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成龙少有的死亡角色,全明星阵容,但抵不过二流导演

电影是光与影的艺术,定格时间,记录历史,深刻发掘人文思想背后的故事!

在香港电影暴力美学中,一直都有两个代表性方向:一个是吴宇森的英雄情义理想化,一个是林岭东的江湖情义写实化。

吴宇森在电影中加入自己的美学主义,林岭东在电影中写出了江湖情义,随后在市场上推出了"风云三部曲系列",《监狱风云》则顺势成为华语监狱系列电影鼻祖。

与吴宇森被打上美学主义标签的同时,林岭东在类型片的框架中,通过放大暴力以诉诸社会背后的问题和江湖情义。《监狱风云》、《学校风云》注重的是探讨背后的社会现象,而《龙虎风云》则为之后的香港"卧底片"开创了新的方向。以往的单线卧底变成了双线写实,风云三部曲是早期林岭东类型电影的代表作品。

但有

一部监狱片

一部电影采用的全明星阵容,咖位至今无法超越。

一这部电影,半部平庸、半部出彩。

这部电影就是91年的《火烧岛》。成龙、刘德华、梁家辉、洪金宝、柯俊雄,还有王羽、庹宗华、高捷、叶全真重量级人物,一部让人咋舌的全明星电影。电影主题曲是崔健的《最后一枪》。

港片集齐大明星阵容,多半是明星为了还人情。但其中几位明星则是被"客客气气的请过来的"。其中梁家辉当时在拍摄《情人》无暇分身,自然也是被"请"了过来。刘德华当时也是被"请了过来"出演该电影。不管怎么说这部电影在明星上而言,确实是豪华,但是在电影的表现上可谓是非常平庸。

大咖多了,角色配重就成为导演的大难题:既要保证人物角色的完整也要照顾到每个明星的戏份。最终,电影在处理上采用了分段式演绎的方法,即每个明星都成为一条支线,每个人物都通过一段故事引入,保证了明星的戏份配重。但在整体表现上,却没有一个主导人物。没有主角,那也就意味着里面的人物个个都是主角。如何驾驭群像、调度演员就成为导演下一步的关键。

既然本身是"监狱题材",最终的表现方式自然也是要汇聚到监狱之中。电影以黄伟(梁家辉)潜入监狱卧底为引子,同时以其余几位明星的故事推动剧情的发展,让每个人物相互关联,刘世杰(洪金宝)为了儿子陷害了桂老大,台球选手大锤(成龙 饰)失手伤人进了监狱,钢珠(刘德华)为了报仇也进入监狱,所有的人物矛盾最终在监狱中展开了对决。

最大反派人物是柯俊雄,这个角色给观众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西装革履、衣冠楚楚的同时又无比心狠手辣,虽然出场戏份不多,台词也很少,但是每次出场的时候气势十足。

这部电影的宣传噱头主要以成龙为主,但是成龙在电影中的戏份并不重,不过这是成龙在电影中少有的死亡角色。自86年《龙兄虎弟》受伤之后,成龙的三不原则很少被打破。虽然邀请了当时一大批顶级的巨星,但电影的票房平淡。正是电影本身支线过多,导致整体剧情十分平庸。如果不是在电影后半段中进行了犀利收尾,这部电影的口碑甚至会更低。对其评价抵不过一句"一流的明星,二流导演,三流商业片"。

朱延平的电影有着独特的特征,其喜剧片的人物设置对比强烈,人物形象有的个性鲜明,有的偏向类型化,情感大都比较空洞,常采用戏仿经典、整蛊他人、落空期待、游戏文字等方式来制造笑料。其悲剧片青睐用激励事件、情节转折点控制叙事节奏,注重友情和亲情的表达。他的正剧片则专注于唯美的爱情。朱延平的电影秉持“俗”字当先的原则,喜剧片趋向粗俗、低俗,非喜剧片则倾向通俗。同时,朱延平的电影非常注重明星的作用,但是过于依赖明星,使得其影片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南京师范大学王国丽评

正是导演在电影中过分依赖明星效应,依仗明星效应加持去争票房,所以才使得一部本可以好好打磨的作品流于庸俗。

事实证明,即使有好演员,领头羊没有好心境去打磨的话,也是空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