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四川好人”:眉山 冯燕霞

一个人,影响一群人,冯燕霞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用一枚小小的钩针,用一双巧手编织出精美的毛线手工艺品,通过电子商务网络平台销售成功后,带动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培训学员近千名。2013年在青神县妇联的帮助下,冯燕霞成立了“燕窝编织手工坊”,免费教当地妇女钩织技术,拓宽她们的就业渠道。不仅将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还让更多的妇女居家就业致富。

冯燕霞没有豪言壮语,无需惊天动地,她用平民老百姓最平凡的善举,最单纯的初衷,无私帮助农村妇女编织五彩斑斓的创业致富梦。

从小痴迷手工编织

在冯燕霞儿时的记忆里,妈妈绣的鞋垫、做的布鞋、织的毛衣是那样漂亮,冯燕霞特别喜欢。她穿着妈妈亲手织的毛衣去学校,惹的同学们特别羡慕,因为妈妈织的衣服是独一无二的,在街上是买不到的。因此,有这样一位手巧的妈妈,冯燕霞特别骄傲。由于冯燕霞从小受母亲织毛衣的影响,自小就喜欢手工制作。小的时候,为了学妈妈织毛衣,没有织毛衣的竹签,她自己用刀削竹签,像模像样地给妈妈学毛线编织。虽然是织着玩的,但冯燕霞十分喜欢去摆弄。12岁时,冯燕霞就开始跟着妈妈有模有样地学织毛线,渐渐地冯燕霞对毛衣编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越学越有劲,竟在学校里的课桌下偷偷编织毛线。冯燕霞对织毛衣的偏爱,让她一直舍不得丢掉这份爱好。

初中毕业后,冯燕霞对织毛衣更是情有独钟。她开始尝试多方面学习,还自购书籍学习多种编织技法。一枚小小的钩针在冯燕霞的手中上下翻飞,五彩的毛线很快被钩成漂亮的帽子、鞋子、袜子、毛衣等,一件件编织作品让邻居们爱不释手,赞不绝口。

冯燕霞从小手就巧,没人教,她看书就会织毛衣、编东西。家人的毛衣、毛裤、手套、帽子都出自她的一双巧手。有时候走在街上看到别人身上穿的毛衣花纹好看,她看几眼回家就能织出一模一样的毛衣来。邻居们都夸她心灵手巧。

不断学习大胆创新

在一步一个脚印的摸索中,冯燕霞的编织技术越来越好。因为喜欢毛线编织,冯燕霞常常关注毛线手工编织产品。一天,冯燕霞在网上浏览毛线编织产品时,受到启发,自己织的产品何不放到网上去卖?

2013年冯燕霞萌发了在网上卖自己产品的想法,她开起了属于自己的“燕窝编织手工坊”淘宝小店。卖自己织的毛线手工产品,并接客户的订单。冯燕霞在网上第一次卖出去的是一套宝宝衣服,是云南的一位客户买的,虽然只值200多元,但冯燕霞很高兴,自己编织的产品竟卖到了省外。

冯燕霞的淘宝店并没有像她期望的那样迎来火爆的销售,面对机织产品的激励竞争,冯燕霞的产品在网上并没有打开销路。冯燕霞意识到,一直模仿别人的作品,作品没有新意,吸引不了客户的眼球。她意识到要打开销路,就要创作出与众不同,别具风格的作品。一直很喜欢中国风的她,决定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

创作什么作品呢?冯燕霞陷入到困惑之中。一天,冯燕霞看 3D动画片《粉墨宝贝》时,看到片中穿插昆曲的生、旦、净、末、丑各个行当的传统文化精髓,很受感染,萌发了用毛线编织人物的想法。于是在不断尝试、失败、再尝试、再失败......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她创作了中国风昆曲娃娃生、旦、净、末、丑。

