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从崔莺莺与张生二人的爱情基础上浅析好感和美感


导语:

本文从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角度探讨了王实甫《西厢记》:以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基础为好感与美感的故事。

爱情是人类一种特殊的感情,它发生于两性之间,充满了神奇,充满了魅力,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它可以冲破等级观念,门户之见,使经济地位悬殊,社会地位迥异的男女也可以紧紧地连在一起,尽情地享受情爱之美感。因此,人们向往爱情生活,在爱别人的同时,也想得到别人的爱。

爱情是人们生活中独具韵味的情感活动,也是每个人的人生中必然的存在与经历。《西厢记》就是描述了关于爱情方面的一部力作,呈现了一对年轻人相爱的全过程,充分地展示了他们爱情故事里的好感与美感。

一、好感:一见钟情

“好感”从字面上看,一般是说人们对某人某事有着美好的印象,持有肯定,赞赏的态度 。如果是男女之间的好感,那么在整个求爱过程中就有着异常重要的作用,男女接触第一眼便产生好感,往往会激发爱情的产生。关键是好感不是随便可以产生的,好感的产生需要引力。这引力就是异性的美,这种异性美在两性间的好感往往表现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性三个方面 。

从生理上看,两性身上能反映各自性的特点的部位,总是对异性具有神奇的诱惑力。比如女性的俏脸、媚眼、娇姿、纤手、小脚及柔润的嗓音等,女性的这些体貌特征都会使男人意迷情牵。而男人伟岸的身躯、宽阔的胸膛、英俊的脸庞、宏亮的声音,都让女人向往,让女人心醉,让女人迷恋。

张生对崔茑茑产生好感,,首先就是崔莺莺的外在美。佛殿相遇,张生即为崔莺莺的美貌所倾倒:“颠不刺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儿的庞儿罕曾见。只教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他钟情莺莺:“宜嗔宜喜春风面”,“宫样眉儿新月偃”,“未语人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声如“呖呖莺声花外啭”,姿态“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脚儿“步香尘底样儿浅”。

崔莺莺第一次见到张生就“回顾觑未下”,这动作最富有感情内涵。很明显,她一遇到张生就产生好感。她这“临去秋波那一转”。所要欣赏的当然是张生的外表美,她爱张生“外像儿风流,青春年少”,“扭捏着身子儿百般做作,来往向人前卖弄俊俏”,“脸儿清秀身儿俊”。

从心理上看,女子那似水柔情,那天真烂漫的幻想,那热烈的思绪,那善于体贴人的品性,那娇嗔,那腼腆,都能激起男子的热情,引动男子的怜爱之情。而男性似骄阳之刚,那大方 、潇洒的气派,那诚恳,那热情,那忠厚老实,那傻乎乎的书生气,那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自信和力量,甚至于鲁莽与固执,都能引起女性的好感。

张生对莺莺一见钟情,除了对莺莺的外表有好感外,对莺莺的气质、个性也十分爱慕:“小姐倚栏长叹,似有动情之意”,“我只看小姐颇有文君之意”。他爱莺莺的才华:一天夜里,他在墙角吟诗一首,挑豆莺莺的芳心,莺莺依韵和了一首。

他赞赏道:“好应酬得快也呵!早是那脸么上扑堆着可憎,那堪那心儿里埋没着聪明。他把那新诗和得忒应声,一字字,诉衷情,堪听。”看到莺莺“陪着笑脸儿相迎”,“眼角儿传情”,他顿时想入非非:“有一日柳遮花映,雾帐云屏,夜阑人静,海誓山盟,恁时节风流嘉庆,锦片也似前程,美满恩情,咱两个画堂春自生。”

莺莺也爱张生的才气:“好清新之诗”,“内性儿聪明,冠世才学”。正是这位才貌双全的士子,使她“自见了张生,神魂荡漾,情思不快,茶饭少进。”盼望有人“把针儿将线引,向东邻通个殷勤。”而最使她“口儿里作念心儿里印”的却不是张生的才貌,而是“性儿温克情儿顺”。

从社会性来看,每个人都是现实的人,社会的人,因而爱情也总是烙有特定的时代、阶级、时尚、地域的印记。两个人相互产生好感,总有某些共同的社会属性,有某些共同喜爱的东西。张生是个白衣秀士,社会地位与相国小姐莺莺相差极大。但是他富有才华,莺莺深信他“学得来‘一天星斗焕文章’,不枉了‘十年窗下无人问’”。

当孙飞虎兵围普救寺要占莺莺为妻时,张生表现出十足的男子勇气和胆识,得到莺莺的青睐:“难得此生一片好心!”“济不济权将秀才来尽,果若有出师表文,吓蛮书信,张生呵,只愿你笔尖儿横扫了五千人。”张生果然不负众望,写信请来白马将军解围。

