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缔造新生代保险:众安在线的新蓝海



作者 | 沈万鑫

出品 | 懂财帝

“科技是众安业务强大的推进器。我们有跑在云上的核心系统,使得一款新产品从设计到上线只需5-10天,而且可以承受每秒3.2万单的峰值压力。”9月12日,众安在线CEO陈劲这样总结公司的科技实力。

过去五年里,众安为很多新生代保民提供了人生的第一张保单。仅今年上半年,众安就为逾3亿用户提供了保障。对于任何公司来说,这都是一个令人称奇的数据。

在登陆香港资本市场一年后,“保险科技第一股”身上的股东光环正在逐渐褪去,市场开始接受并认可这家保险公司的技术能力。从小额、碎片化的产品起家,众安在线把技术镶嵌在了保险产品定价、承保、销售和理赔的每一个环节。

五年的探索与打磨,众安在整个新保险市场中从“吃螃蟹者”演变为“引领者”。而庞大的中国新生代网民,与此前被动接受推销保险不同,开始主动选择互联网保险——为新生代服务,这正是众安在互联网时代的“新”蓝海。

当保费突破临界点时,众安的科技低成本的巨大优势就会显现。有别于传统“人海代理”战术,站在新生代起点的众安,正在中国乃至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开始起锚。

这是一个大保险时代,众安所面对的新蓝海市场注定会波澜起伏,激荡人心。

01

从场景革命到技术突围

“天天熬夜,猝死了怎么办?这就是年轻人的坦率。他们不仅不忌讳谈论身故保险,还敢于主动表达这种需求。”陈劲说。过去几年,以移动支付、共享经济、新零售为代表的新经济业态蓬勃发展,保险则成了新经济时代新的国民刚需。

2013年11月,作为中国第一家持牌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在上海成立,刚刚拿到牌照的众安便推出了依托于淘宝平台的退运险。

这个单价不到一块钱的产品一时间成为众安的业务突破口。同一时期,互联网保险完成了最初的探索阶段。从2011年到2013年,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从28家增加到76家(占机构总数的56.3%),互联网保费收入从31.99亿元增加到317.9亿元。

对于众安在线来说,2014年或许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当年的双十一,众安在一天之内以件均保费5毛钱的产品,创造了投保超过1.5亿件的记录,整个保险行业和众安一起目睹了小额、高频、海量的互联网保险产品蕴含的巨大能量。

在这种基于互联网生态开发产品的模式中,众安又推出了针对淘宝卖家的“众乐宝-保证金计划”,用30块左右的保费来代替原本1000元的卖家保证金,这个产品上线第一天便卖出了1万份。

“网上有一份调查,中国的新生代,75%的人会带着手机上厕所,而25%的人,手机还曾掉进厕所里。所以,我们做了手机意外保。”陈劲说。除了手机意外险,2014年,众安还推出了参聚险等险种。

更重要的是,众安在健康、汽车、消费金融三大生态爆发。比如,健康险产品尊享e生以百元级保费撑起百万保额,被广大网友亲切誉为“国民医保”,尊享e生已成为互联网新生代保民购买中端医疗险时的第一选择。


在互联网消费场景中寻找年轻一代的保险需求——这种模式让众安仅用不到五年的时间就积累了传统险企需要十几年才能攫取的客户。根据咨询机构Oliver Wyman2016年的报告,当时,如果单按客户及已售保单数目计算,众安已经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保险公司。

除了场景与互联网流量的加持,保险科技的诞生也为互联网经济催生的保险需求的落地带来了可能性。

较之传统险企的经营模式,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互联网保险低价与海量的特点提供了一条低成本的可行路径——在退运险、延误险等小额分散的保险产品刚刚推出时,面对这种互联网海量且高频化的产品,现有的保险IT系统几乎无法满足,众安便搭建了全球首个部署在云端的核心业务系统。这是众安的科技1.0。

瑞银在此前一份报告中指出,亚洲是世界范围内保险渗透度最低的市场之一,而保险科技正在改变这一格局。据测算,到2025年,保险科技每年或将为亚洲保险行业节省约3000亿美元。

到了2.0阶段,相比其他互联网巨头开放场景与流量的路径,众安更像一个“超级连接器”——向上触达场景和渠道,向下连接服务。

在与无人机生产商大疆的合作中,众安能够做到在新产品发布前一天获得相关资料和信息后,通过开放平台在一天之内定制出创新的保险产品。

2016年11月,众安科技作为众安内部的信息技术平台正式成立,这意味着众安进入科技3.0,准备开始将几年中积累的技术优势进行对外输出。

按照众安CBO姜兴的说法,“这既是时间维度的演进路径,也是三根并行的跑道,众安的科技力在每根跑道上都同时迭代和升级。”

02

技术与保险双核驱动

不久前,众安在线交出了2018年上半年的成绩单。

2018年上半年,众安总保费收入达到了51.482亿元,同比增长106.6%。其中,健康、消费金融与汽车三大新兴生态迎来了强劲增长,合计保费同比增长402%,在公司总保费收入中的占比达到68%。

