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张延林:中国牧草市场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张延林 甘肃省草产业协会会长、甘肃亚盛田园牧歌草业集团董事长


美国、西班牙及其他国家的牧草进入中国,并不完全是件坏事,因为它们的到来促进了国产草的发展,有进口需求就证明有市场空间。


中国草产业发展不要指望通过贸易战来解决,提高自身生产管理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信誉度占领市场才是王道。


——甘肃省草产业协会会长、甘肃亚盛田园牧歌草业集团董事长张延林于“2019中国苜蓿&燕麦草市场研讨会”。

内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分享中国牧草市场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牧草产业发展现状和市场现状、发展存在的问题、优质牧草产业发展机遇、发展趋势和牧草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牧草产业发展及市场现状——产业体系及区域初步形成 优质牧草供不应求

国产优质牧草数量少,二级以下苜蓿草、燕麦草占比较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美国、西班牙及其他国家的牧草进入中国,并不完全是件坏事,因为它们的到来促进了国产草的发展,有进口需求就证明有市场空间。产品质量取决于企业管理能力,如果你生产的草卖不掉,只能从自身产品质量找问题。

牧草产业发展体系初步形成

各省市协会、各科研院校单位等方方面面都开始重视牧草产业发展和牧草科技工作。

优质牧草产业化区域已经形成

以甘肃河西走廊、内蒙阿鲁科尔沁旗、宁夏黄灌区为主的优质牧草产区和以宁夏黄灌区、东北、华北灌溉区为主的优质靑贮苜蓿生产区已经形成。优质牧草质量逐年提高,数量增加。前段时间河南省出台了发展黄河滩区100万亩优质牧草产业带政策,中原大地也将成为优质牧草产区,为南方养殖场提供优质牧草。

国产优质牧草供不应求

不论中美贸易如何摩擦,只要你能够生产出一级以上的苜蓿草和燕麦草,就能获得市场认可。如果牧草产业或牧草企业指望中美贸易战和中美贸易摩擦来发财,靠加征25%关税来实现企业利润,那只能说明产业及企业的定位有问题,我们要依靠我们的牧草品质和诚信来赢得市场。

国产青贮苜蓿在少数规模牧场应用

中美贸易摩擦发生后,美国和西班牙进口苜蓿的价格持续攀升,青贮苜蓿对中国牧场来说或许是一个好的选择。亚盛田园牧歌草业集团给宁夏、山西、河北等地的几个万头规模牧场提供优质靑贮苜蓿,在不添加进口优质苜蓿和国产优质苜蓿干草的情况下,牛奶单产也达到了39公斤。

中美贸易摩擦对牧草市场影响是暂时性的

不要指望加征25%关税或者在25%基础上再加征多少关税来发展企业发展产业,把自身企业经营管理好才是硬道理。


牧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国家对牧草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国家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每亩地给予600元补贴,大部分规模企业都享受到了这一政策,甘肃是苜蓿大省,补贴到位最及时。但也有一些省(区)的企业无福享受,项目也申报了,也验收了,企业项目也完成的很好,补贴资金就是不落实或只拨付了一小部分。

此外,生产优质牧草需要四到五年时间,再加上一年轮作时间,国家给予600元补贴,相当于每年补贴100元,而100元补贴根本生产不出优质牧草,因为我们的优质牧草生产机械设备完全依赖进口,所以,国家对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科技力量薄弱

我们有牧草科学体系,也有很多牧草科研院校,但这些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与优质牧草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知识差距很大,所以,必须加强草业人才的培养,必须加强科研院所与企业间的深度合作。

优质牧草生产水平低

这是中国牧草生产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官方数据统计中国优质牧草苜蓿和燕麦的产量大于200万吨,我估计一级以上苜蓿草(不包括青贮苜蓿和燕麦)不超过60万吨。

牧草生产机械依赖进口

这是最要命的

因为目前国产牧草设备确实满足不了优质牧草的生产需要,进口设备价格高,也是生产牧草成本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因素。青贮苜蓿在国内牧场应用以后,靑贮牧草生产,从拣拾到裹包设备也都依赖进口。

农田基础设施不配套

农田基础设施投资1500-2000元/亩,本来农田基础设施配套是政府投资完成的,但现在由企业和牧草生产者来投资完成,加大了牧草生产成本。

牧草市场不规范

目前国内大多数牧场认为国产牧草质量参差不齐,习惯于多家草企比价、采购,甚至不惜从甘肃河西走廊东头走到西头,再辗转到内蒙阿鲁科尔沁旗,从南采到北,然后采购来的草往往鱼目混珠,谈的时候、看的时候很好,供给的时候质量不见得有保证。在这个问题上,我建议牧场在货比三家的同时,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客户和供求关系,这是保证质量的前提;同时,也要注重质量标准和价格体系,价格合理的前提下,一个级别的牧草,不要去多个公司采购,这样的话,牧草质量就相对稳定了。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奶业处处长邓兴照、甘肃省草产业协会会长&甘肃亚盛田园牧歌草业集团董事长张延林、北京普瑞牧总经理刘文奇


