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剛入職的‘新兵’,能站在黨旗下與大家共同戰‘疫’,我感到很自豪;我要用實際行動向黨組織靠攏,接受黨組織和群眾的考察。”2月21日,正在辦公室寫入黨申請書的寧遠鎮選調生盧亮自信的說。
與盧亮一樣,主動申請夜間執勤的西瑤鎮年輕幹部比曲依蟲;深入一線深入採訪報道的縣委宣傳部幹部林娟,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深受黨員幹部同事的“影響”,加深了對黨的認識,積極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
▲監測體溫
寧南縣委組織部嚴格按照中央、省州委組織部要求,及時下發《關於在疫情防控一線發現考驗入黨積極分子做好發展黨員工作》的通知,明確工作內容,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發現、培養、考驗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的“考場”。
實績工作中“發現一批”
疫情發生後,全縣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迅速投入“戰鬥”,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建立縣委常委聯鎮、鎮幹部包村、村幹部包組、組幹部包戶制度,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織密織牢縣、鎮、村、組四級聯防聯控網。
▲入戶登記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阻擊戰中,湧現出一大批政治堅定、主動作為、表現突出的先進分子,他們在關鍵的時刻,義無反顧爭當“逆行者”。
寧南縣竹壽鎮年輕幹部呂磊,從1月25日返崗以來,完成入戶摸底排查工作後,立即投入到居家醫學觀察對象服務和管控工作中,第一時間向家人提出推遲婚期,就連未婚妻提議去民政局領證也被他一推再推,始終堅守工作崗位。
寧南縣第三幼兒園90後女教師張心悅,放棄寒假休息主動請纓,將孩子留在重慶老家,及時趕回寧南深入一線參與疫情排查、宣傳引導。
在不同的崗位、不同的地域與他們並肩作戰的“同志”有很多,即便分工、工作內容不一樣,但目標只有一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我的願望是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事事衝在前、時時作表率,在疫情防控一線接受黨組織的考驗。”樸實的言語表達了他們的入黨動機,自提筆寫申請書那一刻起,他們已把自己視為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先鋒隊隊員。
黨員防疫隊“培養一批”
在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中,寧南“兩線”作戰,在農村以村黨支部為單位;在城市以街道、商場、居民小區為單位,構建橫向到農戶、縱向到樓宇的組織網格和責任體系。
第一時間向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人才發出倡議並組織簽訂承諾書,將6000餘名黨員幹部編入各網格,立即組建黨員防疫隊172支,認領黨員責任區627個、黨員責任崗1300餘個,並積極吸納入黨積極分子、非黨同志等參與,共同戰“疫”。
進村入戶、走街串巷統計返鄉人員信息、宣傳防疫知識的一個個“紅色背影”構成了一條條靚麗的“風景線”。
通過鎮村網格化排查、小區入戶摸排、卡點檢查、機關企事業單位排查、大數據排查等方式,截止目前,寧南累計排查36萬餘人次。
▲重溫入黨誓詞
“在防疫一線開展主題黨日活動,不僅鼓舞了士氣,還為戰勝疫情注入了新動力。我要向身邊的黨員一樣,鏗鏘有力、心潮澎拜的重溫入黨誓詞,用實際行動向黨組織靠攏,接受黨組織的考察。”寧南縣人民醫院黃剛俊醫生堅定說。他主動申請進隔離病房護理病人,一進去就整整工作了18天。
臨時黨支部“考驗一批”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為進一步將組織優勢轉化為疫情防控優勢,寧南縣委組織部“特事特辦”,迅速批覆在華彈鎮與雲南省巧家縣交界處、西瑤鎮與會東縣交界處等交通要道合理設置11個檢疫點,成立臨時黨支部。
將衛生、公安、交警、公路等部門的黨員幹部和鎮村黨員幹部納入黨支部管理,構建統一指揮、統一行動、統一調度的工作格局,把好“輸入關”。
▲深入居民小區排查
“疫情防控臨時黨支部,崗位臨時,但責任不臨時、作用不臨時,我們要衝鋒在前,將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疫情不退,我們不退!”臨時黨支部書記吳瑋的動員講話,道出了每一位臨時黨支部成員的心聲。
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臨時黨支部,把基層組織戰鬥堡壘轉化成防控疫情的銅牆鐵壁,做到關鍵時刻有組織在、關鍵崗位有黨員在,用實際行動展現出黨員的英雄本色和精神風貌。
“在疫情面前,我們不眾志成城戰勝它,就會被它‘吞噬’。雖然卡點撤了,但並不代表疫情防控結束了,我要向身邊的老黨員看齊,向他們學習,嚴格要求自己,發揮模範作用,爭取早日入黨。”2月20日,正在華彈鎮檢測點收拾行李的廖勝才醫生,一邊說,一邊整理著熬夜寫完的入黨申請書。
在這場來勢洶洶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寧南各級黨員幹部以行動踐行初心使命,以無私奉獻彰顯政治自覺,讓黨旗在疫情防控一線高高飄揚。讓不少的先進分子加深了對黨的認識和崇敬,一份份滿載戰勝疫情決心的入黨申請書不斷在“前線”發出,匯聚了來自各條戰線上的“紅色力量”,築牢疫情防控的“紅色堡壘”。
▲查驗證照
截至目前,寧南縣委組織部收到防控一線人員遞交的入黨申請書159份;在嚴格審核把關、綜合工作實績表現的基礎上,將15名優秀同志吸納為入黨積極分子,將25名積極分子吸納為預備黨員。下一步還將拓寬範圍,著力把各條戰線上的先進分子彙集在黨旗之下。
(李樺汶 杜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