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徐静蕾:别告诉我该怎么活,我自带人生剧本

大家好,我是甄女士。


她,不是一个用世俗眼光定义的新时代女性。

她是典型的白羊座,特立独行,无拘无束。

她还写得了书法、画得了油画,27岁就拍出了电影处女作《我和爸爸》,36岁就一举成为了中国首个票房过亿的女导演。

提起她,脑海里就会自动关联“才女”、“婚姻无所谓主义代言人”、“冷冻卵子权力发言人”等标签。

她就是徐静蕾,人称老徐。

1974年4月16日,徐静蕾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普通居民区,父母都是工人。


徐静蕾出生后,徐静蕾爸爸就跑去了去图书馆。一下子借了很多关于早教的书,下决心要好好培养她。


当时还没恢复高考,徐静蕾爸爸觉得写一手好字儿,将来到哪个单位就业都不愁,所以,徐静蕾在笔墨纸砚的陪伴下开始长大,她三岁开始学颜体,每天要完成定量练习,只能眼巴巴的羡慕在外面疯跑的同龄人。


1984年,徐静蕾10岁,她的爸爸决定辞职,下海创业,开了一家霓虹灯厂。


后来,厂子的生意还算不错,接了不少订单。当时灯箱上的字要靠人来写,为了降低成本,徐静蕾的爸爸没有另外请人,直接把这个重任交给了自己的姑娘徐静蕾。


于是,徐静蕾的字挂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最有名儿的是赛特商场和中央电视台后面梅地亚宾馆的霓虹灯。

到了高中时,徐静蕾爸爸又觉得女孩应该有点艺术造诣,就开始让她开始学美术。

就周末骑自行车带着她尽览大小美术展,那时的徐静蕾也计划着报考美术院校。


但有一天,她在中戏门口遇到一个导演,导演被她的独特气质牢牢吸住,死活要让她参演自己导的电影。


这件事让徐静蕾心水震荡,填志愿时,她毅然填报了表演专业,父母没有反对,她也没让父母失望。

1993年,徐静蕾顺利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


和大多数同学相比,徐静蕾接触表演比较晚,上课做练习时有点艰难,整个大一对她来说都过于痛苦和漫长。


大二时,她认识了彻底改变她人生剧情走向的男人,就是王朔。


王朔十分欣赏徐静蕾身上的独特气质,就在她刚刚毕业时把她介绍给了自己的好友赵宝刚。


于是,徐静蕾有了自己的处女作,同时也是成名作——《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王朔曾评价那时的她:23岁的徐静蕾,地球人根本无法抵挡。

大火之后的徐静蕾开始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


她开始不慌不忙的开始练起了书法,画起了油画,做起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而不是随大流的和一众女星去抢美貌的饭碗。


27岁那年,她拍出了电影处女作《我和爸爸》。


36岁,就一举成为了中国首个票房过亿的女导演。


在娱乐圈,徐静蕾就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她当导演拍摄的《杜拉拉升职记》和《亲密敌人》,都获得了很不错的票房。本以为她会再接再厉,接着大把捞金。


却没成想,她一下子就给自己和所有的员工放了两年假,并且员工还是带薪休假。

有一次,因为自己导演的戏《绑架者》的发布会,和别的发布会冲撞,没有太多媒体来。


她干脆取消了发布会,现场摆起了麻将桌,翘着二郎腿,和主创人员一起打起了麻将。

被记者问:“你这样不怕观众不喜欢你吗?”

她回复:“我自己喜欢就好。”


对于自己的感情,她也秉承同样的态度。


在窦文涛的《圆桌派》上,她坦言自己根本不关心男性的眼光。她的人生只需要图自己开心、自己喜欢自己就够了。

就像她和黄立行。


他们因合作拍摄《杜拉拉升职记》结缘,恋爱一谈就是十多年年,到现在依然感情稳定、甜蜜,之前一直有两人秘密结婚的传闻,不过至今没有证实。


徐静蕾曾在微博上大方表白黄立行,羡煞旁人。

在《金星秀》上谈及黄立行时,她说:“他就像是心理医生给我开的药,从来不纠结,从来不焦虑。”他能治愈她的不安、焦虑、给她带来阳光。

好的爱情一定会让你成为更好的人。这样的爱情,她找到了,和而不同,两个人价值观相同,同样不被世俗捆绑,又在性格上互补,一个急性子,一个慢性子。如果完美的爱情有具体的样子,大概就是他们这样了。

谈及结婚,她又说:“我不觉得人必须应该要结婚。过去讲结婚是保障,我不需要保障,从情感上讲我不需要保障,经济上更不需要谁保障我。我不需要别人给安全感,我挺有安全感。”

生孩子的问题上,她也同样理性,赴美冻卵,现在没有生孩子的打算,不代表以后没有。永远让自己拥有选择权是独立女性的成熟表现,而不是因为世俗标准被逼迫得仓皇上马。

她曾这样建议女人,大学毕业后制定一个如何实现财务自由的计划,规划好如何实现财务自由。等挣到了一笔进可攻退可守的资本,就可以自由选择生活方式,活出自己的漂亮。

徐静蕾就是这样, 她说:“我并不推崇我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你跟我不一样,我接受;你20岁就结婚生孩子,我祝福你;你不干事业,天天做男人背后的女人,我也支持,只要你觉得开心就好。”

我们本来就不该活成同一个人生模板:


25岁,该找一份稳稳当当的工作;

26岁,就该谈一段踏踏实实的恋爱;

27岁,就要步入长长久久的婚姻;

28岁,抓紧生下第一个孩子,成为父母......


因为当年纪渐长,回头再看,生活态度哪里能简单地分好坏,对错。人生从来,也不应该有标准答案,只是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活法而已。

在世间游历,遇见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事,慢慢调试到最适合自己的活法,不用非得等来那阵好风,照样能靠着自个儿直上青云。

就像蔡康永在《因为这是你的人生》中写道:“人生从来没有范本,只有适合我们的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