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 这书法把人看醉了,一笔一划都让人心花怒放,行云流水,好字收藏

前言:

欢迎您来到清雅阁,清雅阁的创办初衷便是以传承中华文化精神,发扬中国国粹艺术。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搭建艺术交流平台,我们将始终秉持创作优质书画内容的宗旨砥砺前行。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敬请关注、点赞、收藏、分享、转发。您的每一次参与都是我们创作优质内容的强大动力。

书法风格的形成,是衡量书法作品艺术价值的重要砝码,只有具有鲜明独特风格的作品才称得上是艺术创作,否则只能称之为书写。点画特征,笔法特征,墨法特征,结体特征,四者是共同构成书法作品风格的基本要素。

名称演变及心得要素

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章草是早期由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扁方,笔带横势。

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今草是章草去尽波挑而演变成的,今草书体自魏晋后盛行不衰。到了唐代,今草写的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妙,变化百出,称为"狂草",亦名大草。到了今天,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草书符号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隶化笔法的横势倾向,为左右钩连的草化提供了依据。章草笔法用"一"形,今草笔法用"s"形。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运笔放纵、点画狼藉的又称大草或狂草等。编辑本段典故。

草书心得要素归纳

1,通篇无画眼:全篇显平,无神采,终下人一等。
2,全局无大破:全篇无大的留白,无破则无立。则平淡无奇,且有拥塞的感觉。
3,统体无势:则伤神。全篇无流动的感觉,处处让人感觉到跌跌撞撞,此种心态极差。
4,突兀长横:如拦腰一刀,气势全断。横画长,则转换迟缓。
5,多竖如束薪。直画不要太过,过则神态呆板。若再有竖画不能雷同。
6,忌平、散、挤、弱。平则无起伏变化;散则气势全断;挤则全篇无重点,嘈杂纷乱,不堪入目;弱则全篇无精打采。
7,首行不正:作品首行之首字与尾字,要在同样的位置,否则整行歪斜矣。


8,不熟:所书内容、意境、结字、连断、下墨、留白、画眼均要熟,勿抄书。行笔勿存思想,乃得放纵。书随心动,笔由心发。不熟者, 处处断开,气息不通也。
9,字字断开:字字分开者有散的感觉,虽单字极尽变化,然非高手。紧密者,互相揖让,此乃变化高手也。
10,当连反断,当断反续,不识向背,不知起止,不领会转换。理论的错误运用所致,说起来头头是道,写出来会离题万里。

11,有放有收,有紧有松,有粗有细,点画有章法,顺滑而不弱,“文似看山不喜平”

12,多读帖、多揣摩、多动笔,采纳众家之长;

亢银中行草书法《千字文》中欣赏:

译文品读

上和下睦 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 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 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 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 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 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 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 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 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 好爵自縻 都邑华夏 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 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 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 画彩仙灵 丙舍傍启 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 鼓瑟吹笙 升阶纳陛 弁转疑星 右通广内 左达承明 既集坟典 亦聚群英

杜稿钟隶 漆书壁经 府罗将相 路侠槐卿 户封八县 家给千兵 高冠陪辇 驱毂振缨

世禄侈富 车驾肥轻 策功茂实 勒碑刻铭 磻溪伊尹 佐时阿衡 奄宅曲阜 微旦孰营

桓公匡合 济弱扶倾 绮回汉惠 说感武丁 俊乂密勿 多士寔宁 晋楚更霸 赵魏困横

假途灭虢 践土会盟 何遵约法 韩弊烦刑 起翦颇牧 用军最精 宣威沙漠 驰誉丹青

九州禹迹 百郡秦并 岳宗泰岱 禅主云亭 雁门紫塞 鸡田赤城 昆池碣石 钜野洞庭

旷远绵邈 岩岫杳冥 治本于农 务兹稼穑 俶载南亩 我艺黍稷 税熟贡新 劝赏黜陟

书法创作是在临摹基础上的前进与发挥,其中纳涵了师承关系、个人创意,主体风格三个方面的表现形态。然而,在未将真、行、草书法纳入一体化状态下创作出来的作品,则会显得含浑枝离,牵强做作,缺乏生动感和自然成熟感。只有在真、行、草书一体化状态下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做到技法自然,气韵生动,脉络贯通,品质精雅,既能充分显现其系统的师承路径,又能娴熟而深刻的展示作者的创作思想和风格特征。

亲爱的书友们,一路走来感谢有您的陪伴和支持,为了回馈广大网友对书法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厚爱和支持,清雅阁特意推,持优惠卷可享受专栏的半价优惠。大家可以直接点击或点击了解更多进行领取专栏优惠卷。优质书法教程专栏半价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