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知識!龔鵬程《武藝叢談》劍法要略分享

《武藝叢談》是龔鵬程先生的一本武術書籍,此書論述了《易筋經》、張三丰武學、峨眉、青城等武學流派的技術,個人對於劍術的喜歡,針對此間所談的《劍法要略》進行分享,現將原文分享出來,以供大家參考。

前面因一時好玩,談到日本劍派。說我國古代劍術均已失傳。惹得讀友疑惑。其實明朝人論武藝時,大抵已不論劍了,舊作〈刀劍錄〉對此已有說明。現在補充談談:

《考槃餘事》已說得很清楚:「各名物之制,莫不有流傳,獨鑄劍之術不傳,典籍亦不載。故今無劍客,世少名劍」。大行家茅元儀所編《武備志》中更說:「古之劍可施於戰鬥,故唐太宗有劍士千人,今其法不傳,斷簡殘編中有歌訣,不詳其說」,又云:「古之言兵者,必言劍,今不用於陳,以失其傳」。可見古劍術、劍、鑄劍法均在明代即已失傳,故茅氏編《武備志》時就根本沒見過劍是什麼樣,他書上畫的劍,乃是「博搜海外始得之」,由日本、朝鮮留存的實物略窺古代劍的形制而已。

這叫「禮失求諸野」,說來是頗令人感傷的。不過,後來的武術家大概也感到如此把古人之劍術都丟失了,實在遺憾,於是乃又從日本再學了回來。禮失,不是要求諸野嗎?此時便不恥下問,向日本學習。著有《少林闡宗》的武術大師程衝鬥所著另一刀法經典《耕餘剩技》,即是依據劍客劉雲峰從日本人那兒學來的刀法整理消化而成的。

日本人的劍,早期也是兩面開鋒的,後來則既像刀又像劍。以單刃為主,似刀;細而長,又似劍,故刀劍每每混稱。我國此時亦多稱為刀法,後來參考古代劍兩面開刃的特性,再予鑽研變化,才有清朝以後各派之所謂劍法。如今各派劍法,無不推源上古,講起來彷彿煞有介事,譜系儼然,其實都是清代創造出來的。

即使在清初,吳殳《手臂錄》也不甚論劍,所論以槍、棍為主,刀、牌次之。槍法,他推重石敬巖的石家槍與程真如的峨眉槍,棍則推崇少林。對於槍法,他說得尤其詳細,可是對劍術卻講得既少又隱晦,所載唯〈劍訣〉一篇。前有序,後僅載歌訣而未詳說劍法。序曰:

漁陽老人教餘劍術,且曰:「此技世已久絕,君得之,慎勿輕傳於人。」餘惜此技終絕,又顧念老人之語,故不著說而作訣焉。

劍訣的內容如下:

長兵柄以木,短兵柄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如狡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餘擅梨花三十年,五十衰遲遇劍仙。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手前身後現刀勢,側身左進龍門亟。身前手後隱刀勢,側身右進虎門易。二勢用手身誘之,彼取我身手出奇。點者奇正亦能識,捨身取手主反客。我退我手進我身,左翻右躍如獅躑。虎躍不入龍,龍翻不入虎,龍翻虎躍皆蛇門。直進當中不可阻,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出。彼退我乃進,彼退有奇伏;彼進我亦進,彼進乃窮蹙。樸身槍尖迫使發,死裡得生生鐵屋。嘗以我矛陷我劍,矛多虛奇劍實戰。當其決命爭首時,劍短矛長皆不見。自笑學兵已白頭,初識囊中一條練。

據他說此技得諸漁陽老人。漁陽即今薊門,老人殆為隱者。傳此法就傳得詭秘,先是說此技久已失傳,繼而說自己偶得劍仙教授(他本來是學梨花槍的)。把劍法傳給吳殳之後,又勸他勿輕易流傳,所以吳氏才不說明,只記錄了歌訣,且說劍法終究是要亡的。

歌訣講的只是原則,不知具體使法,終歸無用。而且吳氏在這一篇之後,立刻又寫了一篇〈雙刀歌〉,說:「既於漁陽得神劍,隻手獨囈蒽峨姟Nㄓ讎奈灰訝腴T,頗恨不如雙器便。乃知昔刀未全可,立有並用故貫貫。今以劍法用右刀,得過拍位乃用左,手眼清快身腳輕,出峽流泉風撼火。亦恨我不見古人,亦恨古人不見我!」似乎他又把劍法融合在雙刀術裡了,自矜新創,愈發不去闡揚劍法啦。