这说明他社交能力强 ,正如红娘所说:“为甚俺莺娘心下十分顺?都只为君瑞胸中百万兵。”

张生爱莺莺也有一定的社会因素,论容貌漂亮,论心地善良,论热情大方,论聪明活泼,红娘都不亚于莺莺。张生对红娘也产生过好感:“可喜娘的庞儿浅淡妆,穿一套缟素衣裳;胡伶渌老不寻常”,可是张生并没有爱上红娘,而独钟情于莺莺。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莺莺社会地位高。

张生初见莺莺时,就从法聪和尚口中得知莺莺是相国小姐,假如张生是个地道的庄稼汉,恐怕他追求红娘更切实些。张生与莺莺素昧平生,一见钟情,还跟特定的环境有关,在寺院这一特殊的场合里,莺莺的举止神态中表现出来的全部“美”,深深地吸引了张生,而张生又有这方面的较高的审美能力。

美的存在与美的认识相碰撞,一瞬间,对异性美的认识完成了,爱情产生了,一下子就这么热烈:“刚刚的打个照面,风魔了张解元。”“小姐呵,只被你兀的不引了人意马心猿?”一见钟情与独到的认识能力有关 。

莺莺初见张生,便觉得他正是她所热望的男子:“往常但见个外人,氲得早嗔,但见个客人, 厌的倒褪。从见了那人,兜的便亲。”张生呢?“往常时见傅粉的委实羞,画眉的敢是谎。今日多情人一见了有情娘,着小生心儿里早痒痒。迤逗得肠荒,断送得眼乱,引惹得心忙。”

二、美感:刻骨相思

好感产生之后,男女双方便会密切地注意对方,靠近对方,取悦于对方。彼此都把对方当作太阳,认为对方是世上最好的人儿。得到对方哪怕是微微的一笑,轻轻的一点头儿,都会乐不可支,产生一种和谐的、统一的美感。

好感产生于恋爱之前,美感则是进入恋爱阶段才能获得。如果双方仅仅满足于好感,没有新的行动,没有确立恋爱关系,那么,对方不过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可望而不可及,犹如隔靴搔痒,美感就很难产生,又怎能会为这忘情、陶醉、如痴似狂呢?

美感是热恋中的感觉,双方的感情经过一段时间的孕育、聚积、发展而达到白热化的程度,这就是“热恋”。热恋是爱情的高峰阶段,热恋中产生的美感,其强烈程度甚至超过爱情的成熟。热恋者的最大感觉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兮”,这就是刻骨相思。

热恋者的情绪自始至终处于热烈敏感的状态,热恋者要求双方更多、更亲密的接触,要求更多的精神交流,同时也开始滋生出强烈的肉体接触的欲望。这种情况使他们高度集中地享受着爱的甜蜜与欢乐,同时也饱尝爱的矛盾与痛苦。

热恋给人带来美感,张生感到莺莺已经对自己有爱的迹象之后,便不懈地追求爱情。他借房, 为的是靠近莺莺:他闹斋,为的是一睹芳容;他写信请白马将军解围,是冲着老夫人许下的;“但有退得贼兵的,将小姐与他为妻”;他鼓琴,为的是挑动莺莺的春心;他吟诗,是要表现自己的才华吸引莺莺的注意;他写情书,为的是让莺莺明白他的心思;他跳墙,要想成其好事......行动一步步朝前迈进,相思铭骨越铭越深,美感一层浓似一层。

他租到西厢,月夜偷看小姐焚香,感觉到“喜娘的脸儿百媚生,兀的不引了人魂灵”,幻想:“将她来紧紧的搂定”;闹斋时,他注意到“那小姐好生顾盼小子”而“情引眉稍”,希望斋事“再做一会也好,那里发付小生也呵”;平定贼乱之后,红娘传老夫人的话,请他赴宴,他兴高采烈,打扮得漂漂亮亮,一心只陶醉于“灯下交鸳颈”,“颠鸾倒凤”的想象之中;他理琴,弹了一曲《凤求凰》,想的是“昔日司马相如得此曲成事,我虽不及相如,愿小姐有文君之意”;他写情书托红娘捎给莺莺,深信自己的热情会感动莺莺,以为自己的信“则是一道会亲的符”;他得到小姐的回信,一心认为“书中之意,着我今夜花园里来,和他‘哩也波哩也罗’哩!到那里,扢扎帮便倒地”;莺莺赖简,他万念俱灰,顿觉“你这小姐送了人也”而相思成疾;莺莺酬简,开了一剂奇特的药方,并在当夜过来和他欢会,张生大喜过望:“猛见他可憎模样,小生那里得病来?早医可九分不快”,深深地感受到:“畅奇哉,浑身通泰,不知春从何处来”,爱的成功把张生的美感推向巅峰。

的确,张生为得到莺莺的爱,非常投入,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所以每取得一项成功,他都感到格外的幸福。他初见莺莺,整个身心都被美好的爱情所吸引,便毅然放弃了谋取功名进京应试的打算,在普救寺住下来。

