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一份筛查诊断,保住一桩婚事!国际罕见病日前婚前检查卸下双方“包袱”

半岛记者 王爱科

在经历长达两年的恋爱期后,24岁的杨阳(化名)与女友又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刻,这桩婚事的可否也再次面临两个家庭所有成员的“大考”。杨阳跟别人不一样,他一出生就查出患有罕见病,不过这些年他一直靠医学的干预,目前跟正常人的生活没啥区别。2月的最后一天是国际罕见病日,青岛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工作自1996年11月1日启动,陆续对四种罕见病开始筛查,二十多年来已累计筛查新生婴儿约200万例,确诊“四病”患儿1500余例。

身患罕见病 “准新郎”来院求诊

“我将来把疾病遗传孩子的可能性有多大?”“怎么样才能不会遗传给孩子?”近日,出生后就被确诊患有苯丙酮尿症的杨阳一直向指导他用药的医生咨询。青岛市从1996年开始启动对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筛查,在筛查工作启动没多久,杨阳就不幸被确诊为苯丙酮尿症。

“这些年我一直按照医生说的,控制饮食,调理自己的身体。”杨阳说,他现在除了需要吃特殊的食物以外,其他的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他今年已经24岁了,两年前交了女朋友,现在两个人开始谈婚论嫁,他也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女朋友,女朋友并没有嫌弃他,但双方的家人却一直担心该疾病会遗传给孩子。

青岛市妇儿医院青岛市妇幼计生中心主任医师张立琴,从事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已有20余年,从杨阳出生后,她就一直关注着他的情况。

张立琴介绍,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由于苯丙氨酸(PA)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使得苯丙氨酸不能转变成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这种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5部门联合制定《第一批罕见病目录》,苯丙酮尿症被收录其中。

张立琴与学生在研究患者病例。

“苯丙酮尿症患者可以通过控制饮食治疗,从遗传几率上来看,如果杨洋女朋友不携带疾病基因,将来生的孩子是致病基因携带者,表现正常;但如果女朋友本身就是携带者,将来孩子有一半的可能性是PKU患者,一半的可能性是携带者。”张立琴说,杨阳的治疗情况非常好,能够过正常健康的生活,能够结婚生子。这种病主要是饮食治疗,像杨阳这样的患者,需要长期控制饮食治疗,少吃普通的米、面,尽量不吃肉、蛋类的高蛋白食物,补充不含苯丙氨酸的奶粉或者蛋白粉,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对这对恋人来说,在婚前就知晓一方患病,也不是坏事,因为可以有的放矢地预防。”张立琴说,虽然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但这种病是可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也是国际上最早能够控制饮食治疗,而且治疗效果较好的疾病。

幸运的是,杨阳的女朋友婚前的基因筛查不是致病基因携带者,两人可以放心结婚。

双胞胎兄弟从小干预 现在已上大学

小海(化名)和小刚(化名)是青岛最早筛查出的BH4缺乏症的双胞胎兄弟,两个孩子的出生给家人带了很多欢乐。可是他们高兴了不到20天,就接到了医院的电话,说他们两个可能得了一种遗传代谢性疾病,需要他们到医院复查。“我们刚听到这种病的时候没觉得这么严重,后来查了很多资料才知道这种病的严重性。”刘女士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他们了解了病情的严重性后,便带着女儿到市妇儿医院复诊。“等待结果的时候还抱着一丝希望,结果出来后真的绝望了。”刘女士说,后来他们去了北京,最终确诊为BH4缺乏症。

据介绍,BH4缺乏症是一种极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病。因为BH4合成或代谢途径中某种酶的先天性缺陷,导致氨基酸代谢障碍,影响脑内单胺神经递质的合成,患儿会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症状、体征和智能障碍。

记者看了小海和小刚的照片,照片中他们两个是帅气的大小伙,看不出有什么异常。“只要吃着药,他俩就跟正常孩子一样。”刘女士说,她两个儿子体内的一种酶存在先天缺陷,通过一种药物可以弥补这种缺陷,儿子就能跟正常孩子一样,正常的学习、运动、生活,所以他们从孩子确诊后,就一直给孩子控制,现在两个孩子已经上大学了。

足跟三滴血 早期筛查早干预

张立琴称,像杨阳所患的这种遗传病,无法提前预防,只能通过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才能早期发现,筛查所需标本是足跟滤纸血片。具体来说,在孩子出生的3-5天内,护士会从孩子足跟部采血,滴在特殊的滤纸片上,通过接产医院、各区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派专人将标本送到市筛查中心进行检验,如果筛查结果异常,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从1996年开始,青岛对新生儿进行两种遗传代谢性疾病进行筛查,分别是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苯丙酮尿症;2010年开始,又增加了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这四种遗传病都无法提前预防,早期筛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如果干预及时,患者就能像正常孩子一样,不及时干预,会出现智力和体格的发育落后,甚至危及生命。

张立琴主任介绍,像小海和小刚这样的BH4缺乏症(苯丙酮尿症的另一个类型),在青岛,每10万个孩子中才会有一例这样的孩子,实属罕见,而且这种病需要服用昂贵的药物治疗。

“20多年来,BH4缺乏症从没有药到有药物治疗,从孩子生存渺茫到上了大学,家长治疗的过程非常艰辛。”张立琴说,2012年,青岛市把BH4用药费用纳入大病范畴;2019年,通过控制饮食来治疗的PKU也纳入大病医疗范畴,解除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使这些孩子能够坚持常年治疗。

“还有一位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的7岁女孩,已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良好。但刚确诊时家长不理解、不就诊,经过反复沟通劝说才到医院就诊治疗,到医院时孩子已出现电解质紊乱,有生命危险,经过医院及时治疗,保住了性命,正常生长发育。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张立琴医生想传达的依然是,罕见病可以治疗,只要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孩子就能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结婚、生子。

“关键是家长一定要坚持给孩子治。只要坚持,多数孩子将和健康人一样生活。”张立琴说。

2008年2月29日,欧洲罕见病组织(EURODIS)发起了第一届国际罕见病日。选择此时间点是由于这是每四年才出现一次的日子,寓意“罕见”。

而欧洲罕见病组织成立于1997年,是在欧盟各成员国、企业基金会、健康机构等支持下成立的非政府组织,其宗旨是改善欧洲罕见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其后,在各国的一致拥护下,将每年2月的最后一天定为国际罕见病日。

罕见病尽管发病率低,但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实际上并不罕见。青岛市辖七区三市,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工作自1996年11月1日启动,对新生儿两种疾病进行筛查,分别是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苯丙酮尿症,2010年始又增加了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2013年青岛市政府将新生儿“四病”筛查纳入市办实事之一,青岛市出生的新生儿免费进行“四病”筛查,2015年陆续开展29种疾病的筛查至今,20多年来,已累计筛查新生婴儿约200万例,确诊“四病”患儿1500余例。其中,2019年,市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这一年全市筛查确诊遗传代谢病73例。

目前青岛市患儿治疗率、治疗有效率及患儿追访率均达95%以上,长期追访及治疗有效率处于全国先进行列。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是指在活产新生儿中对一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和遗传代谢性疾病,在新生儿期症状未出现之前,由试验筛查出来,并使这些患儿得到及时治疗,从而减少残疾儿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张立琴主任说。“目前本市除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外,还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和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

此项工作的开展依托于全市妇幼保健三级网络的妇幼工作者,依托于政府政策的支持,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系统的工程,从筛查的宣传、动员、到血样的采集、递送、检验、诊断治疗及长期追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各部门的积极协作,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