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年轻艺人想红的野心,真的是写在脸上啊

说了好几天负能量的事情,今天说点正面的,关于艺人想红的事。

艺人想红,真的太常见了吧?自爆的,炒作的,拉踩的,为了个C位抢破头的。

于正做了一档节目,叫《演技派》,已经播了好几期。

节目看上去有点像个半成品,但也显得真实。

模式很简单,就是几个导师在那出一个场景,然后让一些新生代艺人去表演。

导师除了于正之外,还有吴镇宇、张静初,以及张颂文。

里面最搞笑的,应该是一个叫谢彬彬的选手,和吴镇宇之间的互动。

真的是全程笑到头掉。

也能看得出,谢彬彬是全体学员里,最想红的一个人。

谢彬彬,是《唱战记》的男一,之前还演过《奋斗吧少年》《毕业的我们》。

最新的作品应该是今天上映的校园爱情电影《一生有你》,导演是卢庚戌。

高晓松和水木年华谁先红?

水木年华是怎么组成的?

当年的那群人都去了哪里。

电影里都有说。

后面我会简单介绍,片子值得一看,以校园爱情的形式讲了一个94年前后校园民谣风起时的故事。

我们先回到节目,看看谢彬彬说的话:现在试镜,就和吃饭一样。

是很自信的一个人吧?

轮到他去考核面试的时候

他就和别人不一样,仿佛一个大佬,头一歪,让摄影的工作人员跟着自己走。

拜托,现在红到一线的,都很难有这样洒脱的啊。

一进去,就展现了自己优越的外形,根据老师的要求,简单地做了一下自我介绍。

真的,你很难看到一个面试的人,会有如此从容的表现,一点也不紧张,也不拘谨,还会摆出一些“看我,超帅”的表情。

这种自信我上次看到,还是在黄晓明身上。

当时于正和张静初,还有台下的学员,都笑到咯咯咯打鸣。

于正就开口问他了,说你咋这么自信,自信来至于哪里呢?

他摊了摊手,没有一丁点觉得尴尬。

当时吴镇宇做了个微动作,头部晃动了下。

大概意思就是:摊手、没办法。

于正又问了,你每天照镜子吗?

谢彬彬:我基本上不照镜子。

我们一般问别人“你照镜子吗”的时候,多半是不带善意了。

起码就是觉得你这个人过于自信了。

当时吴镇宇还打趣,说我们帅哥就是这样啦。

谢彬彬也没有急眼,也没有觉得不舒服,也觉得于正带有攻击力,而是解释说。

他似乎很早以前就这样了

他在节目里介绍自己之前参加过选秀节目,做到了全国66强。

我一查,这节目就是《快男》。

当时尚雯婕问他什么,他都乐呵呵地回答。

《演技派》里后面有一段表演,是让他演一个即将出警去救援的消防员,需要给家里打一个电话。

他的表演其实比较浮夸,就专业角度来说还是不够的。

吴镇宇看了直接按了按太阳穴,表示头疼。

这个演技呢,后来是挨了批评的。

可以说是全员轰炸攻击。

于正说这个表演油腻。

张静初算是考虑到了谢彬彬的面子。

说你还是不能太自恋。

吴镇宇说你的表演不够严谨。因为消防员打电话回家的时候,肯定是不轻松的,所以没有必要故作轻松。

不过他全程是真的在认真表演。

都到了其他学员表演的时候,哪怕只是当背景板,他也还在那演。

你们看看,别人都换了好几波了,他还在那杵着。

所以你们看看,这是不是一个特别想要红的艺人?特别想去表演的一个艺人。

自恋到不行,自信到不行,别人在演了他也要在后面继续演,不放过一丝丝可能入镜的机会?

而且他之前为什么参加快男,其实也是想红。

他去参加的时候,自爆小时候五音不全。

你能想象一个小时候五音不全的人跑去参加快男吗?

可努力和能力之间,观众到底应不应该给机会呢?

