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宜宾屏山中都的民居与墓园,见证着姓氏文化的兴衰!

宜宾屏山中都河最早的居民是夷、悦、夏、安、文、王6姓随着湖广填四川,在中都、太平一带朱、王、邓、何4大姓逐渐兴盛。

一条河古称“黑水河”,后称:“夷都溪”,现称:“中都河”,向东流入金沙江,弯曲的河流两岸形成了有名的“九庄十八坝”,曾经“九庄十八坝”“二十四道铁门坎”的美名在川渝等地广泛传播。

拥有百年历史的王家老房子坐落于中都镇一个叫四合头的地方。“四合头”到底是“九庄十八坝”中的哪一庄?当地也无人说得上,据现今还住在王家老房子的居民讲,以前这里是王家地主的房子,现今的居民都是解放后搬进来的,只有两户王姓人家。

四川及川南一带的封火墙(或称马头墙),多呈“品”字形,青砖饰粉,大多光素无纹理。而这里的却与众不同,两堵封火墙飞檐翘角,就像一座亭子,上以泥灰施彩,除塑有公鸡、麒麟、仙鹤等代表吉祥的瑞兽外,还有“王祥卧冰”、“孟宗哭竹”等中国孝悌文化精髓的《二十四孝图》。历经百余年风雨,依旧鲜艳如新。这种亭台式的封火墙非常少见,装饰如此精美的更是少之又少。一般的封火墙在正房两边,主要起着起防火作用,而这里的封火墙在院落中间,并进行豪华装饰。(此段节选自屏山史迹《王家房子——是谁遗忘的百年繁华》/何虹江)

王家老房子是典型的四合院民居,进院子的朝门,3层楼高的碉楼,如今只存在于见证过的人的脑海里,但精致的木雕、封火墙,现仅能窥见半米风貌的红砂石围墙,依稀证明这座古宅曾经的宏伟。1915年,让王氏家族为之骄傲的王蜀生便出生在这个大院。(《屏山县志》记载王蜀生之传略)

近年来,王家老房子迎来了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摄影爱好者、旅游爱好者等,在经历一场沧桑巨变后,它又重新展示在世人眼前。

邓氏家族来川先入洪雅,后进中都高洞溪,随后迁至高歇台,在此发家致富,成为中都四大望族之一。高歇台邓氏人才辈出,其中,邓絜曾任孙中山先生秘书及同盟会主办之《民报》编辑。邓氏祖茔位于中都镇会龙村,是整个家族辉煌过去的遗存。(来源: 屏山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