冯燕霞织中国风京剧娃娃生旦净末丑,花了不少心血。冯燕霞的中国风京剧娃娃生旦净末丑,放到网上,有200万编织爱好者的国内某手工编织交流平台上,这位编织达人的线钩版中国风昆曲娃娃“生、旦、净、末、丑”更是赢得一片喝彩,发帖点击率两月内上万,不少国内、外编织爱好者甚至因此找到冯燕霞,请求其开通网课教授编织。

中国风昆曲娃娃“生、旦、净、末、丑”的编织成功,冯燕霞并没有止步不前。她又编织了齐天大圣孙悟空,把孙悟空织的栩栩如生,十分传神。《芈月》传热播时,她用毛线织“芈月”。纯手工线钩版芈月,织起来是很不容易的。平常的毛线编织对冯燕霞来说,当然得心应手,就如织苏东坡图案的毛衣,细心一些就行,但是编织立体的芈月,就要难的多。冯燕霞说,织“芈月”最重要的就是要“找感觉”,找到立体感。冯燕霞说,需要通过针法的变换表现人物的立体感,比如面部高挺的鼻子,凹陷的眼窝,灵活可动的手指,而头饰、服装等看似复杂,其实难度要小一些。冯燕霞织“芈月”,遇到许多问题,她不断地探索,把人物的表情织的形象逼真。不论是芈月的一颦一笑,还是她高贵的华服、繁复的头饰,都被毛线钩织演绎得惟妙惟肖。这两个作品在网上也倍受关注,得到赞赏,被网友称为“手工编织达人”。

由于很多网友都想学习编织,冯燕霞想开通网上教学。于是,她自购书籍学习多种编织技法、自学绘画、电脑制图和视频软件、绘制编织图解、尝试编织物品的原创设计、自学单反记录创作过程,她把作品的做法做成了图文并茂并配有视屏教学的教程。通过网上教学,吸引了很多编织爱好者,第一次开课就有160人报名,还包括有几个马来西亚的的编织爱好者。

冯燕霞为了在网上教外国朋友做编织,由于语言不通,只有对作品做图解。比如一个20厘米高的小生玩偶,需要120-150张详细图解,包括绕线的指法。但为了她的编织能跨越国界,只有通过图解和视频才让外国朋友学会。冯燕霞创作的有些作品,很难通过图解表现的,她就拍视频,一个人小生玩偶要配20多个视频。

传承弘扬东坡文化

眉山是苏洵、苏轼、苏辙“三苏”的故乡。冯燕霞作为是一个眉山人,她感觉非常骄傲!

一直以来她都很喜欢中国风和民族风的东西,喜欢中式的衣服,也很喜欢苏东坡的诗词。她最喜欢的就是《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诗,因此她创作了把《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诗编织在衣服上,这件衣服是前短后长的中式开衫的款式,手工钩带缝制的盘扣,刺绣上苏东坡的头像和诗词,里衬用了透气性极好的复古亚麻布,里布上还绣上了自己设计的商标,还有两个很实用的大口袋......蕴含了大量中国元素。

渐渐地,冯燕霞毛线编织的名气越传越远。周围不少妇女也慕名前来学习编织技术,致富不忘乡邻的冯燕霞对前来学习毛线编织技术的妇女们实行免费教学。

2013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青神县妇联工作人员知道了冯燕霞很会毛线编织技术,特地来到了她的百货店。看见冯燕霞的铺子很窄,很拥挤,想帮助她建一个宽敞的工作室。2013年11月,在青神县妇联的的支持和帮助下,把镇上闲置的仓库改造为工作室,工作室建成了,还配置许多桌子板凳和一个电视机,冯燕霞将工作室取名为燕窝编制手工坊。在工作室里,冯燕霞把原创编织作品在工作室展出,并为镇上愿意学习编织的妇女,提供免费学习场所。来“燕窝编制手工坊”学习编织技术的妇女不断增加。

在这个40平米的工作室,每天挤满了乡里带娃娃的妇女们,她们在一起探讨钩织,学习钩织,亲手制作钩织产品,大家在一起有说有笑,既学到了技术,又织出了漂亮的产品,不出家门就能赚到钱了。“我都不打牌了,到这里来学编织,不仅可以给孙女做毛衣,还能卖钱,何乐而不为呢?”高台乡妇女刘桂花深有感触地说。