我无数次表明过自己的观点:

机会是自己争取的,不是别人给予的。

被指出不足了也是观众的权利,艺人做的不好有义务自我消化与反思。

我们看看谢彬彬在其他作品里的表现,就能知道他是不是一个能给机会的人。

久远的我们不提,就拿今天上映的电影《一生有你》来讲。

这个电影说的故事很简单,先交代下故事的背景。

男主,母胎单身的工科男欧洋(谢彬彬饰),故事原型是“水木年华”的卢庚戌。

女主,方瑶(徐娇饰)。

男为了追女,拼命学吉他,做音乐,就是为了追到女神的故事。

是不是很简单?就是我们常见的校园爱情故事。

这个故事比较真实,就是卢庚戌创作《一生有你》的故事背景。

在电影里,他找了保剑锋来饰演现在的自己。

还原度还不错。

我在微博上找了一张网友拍的图,片里保剑锋是戴墨镜的。

故事开头就是曾黎饰演的投资人跑去找卢庚戌,当然,他在电影里叫欧洋。

投资人说想买他《一生有你》的电影版权,然后聊了下背景故事。

故事的开端,讲的是欧洋念到建筑大五,遇到了心仪的女生。

《一生有你》里有一句歌词,叫“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也是来源于初识电影女主方瑶时,她朗诵的爱尔兰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里的那句“惟独一人曾爱你那朝圣者的心,爱你哀戚的脸上岁月的留痕”。

在戏里,青年欧洋的扮演者谢彬彬,颜值不错,演技也在线,而且早年也是歌手出生,选角上和原型也算相似。

电影开头因为一个谎话,不懂音乐的男主欧洋所以开始学吉他,学谱子,学做音乐。

徐娇饰演的女主问他,你是校园歌手吗?

他先是一愣。

因为他根本就不是啊,只会修吉他不会弹吉他。

可又想追女生,先是一愣,再是抿嘴硬着头皮说自己是。

这个小细节,和在《演技派》里的傻大个形象,完全不一样。

你看看,是不是还算是可塑的。

还有一场戏,是他撒谎说自己会吉他之后,整天背着个吉他在校园里游荡。

被其他乐队叫嚣battle的时候,徐娇饰演的女主方瑶出现了。

他一个大意外。

所以在这部电影里,谢彬彬其实完成度还是不错的。

最主要这部片子的主旋律是比较轻松的,而谢彬彬本人就有些自带喜感,放电影里,真的是锦上添花。

谢彬彬这个人,能力的的确确不算很强,他自己也说了,自己非科班出身。

但肉眼能看得到他想进步,想红的心。

他说自己来节目被人嘲笑到要命,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找到自己的差距和空间。

他也是这样做的,在节目里被骂油腻、骂自恋、骂到怀疑人生。

张颂文就问了,大家这样骂你,你是不是不爽。

谢彬彬说,我在听。

张颂文不信,说那你重复一下。

谢彬彬就又重复了一下。

所以你们看啊,人好像真的是一个多面体。

谢彬彬一上台,给人的感觉就是油腻、浮躁、自恋,又不是科班出身。

可另外一方面,他脾性是真的好。

有自信,观众、导师,几乎全场都在笑他,他也不觉得是羞辱,他只会好好听完大家点评,然后反思。

所以我觉得他这样的人,更多的其实是想“现”,想找到存在感,想让大家注意到他,想红。

这里其实就要谈到一个“面子”问题,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要不要脸”。

在我看来,“面子”其实是分为两大类的。

第一个,就是虚荣心。比如攀比啊,好衣服好包包之类,为了目的不择手段,压迫自己。

第二类,是坚持,就是心态和思维方面的。比如我做销售,给客户打几次电话他都拒绝了我,我再打,是有面子还是没面子?

张颂文自己在节目里说过,说自己最低谷的时候,1年见了300个剧组,2年被否定了600多次,是要坚持还是放弃?