优质牧草产业发展机遇

优质牧草需求持续增加

今年苜蓿、燕麦草进口数量加起来应在160万吨左右,因为,国产牧草企业完成不了,只能依靠美国、西班牙等进口商来完成。

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增加

中央财政相关政策没变,但地方支持力度是增加的,如天津在每亩补贴600元基础之上再补600元,共计1200元。呼和浩特今年也出台了新的政策,除国家政策外,每生产销售一吨草,给本地企业再补贴200元(牧场和草企各100)。河南省除了享受国家补贴,还计划投资农田基础设施1500元/亩。其他省区也有相应的地方政策支持。

优质牧草生产技术日趋成熟

草企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就一定需要优质牧草生产技术。甘肃草业协会今年举办了优质牧草生产技术现场交流会,人数远远超出预期,看得出大家对优质牧草生产技术的渴求。

规模牧场对国产优质牧草的信任度提高

去年的贸易战到今年的贸易摩擦,国内规模牧场对国产草的信任度在提高,因为他们在寻找进口牧草替代品的过程中,发现国内确实也能生产出来一部分好草。

牧草产业发展趋势

牧草生产区域化、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进程加快

甘肃河西走廊、内蒙阿鲁科尔沁旗,再加上河南即将打造起来的30到50万亩(总规划100万亩)规模优质牧草产业区域。规模化是必然选择,因为机械化程度越高,规模化就更要有保证。企业化经营土地是今后的主力军,依靠农民和家庭农场来经营土地,中国农业现代化是没有出路的。土地规模化经营是方向,今后80%左右土地由企业经营,20%左右土地由农民和家庭农场经营或者现在提出的合作社经营,但是,最终方向必须是企业规模化经营土地。牧草生产机械化是必要的,要想生产出来的牧草有好的品质、好的质量,必须得依靠进口机械,严格按标准进行生产。

优质牧草市场继续向好

围绕牧场建基地,走草牧一体化发展之路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围绕牧场建设牧草基地,走草木一体化发展之路是牧场发展必然的选择。现在牧场也开始围绕牧草基地建牧场了,如今甘肃河西走廊规模牧场数量不断增加,甘肃的武威、金昌、张掖这三个地区近两年多约有五~六个万头牧场在建,这就是牧场围着牧草基地走。当然也有发展草牧业的自然条件优势和政策优势。

青贮牧草饲喂是规模牧场的不二选择

牧场要提高竞争力降低成本,那么可能要选择一部分青贮牧草。国内不乏有这样的营养师存在,因为不了解青贮牧草的营养价值,会认为只有喂进口干草,牛只才能高产,喂青贮就实现不了高产;也有一些营养师害怕承担降低奶产量和质量的责任,宁可采购高价饲料不也愿意调整配方;再者,草企,尤其是规模小的草企根本没机会跟牧场领导或是营养师面对面交流,所以会出现很难沟通的情况。种草的人要学会养牛,这点也是很重要的。

牧草产业面临的挑战

雨热同期对优质牧草生产影响的难题

阿鲁科尔沁旗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也会面临这个问题,既要生产干草,又要生产青贮牧草。青贮苜蓿入窖之前和21天发酵完成以后,RFV会降低10~20个百分点,在三年试验过程中,这是个难题,一直解决不了。但是,对饲喂青储苜蓿很有经验的一个高级营养师给我讲,虽然青贮苜蓿入窖前后RFV降低了10~20个点,但是,其消化率提高了7个点以上,奶产量和质量是提高的。

沙土地苜蓿越冬率下降的技术难题

现在粘土地收割次数增加,再加上随着设备越来越大,以后粘土地也可能会面临同样问题。所以,第一年密度保证45万株时,第二年会降到20万株,第三年可能到10万株左右,第三年以后就要依靠分蘖数增加来解决。沙地苜蓿苜蓿越冬受伤或越冬失败是一个技术难题,有土壤有机质低的问题,有春季持续刮风无有效降雪方面的问题,有倒春寒的问题,也有品种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当然,土壤是最关键的因素。

进口优质牧草与国产优质牧草和优质青贮牧草的竞争

进口牧草价格高,国产牧草日子就会好过一些。只要有进口需求,国产优质牧草生产企业就有机会。至于说十年之内国内优质牧草产量能不能达到400万吨以上,这还很难说,这是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力度和企业规模化经营效益的大文章。

提振规模牧场对国产优质牧草的信心

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这方面工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我们供给牧场牧草,必须担负起责任来,严格分级,以质定价,信誉、质量是前提,否则一切免谈。

总的来说,中国草产业发展不要指望通过贸易战来解决,提高自身生产管理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信誉度占领市场才是王道。

三大草业巨头——甘肃亚盛田园牧歌董事长张延林、 内蒙古正时农业总裁马宏伟、北京普瑞牧总经理刘文奇与Hay Farmer杂志主编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