雖然如此,吳殳這篇劍訣仍然十分重要,因為它是劍法復興初期僅見的文獻,前此俞大猷《劍經》其實是棍法譜。以棍為劍,亦證明了斯時業已無劍,故取棍以代之。

吳殳以後,劍譜自然是越來越多,但我要特別介紹民國戊申年間宋賡平的《劍法圖說》。此書是劍法之殿軍,此後專門劍譜便也少了。而且它所談的劍法,是完全中國思想觀念之產物,其中卷下有〈論劍有八法與書法相通〉一節,最能看出這種特色。我從前在《書藝叢談》中收有一篇〈書學與武學〉,論我國書藝與武藝相通之原理與現象,本文恰好即是我的說法之一佐證。謹錄於後,亦可以見吾國劍術之大凡也:

習此藝者,務要凝神定氣,手足相應,意前劍後,心閒手敏,此法與書法合符表裡。

眼快不如手快,手快不如步快。步法即身法也。意到神到,手足步法俱到,無論砍撩摸刺抽提橫倒,無不如法。

蓋砍撩摩刺抽提橫倒,皆劍學家之規模也(古《劍經》法,有四字訣,曰格、洗、擊、刺。今此所傳八法,刺與古法同,抽即含洗意,提即有格意,橫倒皆用擊意也。益之以撩摩砍,則諸法大備矣)。務使形如飛鳳,而手平推平起,搖挽得宜,展放得當。若搖挽中邇讓媯閱艽蒙ǎ挱h上下,或左或右,圓轉自如,輕捷便利,勢如風飛電掣。中鋒透力,一波三折。用左讓右,用右讓左,進退起伏,不可絲毫濡滯,成板笨之形跡。

劍勢之翻花,或鉅細不等者,皆緣劍底尖有間隔之故。然求無間隔之病,必於筋絡間用意,使氣行無間,否則疵累百出。嘗論劍法與書法通,古人觀劍法即悟書法,非謬談也。今特詳解八法如下:

砍者,有數十種之砍法。有平砍、立砍、順砍、橫砍、倒砍、斜砍、上砍、下砍、左砍、右砍、進砍、退砍。唯翻身砍為回馬劍,其勢拖劍敗走,急走則急回,緩走則緩回。翻身跳躍,乘勢往來便砍,必中來人。設追者能覺躲去,我可復如前法退走,以盡連環回馬之技。此絕妙之劍法也。砍要平對,力要停勻放妥,尖鋒與中鋒底根勁各不相同,均忌挑望恍過。可用手頸催動,勿用指鋒手先。須空拳用出一催,便得矣。茲雖用對面衝覆,按納拖抖,又宜覆去,宜立針法。

程宗猷《耕餘剩技》中的單刀法(部分)

撩者,與砍相似。亦有數十種。有平力、順橫、倒鉤、上下左右諸撩法。惟反撩則系應前而擋後。如與前敵相應,後面來者,不覺下部當中,被撩順而取之,不費思索,此劍學之法。要明中有暗,陽中有陰也。反鉤覆施單挑,抱鉤撩必臥推,平抖撩摸,則凝穩督放。

摸者,法與前砍撩大抵相同,然能取巧之處,在學者意會神通。摸喉則喉斷,摸頸則頸斷(此手頸即腕七寸處也)。譬如與敵交手,迎面一劍砍來,我必搖身進步,斜斷來人之手頸。若稍遲未下乘勢上取便摸咽喉,或車轉滾撒,帶摸迴環左右,皆能隨身隨手借摸,皆妙法也。法又宜衝挽盤旋左納挑。右摸則應用右挽抱。

刺者,對喉擊刺、對胸直刺,向下則有少腹夾襠之刺。故刺有上中下三等之不同。如敵人初來,全力全身,定然搖動。我行刺法,則專其一。譬如線之穿針,期其必中。並有撒手刺者,但非藝精神通,不能用之。蓋失去手中之柄,若稍不中,即同空拳赤手也。所以此藝務要精通,方可使用全身之力,透入中鋒一撒,則七札俱穿。此法與箭相同。箭在百步之外發之,流走甚遲,敵人望風能逃避躲藏,或能閃脫。劍在數步以內,發之甚速,勢險節短,敵人遙望未清,已中咽喉,所以躲匿不及也。