同时,2018年上半年,众安综合成本率相比2017年全年降低了9.1%,达到了124.0%。其中,赔付率相比2017年全年下降了5.3%,达到了54.2%;综合费用率相比2017年全年下降3.8%,达到了69.8%。

同一时间,整个互联网保险市场也开始了新一轮复苏。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2018年上半年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数据通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互联网财险业务实现累计保费收入326.40亿元,同比增长37.29%,较产险公司所有渠道业务同期增长率高出23.11个百分点。从整体情况来看,互联网财险终于结束了持续两年负增长的状态,发展回暖。而从保费收入来看,众安和平安、人保占据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互联网财险市场行业集中度趋于稳定。

对于众安来说,今年上半年同样是公司从之前的高速增长到保险业务的结构优化的调整过程。相比上市初期面临的保费集中度高、业务依赖股东等问题,健康、汽车和消费金融在支撑保费收入的同时也让公司的收入结构更加多元。同时,长期的研发投入带来的规模效应也开始在财报中显现。


技术输出则在逐步成为众安另一个增长引擎,在经过初期的探索之后,众安科技形成了五条比较清晰的商业产品线,包括S系列保险科技产品、X 系列数据智能产品、H 系列商保科技产品到T系列区块链产品、F系列金融科技产品。

按照姜兴的说法,S线和H线与保险业务高度相关,基于自身场景的直接应用,是目前最为成熟的两条产品线。而业务规模的扩大、业务逻辑的完善和来自合作伙伴的需求,它们都可以直接沉淀到相应的技术产品中去。

此前,众安科技也对外公布了S系列产品中面向下一代的保险核心系统Graphene。这个脱胎于早期无界山系统的新产品可以让保险公司在一周内完成新渠道对接、1-3天内完成新产品上线、一周内处理逾20亿张保单。

更早之前,众安也上线了面向C端用户的众安精灵智能保顾平台,通过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等交互方式,基于人生阶段风险,结合众安及保险业大数据,为用户推荐保障方案。

“过去五年,众安已以从IT(信息技术)走向了DT(数据技术)。DT对金融业态的颠覆性改变是现代金融业自工业革命时诞生以来最大的变革,远远超过电报、电话对金融的影响。”陈劲说。按照他的规划,科技业务将与保险业务并行,成为众安有一个有力的增长点。

普华永道则在白皮书中将中国互联网下一个风口定位在了B端——科技企业赋能B端、服务C端将成为主流趋势,在2017年,45%的传统保险公司已与保险科技公司建立合作关系。

他们预计到2025年,该模式给科技企业带来的整体市值将达到40-50万亿元。

03

国际化路径

2017年12月,众安国际在香港成立,这个一开始只有10个人的子公司完成了众安国际化最初的探索。

在国内的战略布局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相对稳定和成熟的阶段后,海外的征战也被众安正式放到了台前。

今年8月的中报业绩发布会上,众安国际公布了新的海外拓展计划——众安国际与软银愿景基金签订股东协议,双方将共同按需分步投资2亿美元,用于推动众安在中国境外的科技解决方案输出业务。

作为众安上市时的基石投资者之一,软银的掌舵人孙正义一手促成了这笔国际化合作。


根据协议,众安国际与软银愿景基金将分别持有新的经营实体安安科技国际的49%及51%股权。届时董事会将有三名董事,其中两名由众安国际提名,一名由软银愿景基金提名。也就是,软银出资占优,但众安掌握实际管理权。

亚洲是众安国际化的第一站,目前,众安已接触过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等地的潜在用户,而东南亚则是软银的另一个大本营——在东南亚,软银及旗下愿景资金的投资触角已经涵盖了印度版支付宝Paytm、印度最大电商Flipkart、印尼电商Tokopedia、东南亚出行巨头Grab、印度酒店预定平台Oyo等当地互联网公司。

如同从碎片化保险产品中崛起的众安,软银布局的电商、出行、旅游等行业为保险提供了天然的场景与流量,对于众安来说,在东南亚复制上一个增长奇迹并非不可能。

另一方面,选择技术输出而非拓展当地的业务,同样也能规避无法预料的政策风险。

“长期运营金融业务,这的确是一个选项。但对于同样是一家科技公司的众安而言,通过科技输出是一个更加有效地达到企业使命的路径。所以,众安选择用科技输出作为国际市场的主力拓展方向。”众安国际总裁许炜说。

按照许炜的说法,众安国际的客户包括正在做数字化转型的保险公司与平台型的互联网公司,后者大多希望将产品与互联网保险或金融业务做结合,众安可以为其提供已经在国内成熟运作的解决方案。

根据Oliver Wyman的预测,保险科技市场2021年将达到人民币1413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1.2%。其中产品创新预期以复合年增长率62.0%的水平高速增长,而网上销售及技术驱动的产品升级部分增速分别为26.1%及41.1%。

这个正在膨胀的蓝海市场也正在成为新的兵家必争之地,金融牌照的稀缺性、低成本的资金流、广阔的市场空间给了巨头足够的理由杀入战场。从场景、流量到技术,互联网保险新一轮变革正在开始。

- END -


懂财帝 原创出品 | znfinance

关注独角兽,关注新商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