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重磅!山西这8个地方被评为“示范县”!

近日

山西省农业厅发布了

《关于山西省2018年

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名单的公示》

山西省2018年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名单

忻州市忻府区

朔州市平鲁区

晋中市太谷县

大同市云岗区(原大同市南郊区)

大同市阳高县

晋城市沁水县

吕梁市孝义市

长治市武乡县

忻州市忻府区

一、目标任务

2018年全市完成90个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建设任务,力争使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比例达80%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90%以上

二、重点工作

(一)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

(二)加强畜禽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建设。

(三)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

(四)推广生态养殖循环发展模式。

(五)创新畜禽粪污处理运作机制。

三、落实制度

(一)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环评制度。

(二)落实畜禽养殖污染监管制度。

(三)建立属地管理责任制度。

(四)落实规模养殖场主体责任制度。对粪污资源化利用不符合要求的规模养殖场,已获得国家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核心育种场、良种扩繁推广基地等称号的,取消其相关资格。

(五)健全绩效评价考核制度。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并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建立激励和责任追究机制。

(六)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

吕梁市孝义市

一、发展目标

至2020年,基本确立以生态、清洁、循环为核心的畜牧业绿色发展方式;基本建立产业布局与环境承载力匹配,农牧结合、种养一体、粮饲统筹、养防并重、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绿色发展机制,全市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底,全市畜禽规模养殖比例达到7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肉禽存栏达到600万只,生猪存栏达到20万头,草食畜及特种养殖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全市牧业产值达到15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700元。

二、调整养殖结构,优化区域布局

按照“稳禽、增猪、发展草食畜、探索特种养殖”的产业思路,进一步优化养殖区域布局和养殖规模,形成以高阳下堡下栅

胜溪湖驿马柱濮兑镇等乡镇为重点的肉禽养殖区;以西辛庄阳泉曲兑镇南阳杜村下堡高阳下栅等乡镇为重点的生猪养殖区;以阳泉曲柱濮驿马振兴高阳下堡南阳杜村等乡镇为优势区域的草食畜主产区
;以西辛庄驿马振兴下堡等乡镇为重点的特种养殖区

长治市武乡县

一、创建目标

(一)生态循环绿色发展方式基本确立。

(二)种养结合绿色发展机制基本建立。畜牧业区域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粮饲统筹、农牧结合、养防并重、种养一体的绿色畜牧业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实现种养业效益“双提升”,近三年种养业效益增速达到5%以上。

(三)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形态基本形成。

二、创建步骤

我县创建活动分两步走,第一步创建省级绿色发展示范县,省级标准是肉鸡出栏1000万只,蛋鸡存栏400万只,我县2017年肉鸡出栏1720万只,已达省级标准,需要在政策、机制 等方面配套完善。第二步是创建国家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按照我县2017年底养殖畜禽粪污产生量折算是54.6万猪当量,已达到国家级畜牧大县的规模

,国家标准是出栏生猪50万头,奶牛存栏2万头,肉牛出栏10万头,肉羊出栏60万只。需要进一步多方联动,协力创建。

对创建工作搞的好的乡镇给予表彰奖励,对创建工作有差距的乡镇进行通报批评。

被评为“示范县”

是一种荣誉

更是一种机遇和挑战

每个县(市、区)都有自己的规划

这些地方将迎来大发展

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