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一般纳税人,为什么愿意让对方开13个点的发票而不愿意开3个点

从增值税的税负成本角度来看,13个点的进项发票和3个点的进项发票对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的税负成本是一样的效果。

但是,取得13个点的专票,相对来说更为有利。

从门面上看,取得进项发票的税率不一致,确实会导致增值税税负不一致。

某食品有限公司系一般纳税人,假设在2019年9月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进货物100万元,取得的3%征收率的进项税额3万元,当月加工后销售出去,取得销售额200万元,发生销项税额200×13%=26万元,那么9月应交增值税26-3=23万元。

若2019年9月是从一般纳税人取得进项发票100万元,进项税额13万元,当月应交增值税26-13=13万元。

看的出来啊,若取得的是3个点的专票,应交增值税23万元,增值税税负率为23÷200×100%=11.5%。

若取得的是13个点的专票,应交增值税13万元,增值税税负率为13÷200×100%=6.5%。

这么看来,税负差距还是挺大的。

既然增值税税负率有差距,为什么增值税的税负成本又没差别呢?

这里不得不说增值税的一个天才设计,那就是增值税是价外税,可以层层转嫁。

按上面提到的案例给你分析一下你就明白了。

我们先分析3个点的专票。你进货支付了进项税额3万元,发生销项税26万元,应交增值税为23万元,那么这个流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就是这样的:你购货垫付了税款3万元,这3万元由你的上游交给了税务局,然后你销货时又从你的下游收回来税款26万元,扣除你垫付的税款3万元,你向税务局交了23万元税款。

如果你取得的是13个点的进项发票,那就是你先垫付了税款13万元,又从你的下游收回来税款26万元,扣除你垫付的13万元,应向税务局上交13万元。

看出问题来没?不管你是3个点的专票还是13个点的专票,实际上都是自己先垫钱进去,然后又从你的下游把钱收了回来,差额部分交给税务局,在增值税的这个流程中,你实际上没有负担一分钱。

3个点的专票和13 个点的专票对税负的影响差别在哪?

这个差别其实在增值税的附征,也就是会影响到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的负担。

以上面3个点专票为例,当月应交增值税23万元,那么应交:

城市维护建设税应交23×7%=1.61万元;

教育费附加23×3%=0.69万元;

地方教育附加23×2%=0.46万元。

合计应交附加税费1.61+0.69+0.46=2.76万元。

以13个点的专票为例,当月应交增值税13万元,那么应交:

城市维护建设税应交13×7%=0.91万元;

教育费附加13×3%=0.39万元;

地方教育附加13×2%=0.26万元。

合计应交附加税费0.91+0.39+0.26=1.56万元。

所以,真正的差异其实在这,取得13个点的专票可以减少附加税费的支出,附加税费是要进入到企业成本费用的,会影响企业的利润,所以,一般纳税人更喜欢13个点的专票,不太愿意跟小规模纳税人合作,因为小规模纳税人只能开3个点的专票。

所以,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在选择进货渠道的时候,尽量还是要选择同样是一般纳税人身份的公司合作,因为这确实会影响到公司挣钱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