周围的农村妇女都慕名来找冯燕霞学习创意编织。只要有村民愿意学,冯燕霞都免费教大家。对在家的农村妇女来说,这种居家灵活就业的方式对她们真是太适合不过了,现在有100多个农村妇女不定期地跟着冯燕霞学习毛线编织。

附近区县的妇女们也找上们来给冯燕霞学编织。眉山东坡区复兴乡的江莉君,每天上午下午都要去街上打牌。因为她打牌既输了钱,丈夫又和她吵架,家庭很不和睦。江莉君到冯燕霞的店里买东西,看见冯燕霞在用毛线织衣服,而且织的非常漂亮。江莉君便给冯燕霞学毛线编织技术,渐渐地江莉君学会织小孩鞋、帽、袜子、衣服,还有玩具等。冯燕霞把她织的产品拍照放到网上,帮她销售,让她的产品变成了钱。江莉君感激地对冯燕霞说,学会了毛线编织技术就是好,没时间去打牌了,编织既能挣钱,又能戒掉牌瘾,简直是太好了。

冯燕霞要忙店里的生意,又要忙毛线编织,常常夜深人静了,冯燕霞还在灯下忙碌着。丈夫宋建民心疼妻子,对冯燕霞说:“你干脆就专职做编织吧,店里的生意我来照看。”因为编织越来越忙的冯燕霞,时常难以顾及店里的生意。贴心的丈夫宋建明不但没有责备她,反而鼓励她放手去做,并揽下了家里的家务活。冯燕霞坦言,没有丈夫的支持,自己的编织事业不可能做到现在。

扶贫扶智带去美好

冯燕霞的手工编织对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相当适用,雅安妇联邀请冯燕霞到雅安,为“雅安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手工编织技能培训”去授课。

雅安市汉源县富林镇前进村10组的王剑琼,是一位残疾人,脚走路不方便。她为了学钩针技术,每天很早就到学习地点,中午不回家吃饭,买个馍馍就充饥。王剑琼想学会毛线编织技术,开个网店,在网上卖汉源的土特产和自己编织的毛线产品。冯燕霞对王剑琼特别关注,利用午休时间手把手地教她学毛线编织技术,并建议她用毛线编织汉源樱桃、汉源花椒、汉源雪梨,葫芦盆栽等当地的特产,在网上销售。冯燕霞为了帮助王剑琼,特地留了她的电话号码,并加了她的微信。回家后的冯燕霞,不管王剑琼问她什么问题,她都一一解答,对王剑琼编织不出的产品,还帮她设计,并给她发图解。还建议王剑琼把汉源水果、花朵、山水的特色元素编织到产品中,做出汉源的艺术品牌,把本土手工产品做成汉源的一张美丽名片。

这些年冯燕霞用心血创作了不少作品,并在编织大赛上屡次获奖。2013年《九色鹿杯》第八届编织人生举办的手工编织大赛中荣获最佳童趣奖;2015年编织天地论坛举办的时尚秋冬编织大赛中冯燕霞的作品《芈月》荣获饰物组第一名;2015年编织天地论坛举办的丽彩春夏编织大赛冯燕霞的作品《田园风情小屋》荣获饰物组第一名;2015年冯燕霞被评为眉山市三八红旗手;2016年冯燕霞的作品《泡菜罐子》入选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眉山风采”民间工艺百家精品展;2016年冯燕霞的作品《中国风戏剧娃娃》在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眉山风采”民间工艺百家精品展中获优秀奖;2016年,冯燕霞被评为青神县首届道德模范。

好人寄语:我想把自己苦心琢磨的技艺毫无保留地教给愿意学的人。

道德点评:一粒种子可以温暖一份人心,一盏明灯可以引航致富的方向。冯燕霞,用一枚钩针托起乡亲致富的希望,绽放出最温暖和煦的阳光。她用自己平凡的举动,一颗炽热之心为更多的村民点亮了致富路上那盏最亮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