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留农民工“战地”转移,“战绩”不变

【导语】受疫情影响,不少农民工不能按时返岗复工,收入怎么办呢?我县针对这一情况,多措并举,帮助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稳定了群众收入,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解说】这段时间,姚关镇杨美寨村的扶贫干部和村委会干部只要一有空就往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建筑工地跑,缺不缺人手?需不需要工人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在大家的努力下,滞留在家的不少农民工实现了就业。

【解说】杨美寨村水平小组的冯晓芹,之前在山东蓬莱一家养殖场打工,回家过春节后,赶上了这场疫情,无法返岗复工,在挂包帮干部的介绍下,实现了就地就业。

姚关镇杨美村水平小组冯晓芹

我们在外面也是3000多一个月,回来砍甘蔗也是一百多元一天,和外面也差不多。

【解说】黄永生是姚关镇杨美寨村大寨一组的村民,年前在北京一家建筑工地务工,同样,因为疫情不能按时返岗,在村干部的帮助下,黄永生在家边的建筑工地上打起了零工。

姚关镇杨美村大寨一组黄永生

现在出去不了,先在这里做(干)活,这里100多一天,和外面差不多,在这里可以照顾家里,照顾小孩。

【解说】帮助滞留在家的农民工实现暂时转移就业是保障群众稳增收、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措施,针对这一情况,我县县、乡、村扶贫干部迅速行动起来,帮助挂包户、挂联户,出主意,想办法,找出路。与此同时,县人社局通过多渠道加大就地就近开发就业岗位,帮助滞留人员实现转移就业。

县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蒋张科

目前,我县共有外出务工返乡人员16000多人,受疫情防控影响,为了解决外出务工人员无法外出务工的问题,我们人社局采取了就近就地开发就业岗位,目前,我们开发了1700个,下一步,我们将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保证无法外出的返乡人员能够就近就地转移就业,解决他们的收入问题,确保脱贫攻坚的成效。

记者 杨林元 杨 磊 杨继泽

施甸县融媒体中心

本期编审:陆应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