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传统文化浸润服刑人员心灵

云南省第一女子监狱创办的内部文化刊物。 云南省第一女子监狱是一所关押女性服刑人员的重刑犯监狱,这里的法治文化教育柔和、温暖但有力量

□ 法制日报通讯员 王存

走进位于昆明滇池南岸的云南省第一女子监狱,走在“学法路”上,伴着迎面飘来的栀子花香,听见广播里播放的《弟子规》,欣赏文化墙、文化走廊、宣传栏里的监狱各类文化活动成果展示,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在云南省第一女子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倪丽宏看来,女监文化建设是强大的“软实力”,是践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塑人,“把大墙内的人改造好,让大墙外的人生活好”理念载体;是除了高墙电网、科技信息等现代化物防、技防手段外,另一个支撑安全的“支柱”。

自2015年以来,云南省第一女子监狱全面实行“依法治监+以德治监”工程,引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教育改造,以法律规范行为,以文化教化人心,全力推进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监狱文化建设,营造出良好的教育改造氛围。

文化教育有温度

针对在押服刑人员文盲多、学历低的实际,云南省第一女子监狱依托新岸艺术团和各监区兴趣小组,把《赠汪伦》《孔融让梨》等经典故事以歌剧、话剧、舞台剧的形式展现在服刑人员面前;针对在押服刑人员少数民族多、会讲汉语少的情况,监狱启动“双语教学”,把文化与民俗相结合进行少数民族语言教学;针对女性服刑人员的特点,进一步强化女德教育,突出强调女性作为母亲、妻子、女儿的职责和义务,并把文化教育触角延伸至家庭教育。

这些带有温度的举措,很容易温暖服刑人员的心。

对此,二监区服刑人员王莉深有感触。王莉出生在偏远的彝族山寨,从小爸妈在外打工,自己一直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家庭贫困,王莉从未迈进学堂一步。

爷爷奶奶过世后,她被带到外婆家生活,但是没想到舅舅是一名瘾君子。

“我亲眼看到了舅舅因注射过量的毒品海洛因而死。”王莉回忆:自此开始憎恨毒品,但是在外出打工时,认识了一些“朋友”,在他们引诱下,彻底沦陷在用吸毒构建的虚无世界里,一次次用菜刀逼迫睡梦中的妈妈给钱,直至被抓入狱。

王莉说,这里不但可以学习文化知识,还可以学习传统文化。“入监初期管教民警主动用彝族话和我沟通,生活上关心我,改造中帮助我,让我逐渐放下了防备之心。”

四监区教导员李玉萍说,很多服刑人员在学习传统文化中找回了真善美,找到了自我和自尊。而且,在教育服刑人员的同时,民警们自身也会很受影响,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能力得到提升,会不自觉地改变和修正自己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方法方式。

文化帮教有深度

“文化改造”既是潜移默化的,也是影响巨大的。云南省第一女子监狱采取诵读经典、文化大讲堂、巡回法律讲堂等方式,促进服刑人员从行为到思想的转变;采取演绎经典、朗读会和亲情帮教等方式,促进服刑人员从外到内的转变;采取写心得体会、小组讨论和文化巡讲等方式,促进服刑人员从分享到影响的转变。服刑人员每月500余篇关于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占50%以上,一经《新岸灯塔》《新岸苑》和新岸电视台等采用,按规定给予考核加分。

教育中心二楼服刑人员教育改造成果展示室,有一幅有水、有船、有树的风景画。云南省第一女子监狱教育改造科科长莫娟说,这是八监区服刑人员张燕创作的作品。

张燕的家乡在江南水乡,那里小桥流水、诗情画意,她很想出监后马上回家,向父母尽孝、常伴左右。曾经的张燕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有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但是她不知道满足,产生了攀比心理,被欲望冲昏了头脑,开始利用职权之便贪污,一发不可收拾,一步步滑入了罪恶的深渊。一直纠结于谁出卖了她,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于管理口服心不服。据她后来吐露心声,她觉得自己的社会地位高,文化程度高,凭什么被教育。在一次以“孝文化”为主题的亲情帮教活动中,监狱特意邀请了她80岁的老母亲到狱参加帮教。当张燕看见老母亲满头白发、步履蹒跚,她抱着母亲哭的颤抖。在为母亲洗脚的环节,张燕第一次仔细看妈妈的脚,第一次为她脱袜、洗脚,整个过程她一直在轻声低吟:妈妈,我错了……自此之后,她整个人都变了,不仅自己积极学习传统文化,而且以自身为例鼓励其他服刑人员一起学习。

文化建设有广度

倪丽宏向记者分享了一个令她感触至深的故事。

四监区的服刑人员李娟入监前总是片面觉得孝敬父母就是为他们提供物质生活,对妹妹为照顾父母和子女,抱着未满3个月的婴儿陪伴在父亲病床前,甚至带着母亲和女儿一起睡等行为难以理解。但是学习孝文化后,她幡然醒悟,最大的孝顺是陪伴,最终,她的改变感动了父母和妹妹。妹妹还鼓励她,好好学习传统文化,出监后教育子女。

“我真的很感动,她们没有嫌弃我,没有怨恨我,更没有放弃我,是文化的力量,改变了我和家人之间的关系,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让我每天都充满了改造动力和新生希望。”李娟说。

云南省第一女子监狱政委安治弘介绍说,监狱坚持“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的原则,以四监区为试点,在全狱范围内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改造服刑人员工作,取得了服刑人员规范行为养成、违规违纪率下降、记功奖励人数增加等成效。

云南省第一女子监狱把课堂内容、课本剧等编制成书、录制成碟,同时还编订了《三字规》等,以监狱“开放日”、送文化进校园、警察家属进监和警示教育等活动为契机,搭建监狱与社会的“文化连接”,切实让服刑人员受益。监狱坚持“教育者必先受教育”的理念,在干警中弘扬传统文化,将文化育人与制度管理相结合,形成良好的闭合循环,进一步促进干警爱岗敬业、忠诚务实、诚信有爱,对个人提升、家庭和谐、监狱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切实让干警受益。近年来,监狱共开展200余场的警示教育,受教育人数高达10000多人次;开展50余场社会帮教和亲情帮教,拓展了监狱文化的宽度和广度。

(文中服刑人员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