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米芾:这样写点,太漂亮了

点在行草书中有提神、贯势的作用,所以行书中,点比楷书多变化。作点之法,其势要重,如高峰坠石。落笔速度要快,落点后,迅速将毫铺开并取势,乘机稍作顿挫,然后反折而疾收,自然劲健。行书的点分为:独立点、横两点、竖两点、三点水、横三点和四点等。

独立点

以下五字,不算以点代画的点,共有八个点,这些点虽都不完全相同,然而用笔方法相近。



交”——上点与右点起笔笔势一致,不过上点收笔时,顿笔后迅速从腹中出锋,而右点收笔则为藏锋,戛然而止。


“主”——其点起笔处多一个小钩,此为承上一字笔势,这种点多了一层曲折。以收笔出锋来看,“交”字的首点靠近起笔处,“讴”字稍后,“主”字在中后段,收笔均有启下之意。


“宫”——左点粗重有力,“米字”的“^”均变化不同。


“病”——上点起笔藏锋,收笔微出笔锋,故圆浑。


横两点


横行两点都强调呼应,在形状上又要注意变化。



“八”、“花”——点为“S”形用笔,但前者跳跃大,点不相连,后者两点以游丝相连。


“茶”——上面的两点与下面的两点均相对,然后一横一竖以求其变化。米芾的“艹”基本上分四笔书写,这是他的特征,可从此处辨别米书真伪,如《离骚经》中的“苗”、“芷”等字皆露出马脚。


“兴”——下面两点相对,左点饱满而稳定,右点瘦健而流畅,形成对比。


“巢”——下面两点代撇、捺,笔势与“兴”字一致,然后以游丝连成一弧丝,妙在游丝轻盈而两头重,这也是“米字”的独特笔法。


竖二点


竖二点比横二点在字中运用得少,横二点常常距离远,而且中间要隔笔画,竖二点则反之。



“情”——“月”中二小横变为两点,笔势不同。


“满”——其右下“入”可写成两点。


“自”——合两点为一笔。


“有”——前为两点合笔,后为一长点代表两点。


三点水


以下五种写法,各个不同,可见其善于变化。



“酒”——这三点水是“米字”特殊的笔法,第二点的笔法多细微转折,颇具风致。


“流”——二、三点并为一竖长点。


“源”——二、三点瘦长,似竖挑笔画,左右形成疏密反差。


“漫”——三点虽无游丝相连,然笔断意连,多体会能知其笔法、笔势之妙。


横三点



“浮”——竖三点水不连,故横三点相连,以示变化。


“浮”——竖三点水不连,故横三点相连,以示变化。


“留”——前为四点写法,笔断意连;后为三点写法,一笔连写。


四点



“留”——前为四点写法,笔断意连;后为三点写法,一笔连写。


“点”、“为”、“热”——“点”字四点笔笔清楚,“为”字四点相近相连,“热”字四点连成一笔成波浪式



“米字”横画不平,向右上倾斜,而且是起笔略重,可藏可露,行笔要逆势快进,收笔要回顾,顿笔不可过重。



“春”——三横变化丰富。上二横短而有曲度,第三横长而直。第一横起笔承上一字笔势,故无折钩,仅露锋向上,第二横接第一横笔势,故有折钩,三横亦然。上二横收笔藏锋,第三横出锋上钩,以连竖撇起笔。


“枚”——逆笔出锋,有欲右先左之势。


“无”——三横画极可玩味,可见相背之变化,最长横画起笔带有侧锋横“刷”之意。


“旧”、“不”——两字横画一方一尖,提按的痕迹鲜明。“不”字一横可见米芾行笔的变化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