抽者,上下相當、退讓相宜、勻稱相合,所以謂之抽也。居中則退,相逼則抽,欲揚必抑,抽撒取巧以觀變。無抽則劍成有進而無退、有剛而無柔,其法不活,其勢不靈。然則抽撒實劍法之根宗要訣也。譬之戰陣,兵法亦頗重能抽扯,不然焉有許多軍士來死打硬仗?用兵致勝之要訣無他,審勢全賴抽扯得宜。善用活法,進退不失其時。當進則進,迅雷不及掩耳;當退則退,瞬息不得逗留。恰與予《論兵十要》中有要虛不要實之說相合也。出劍入則上滿,上滿則有礙,欲退不還,須用抽落下一走,從實中抽去,返身填補,以回馬之勢取之,必無不中。再外則以封閉之法攔之,亦無不可。此封閉之法,與槍刀逈不相同。走青不架攔,勢如架攔一般。

提者,升降從心,始開面目,發而必中之謂也。身轉搖動,起伏倒坐稍得微勢,提劍便砍。提又與攔相通。照下觀上,行左行右,皆是提也。我身斜行,其上下寬不過七寸,而提劍在手,斷下衝上,亦貴斜行。寬則倒看一尺有餘,全身皆完固,而敵鋒焉能透入其中也?提劍只要一沾長技(長技者長兵,如槍矛之類是也),則借勢便要走青(走青者,閃避令敵器不能沾身,躲得清淨,故俗名走青)入紅門也(入紅者,紅門敵之大路,且可使敵人流血者,故曰入紅門也)八法中尤以提為宗脈。其法,意先劍後,橫順皆可。用出劍尖之鋒,力透向前,迎面亦能推盡,輾轉自如。往左往右,進退起舞。以此為始,以此為終。提法如垂露,雖用覆凝,按注其法,自合劍之竅道。

宋賡平的《劍法圖說》書影

橫者平環之,謂劍之橫行。縱躍起舞,處處有法,處處有竅,得者心領意會,神而明之。弗知者,如隔千萬重山,舉步艱難。吾聞善兵者,不以短擊長,不以寡敵眾。攻心為上,攻城次之。用寡如用眾,以少勝多者,兵之精也,以短勝長者,藝之奇也。不戰而能屈人之兵者,上之上也。

《武備志》二十四勢劍法圖之舉鼎勢

倒者,縱跳起舞之謂。前之七法。處處不離縱,縱即倒也。有高縱、矮縱、回縱、起縱、環跳、順跳。躍及縱者,即如鳳之高飛,必身縱而後翅起,若無躍無蹤,即成痴劍死劍矣。須向形會意,譬之飛禽,身長而尖,皮毛皆柳。如將要起舞飛縱,頭形立尖,而身項直硬,足引下蹬,兩掌落地。觀鳥之高飛將落時,則與劍法之立形相似。

《武備志》二十四勢劍法圖之 點劍勢 左翼式

至於內功運氣,操快輕身,則法須面為細授可也。古人之飛崖走壁,皆由工夫習操而成,非奇特怪異之事也。俗雲硬工夫不假外求,盡在至情至理之中,由當然而漸到自然。原無一毫勉強之勢也。

《武備志》二十四勢劍法圖之豹頭勢 坦腹勢

《武備志》二十四勢劍法圖之跨右勢 撩掠勢

《武備志》二十四勢劍法圖之 御車勢 展旗勢

《武備志》二十四勢劍法圖之 看守勢 銀莽勢

《武備志》二十四勢劍法圖之 鑽擊勢 腰擊勢

《武備志》二十四勢劍法圖之 展翅勢 右翼勢

《武備志》二十四勢劍法圖之 揭擊勢 左夾勢

《武備志》二十四勢劍法圖之 跨左勢 掀擊勢

《武備志》二十四勢劍法圖之 逆鱗勢 歙翅勢

《武備志》二十四勢劍法圖之 右夾勢 鳳頭勢

《武備志》二十四勢劍法圖之模衝勢

附上《武備志》中的劍法圖譜,有喜歡劍法的可以保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