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负荷赶订单“全武装”防病毒

<table>

中山企业的生产线上,戴着口罩的工人们正在加紧装配工作。

卢子衡 摄

/<table>

2月21日,中山“南大门”坦洲镇晴空万里,久违的阳光洒在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下称“中山联邦制药”)的工厂内,因为承担着疫情期间制药重任,该公司至今已经复工一月有余。订单挤压,八成人员到岗,制药车间正开足马力赶工。6公里外,中山市广隆燃具电器有限公司(下称“广隆燃具”)刚刚开工数日,订单已经排到了6月份。一边招工、一边复工,车间“全副武装”防控病毒,工人分为3班上岗,生产线一刻不停运转。

两家亿元企业生产、防控“两手抓”的场景,成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期内中山企业积极复工复产的注脚。

上午10时,早已经过了工人进场上班的高峰期,但中山联邦制药大门前的检查工作依然没有任何松懈。门岗处的工作人员介绍,为了做好防控,厂区目前只开通一个大门供员工进出,任何人进入厂区都必须测量体温。上班高峰期,门岗处7名工作人员会同时执勤,为工人们测量体温。

“低于37.3℃,就会发一个这样的通行条给他,这上面标有日期,而且每天通行条的颜色也会变换。员工到饭堂就餐,也需要出示通行条。”一位工作人员介绍。

工厂生产区,冻干粉针、青霉素片剂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景象。几名工人分工协作,流水线上,药剂产品从小药瓶下线到装盒、贴标签、打包装箱,一气呵成。副厂长程玉宝向记者介绍,大年初四1月28日公司就已经正式复工,工厂从最初只有几十人返岗,至今已经增加至800多员工在岗,14个药品生产车间,已经有11个恢复生产。

复工人数达到八成左右,产能也恢复到了八成上下,但生产压力却相对沉重得多。程玉宝介绍,疫情期间,抗生素类、抗病毒类药品的市场需求增长很快,公司接到的这两大类药品订单一直在快速增加。目前,公司生产这两大类药品的车间基本上都是满负荷运转,以满足市场供应。

生产线开足马力的同时,防疫工作也被提升到新的高度。厂方一位负责人介绍,由于是制药企业,员工平时都要穿消毒过的白大褂、戴头套、口罩、鞋套才能进入车间工作。复工以后,类似的严格防控措施,开始在生产区外的其他区域被广泛执行。

在公司饭堂,饮料自动售卖机早已被停用,原本刷指纹进出的闸门也被取消,以减少人员触摸交叉感染的机会。该负责人介绍,公司还持续对返岗工人进行了上岗前的全面摸底排查。“除了政府部门要求的各项信息登记和核查工作外,工作人员乘坐的交通工具、车次、航班等信息,也都要上报给公司查询。”如存在风险,公司都会严格执行隔离观察制度,以排除感染风险。

“对于企业来说,复工生产固然重要,但是风险防控更要重视,因为一旦防疫出问题,生产遭受的影响更大。”程玉宝说。

距离中山联邦制药15分钟车程以外,广隆燃具也迎来复工第5日。

大门口多名保安负责对进入厂区的人员登记核查信息,并为他们测量体温。体温正常、信息无误,进场人员还要穿过一个临时设置的消毒廊道才能进入厂区。消毒廊道内设有洗手池、消毒地毯,这是工人进入厂区后经过的第一个清洁消毒区。

工厂车间的大门前,摆着一台桌子,检查人员在此值守,进入车间之前必须要在这里重新进行体温测试,并喷洒酒精溶液对手部进行消毒。生产线上,数十名工人正在紧张工作。车间的地面上贴有点、线造型的多种间隔标志,管理部经理梁林介绍,这是在人多排队和召开班前会时,为了保持工人间距而临时设计的,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中午时分,歇班的工人们陆续来到饭堂门口排队,工厂开工前,企业将饭堂的外围用铁丝网围蔽了起来,只保留一个出口、一个入口,且出口入口相互独立,以减少逆向行走形成的人员交互。工人们进入饭堂之前必须先洗手。

梁林介绍,工厂原有工人600多名,已经到岗350名,尽管在岗人数比年前少很多,但是防控措施极其严格,生产压力也很大。目前,工厂接到的订单已经排到了6月份,车间内能够开动的生产线都已经开动了起来。当下,企业复工面临最紧迫的问题仍是员工返岗问题。公司正在与镇政府积极对接,打算安排专车前往部分员工较为集中的区域将工人接回;其次,配合镇政府的招工、复工补贴措施,企业也单独向员工配套了返岗补贴和介绍新员工奖励等措施。

“预计下个月初,全部员工应该可以到岗了。”梁林说。

南方日报记者 何伟楠 通讯员 单泽玲 张颖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