所以有时候换个角度来想,年轻艺人想红,好像没有什么错。

这和我们想爬上高的职位,拥有高的薪水,过上舒服的生活,这种想法真的没有什么错。

每个人在竞争里,各凭什么,包括人际关系、思维模式、以及能力,各显神通,好像真的没有什么错。

因为你在你最有可能把握住机遇的年纪不去努力一把,你可能真的会和张颂文一样用很长很长的时间去遗忘。

当然,话说回来,张颂文要没有这么经历,演戏也不会这么厉害。

人生处处是修行,有遗憾又美好。

在电影《一生有你》里,涉及到的面比较纯粹,没有利益,都是青春。核心还是“既有遗憾又美好的青春”。

谢彬彬饰演的欧洋,也就是卢庚戌,当年是以辽宁营口市理科状元的身份进入清华大学建筑系。

要继续做建筑估计也会有很大成就吧?为什么后来去做了音乐?

开始就是因为想追女生。纯粹吧?

李健大家都知道,当年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李健与卢庚戌的交集,第一次出现在哪里呢?就是在1994年清华大学举办的“第一届校园歌曲大赛”上,当时李健的搭档,是缪杰。

高晓松高他们一届。

94那一年,高晓松就已经和老狼合作,出了成名曲《同桌的你》。

这些都在电影里有交代,看电影仿佛就在吃那个时代的瓜,津津有味。

电影《一生有你》的那句“因为梦见你离开,我从哭泣中醒来”的缘由,就是因为电影的女主,要去美国发展。

所以因为异国恋就分开了?

啊,这样想就显得俗气。

分开的原因,就是因为男主误会女主。

没有把话说开,这也是故事男主角欧洋的遗憾。

整个故事清新脱俗,没有打胎,没有第三者,以94年校园民谣崛起为背景。整体讲的点,就是别让青春留遗憾,别让人生留遗憾。

总之呢,那个时代的瓜,这部电影里基本上都有提到一些。

以及水木年华什么时候组建的,原来的初代成员都去干嘛了,也都有交代。

最主要的,是这部电影把“青春是美好又有遗憾”这个点,讲得很好。

我们现在的主流言论,会说“什么年纪就做什么事情”。

可拼搏的年纪,我们不该拼搏吗?

那为什么高以翔在去世之后,又有人说“好好照顾好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其实我觉得很多事情是不冲突的,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不留遗憾。

所有有共鸣的电影,事情,历史,几乎都在说这个事情。

《前任3》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红,但它把“体面”“遗憾”说的很通透。

而很多人也真的在做这件事情。

吴京当初拍战狼的时候,就是砸锅卖铁的。

后来拍《流浪地球》的时候,也是零片酬出演,自己还掏了6000万。

那一年,吴京41。

《一生有你》的导演,大家其实都熟悉,卢庚戌。

卢庚戌早年就成名了,清华毕业,和李健一起组了个乐队——水木年华。

成名曲是自己作词作曲的《一生有你》。

今天上映的电影《一生有你》,就是根据歌曲来讲的一些故事。

卢庚戌说自己当年喜欢一姑娘,但那姑娘欣赏有才的人,特喜欢高晓松的《睡在我上铺上的兄弟》。

一直到有天,卢庚戌梦到两个人分离,从梦里醒来,才写出了《一生有你》。

但两个人最终还是无缘,卢庚戌拍的这电影,其实也就是个遗憾。

卢庚戌自己说就是卖房子也一定要把电影拍出来,为的什么?就是弥补遗憾。

那一年,卢庚戌45。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人:惠英红。

惠英红早年在维多利亚港口卖口香糖贴补家用,认识了一个水手。

这个兵哥哥为了她学粤语,两个人关系好到不行。

次日,水手就去了战场,两个人再也未见,惠英红也此生未嫁。

所以人到中年,都还在不断地追梦,为的就是不让余生有遗憾。

要不然谁愿意冒风险去砸锅卖铁当房子?

做人如此,感情也如此。

想红,对一个艺人而言,没错。佛系与野心勃勃,在这个社会,都难能可贵,最怕的是不愿拼搏又不甘平庸。

20岁的年纪,似乎就是天马行空,我行我素,不会顾全大局,不会站在他人角度,不够成熟,却倒也显得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