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家庭教育:考完试后记得这样和孩子谈成绩

每次孩子考完试后,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孩子考试成绩好的家庭是艳阳高照、欢歌笑语;孩子考试成绩差的家庭则是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孩子之所以会因为成绩不同而遭到区别对待,是因为很多家长根本没弄明白成绩对孩子到底意味着什么。

其实成绩只是用来检测孩子对近段时间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然后帮助孩子进行查缺补漏的一种工具而已。成绩好,说明孩子对这段时间知识掌握的很牢固;成绩不好,说明有些知识孩子还没有掌握或者掌握的不够熟练,这个时候通过考试就可以让这些不足提前暴露出来,接下来大人就可以引导孩子有针对性的努力了,这其实是一件好事。

那怎么和孩子谈成绩呢?沟通时要遵循一个大的原则,就是英国著名的心理医生温尼科特说的,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抱持性环境: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认可孩子,当孩子受到挫折的时候给孩子提供心理上的支持。

先看一下怎么和考试成绩好的孩子聊。

第一步,先问问孩子“你对自己的成绩满意吗?”,而不是首先表达我们大人是否满意,因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应该让孩子体验考试带给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让孩子体验考试带给父母的感受,否则,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觉得学习是为了父母学的,他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降低。

第二步,当孩子感觉满意的时候,大人也要对孩子的成绩表示认可。比如告诉孩子:你很高兴,爸爸妈妈也替你高兴,看来这段时间老师教的知识你掌握的很牢固。大人不但认可了孩子,还在无形中对成绩下了个定义,就是成绩只代表对这段时间的知识掌握程度如何,这样就可以防止孩子某次考试失利以后攻击自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

不过在沟通中有个忌讳:有的家长担心孩子成绩好会骄傲,所以就故意给孩子泼冷水:别翘尾巴,谦虚点;谦受益,满招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其实对孩子而言,不要怕孩子骄傲,就怕孩子没什么可骄傲的,除非他的骄傲伤害了别人,比如抬高自己打击别人:我能考一百分,你能吗?这个时候才需要大人的干预和引导。

第三步,问问孩子:你准备怎么庆祝一下?,而不是“你考得很好,爸爸妈妈要奖励你”。因为庆祝是体验到自我满足感后与他人分享快乐,而奖励意味着大人比孩子更有能力,高高在上地评判孩子,从而抹杀了孩子的自我满足感。更重要的是,好成绩对孩子来说不就是奖励吗?反正我从来没有因为孩子成绩好而奖励过孩子,因为这样做会改变孩子的学习动机,当以后没有奖励的时候,孩子就再也没有理由去学习了。

接下来看一下怎么和考试成绩不好的孩子聊。

第一步:对孩子的心情表示理解,也就是在心理上对孩子进行支持:“看得出来你很不开心”、“很遗憾你的成绩没达到你的期望”。而不是不断对孩子唠叨或者指责“谁让你平时不努力”、“这就是不好好学习的结果,这下后悔了吧”,这样只会在孩子低落的情绪上“再撒把盐”。

还有,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出现一些负面信念,比如孩子会说“我很笨”或者“我不行”类似的话,这个时候大人需要对孩子的这些话进行重新定义,否则时间长了这些负面信念就会限制孩子的发展。比如,可以把孩子的话重新定义为:看来这次成绩没有达到你的期望;其实你想考的更好一些。

第二步:和孩子一起分析出错的部分是因为没看清题,还是不会。如果是没看清题,那下次怎么做可以避免;如果不会,那又是因为哪个知识点没掌握,造成知识断层了。这样做才是真正做到了“吃一堑,长一智”。也就是说,把错误转变成宝贵的成长机会了。当然我在这里说的“和孩子一起分析”,其实更多的是指在旁边陪伴孩子,因为孩子这个时候他的情绪是比较低落的,需要大人的陪伴来给孩子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最后,不管孩子满意还是不满意,父母都可以再问问孩子“你觉得这次成绩跟你上次比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而不是跟别的孩子比。跟自己比,跟昨天比,孩子会产生动力;跟别人比,只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很失败,更容易变得嫉妒,从而总是盯着别人,忘了发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