认真扎实地走好每一步。张斌感慨,幸好村里有一位有多年驻村经验的老同志,他才能向老同志学习,并通过学习中央、省、市相关脱贫攻坚文件要求,参加宝山镇组织的驻村帮扶经验交流,提高了自己驻村工作的能力。

肯下功夫学,给张斌了解脱贫相关政策打下了良好基础。但对村民情况的不了解,又成了他工作中的拦路虎。为了摸清摸实全村贫困户的情况,张斌放弃了周末,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走访了全村16个村民小组,314户农户,与群众开展院心座谈12次,通过与他们拉家常、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意见,让自己更熟悉村里的实际情况。他把村民的需求和愿望记在笔记本上,村民对他这个人也从陌生到熟悉。

张斌全心全意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问题,为村民做了一件件实事,渐渐地,他也驻进了村民的心里。家住村委会附近的严乃勤因为身体半瘫痪,只能常年在家编竹筐挣钱。张斌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给严乃勤争取优惠政策,并帮他宣传竹编手艺,推销产品。如今,严乃勤的收入比以前多了,生活逐渐好了起来,说起张斌,他总是感谢万分。

扑下身子干实事

张斌在不断走访过程中,了解了村里实情,他与村“两委”敞开心扉进行对话。根据村里的突出问题和实际情况进行工作调整,积极配合村干部研究、分析,提出工作方案,提高工作效率。作为一名基层骨干,张斌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他说,在工作中我们要找准短板。他主动承担村里电子档案的录入工作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国网信息录入和错误信息修改工作,他还积极配合村干部研究、学习相关文件,交流学习经验。

德积村是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的村,主要种植农作物为蔬菜、玉米、马铃薯、大豆、油菜、烤烟、中药材等,种植品种多样但分散。通过走访调查,张斌决定利用德积村靠近杭瑞高速公路的区位优势和气候条件,发展产业基地。自2018年5月,通过走访协商,德积村成立了集体合作社,流转土地1800亩,转租给各个专业合作社,收取管理费用,解决产业发展问题,并为本村70户贫困户84人开展了种植养殖培训,壮大村集体经济。2019年3月,627亩产业带贫中草药种植基地在德积村落地。104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到合作社,19户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14户农户到基地务工。看到村里产业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张斌心里很高兴。他说,我们村合作社以“绿色产业+部门协作+贫困户”的模式,实现了集中规模流转种植,有效解决脱贫产业零散难题,并相继成立一个农业开发公司、2个专业合作社、1个冷链物流公司,让本村贫困户以入股合作社、土地流转、务工等多种方式参与进来,从根本上增加收入。村民严乃凡对现在的生活状态比较满意,他在基地务工,每个月有两三千块钱,还可以照顾家里的娃娃。

村里产业有了收入,但环境卫生还是堵在张斌心里的一块石头。为了让村容环境变好,给大家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他经常进村和保洁员一起打扫卫生。针对保洁效果不好的地方,张斌每次都亲自上阵,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环境整治势在必行。通过不断努力,如今,德积村的环境一天天好起来,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提升。

村民心中的“万金油”

在驻村帮扶过程中,张斌不仅要当好党建指导员,积极配合村里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还要经常到村里向村民宣传。在平时遍访时,遇到村民对政策不熟悉,想争取优惠政策时,张斌还要当好解说员,耐心给农户讲清情况,打消他们的疑虑。除了这些,张斌还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他在走访贫困户时,常常向他们讲述“自强、诚信、感恩”的道理,列举身边相关的真实事例,激励大家自力更生。

驻村以来,张斌一直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第一书记的责任与担当。虽然扶贫的路上困难重重,但他不怕苦不怕累,以满腔的热情,带领全村群众打一场脱贫攻坚硬仗,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