他日思夜想,沉溺于爱河之中:“少可有一万声长吁短叹,五千遍捣枕槌床”。他跳墙赴约,遭到指责而一病不眼,“眼见得休了也”。正是经受爱情痛苦的折磨越大,而获得爱情的美感也就越强烈。

正是张生半年来“真心耐,志诚捱”,才最后得到了爱情的回报:“先前见责,谁承望今宵欢爱”,“这相思苦尽甘来”,“魂飞在九霄云外。莺莺也在爱情的道路上吃尽了苦头,享尽了甜头。她是一个性格内向、庄重而感情热烈的女子。她不轻易表露自己的真情,不愿意把爱情明显化。

红娘把张生初见面作的自我介绍当笑料转告给莺莺,莺莺说:“红娘,休对夫人说。”她月夜听琴,为张生的琴声、歌声所吸引,不觉泪下,心潮澎湃:“一字字更长漏永,一声声衣宽带松,别恨离愁,变成一弄,张生呵,越教人知重。”

张生怪她“说谎”,她道:“你差怨了我也。这的是俺娘的机变,非干是妾身脱空;若由得我呵,乞求得我呵,乞求得效鸾凤。”由此可见,她已经进入了热恋状态。

热恋中的莺莺,精神状态也起了变化,感情异常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当她沉浸于张生弹奏乐曲声中时,红娘走来叫她:“夫人寻小姐哩,咱家去来。”她马上恼了,责怪红娘道:“则见他走将来气冲冲,怎不教人恨匆匆。”

她看到红娘捎来张生写的信时,开拆封皮孜孜看,颠来倒去不害心烦。“但她一见红娘,立即转喜为怒”忽的波低垂了粉颈,氲的呵改变了朱颜。”这些情绪的变化都属于正常的爱情心理。

红娘是老夫人选的丫环,莺莺得提防她窥探秘密,打小报告。她怨红娘“但出闺门,影儿般不离身。”她不得不卖乖弄假,她不仅要求精神上的接触交流,而且生理也出现了兴奋。“昨霄个锦囊佳制明勾引,今日个玉堂人物难亲近。

这些时坐又不安,睡又不稳,我欲待登临又不快,闲行又闷,每日价情思睡昏昏。”她写信约张生会面,,却对红娘说:“你将去说:‘小姐看望先生,相待兄妹之礼,如此非有他意。再一遭儿是这般呵,必告夫人知道”’和你个小贱人都有话说。”这当然不仅是对红娘又拉又压,而且也还透露她那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约会当晚,莺莺正如红娘所说:“自从那日初时想月华,捱一刻似一复。柳梢头斜日迟迟下,早道‘好教贤圣打’”。“打扮的身子儿诈,准备着云雨会巫峡”。可是,一旦张生真的跳墙赴约,她却手足无措,责备张生鲁莽行事:“张生,你是何等之人?我在这里烧香,你无故至此,若夫人闻知,有何理说?”

她怪张生竟然在“第三者”红娘面前向她求爱,她担心事发,难以收场,所以干脆翻脸不认帐,口不应心地叫红娘:“扯到夫人那里去”。事实上,她说这话是试探红娘的态度,看到红娘为张生说情,她这才放心说:“若不看红娘面,扯你到夫人那里去,看你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至于她警告张生“今后再勿如此,若更为之,与足下决无干休。”那也是女子在热恋中的一种特殊心理“假意儿”。

女子都特别爱面子,即使是自己主动约对方来,也要把责任推给对方。“赖简”后,莺莺深知自己的“假意儿”害苦了张生。看到张生为此病重,她心理很不是滋味,决定献出少女的贞操以救张生。她明白张生相思成疾完全是由她引起的,也了解到张生不愧是个志诚种,是可托终身的男子。

因为张生宁肯忍受委屈,也没有捅破真相。要是张生跳墙受责时就出示证据,证明是莺莺约来的,那么莺莺就丢了面子,也许再也不理张生了。张生的大度大量,使莺莺无比感动。在热恋狂潮的推动下,莺莺终于大胆地跨越封建礼教的门坎,向自由的爱情迈出决定性的一步。

结语:

在“酬简”过程中,她只觉得“羞人答答的,怎生去?”但爱情的烈火一经燃烧却又无可按捺:“语言虽是强,腰肢体态比向日不同。”“他两个经今月余只是一处宿”,“一双心意两相投”。这就真实细致地写出了热恋中的人只知有“情”,不知有“礼”。这说明热恋中的男女的行为较多地受感情左右,而相对缺乏理智。

总而言之,《西厢记》通过一对恋人从相见、相识到相爱、相许的整个过程的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们的爱情基础是建立在双方的好感、美感之上,肯定了自由恋爱是通往美好婚姻的鹊桥,表达了“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