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记」家有“逆行者”

【抗疫记】家有“逆行者”


家有“逆行者”


这个春节假期,仿佛潘多拉打开了她的魔盒,一场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来势汹汹,打破了新春佳节的安宁与祥和。没有了相互拜年的欢欢喜喜,没有了朋友聚会的热热闹闹,没有了逛街购物的欣喜欢乐,这个不断被“充值”的假期显得特别漫长。

每天宅在家里,眺望窗外宁静得有些陌生、冷清得些不太真实的大街,看着电视新闻里不断更新的疫情数据,听着小区广播日夜不停重复着的“疫情正处于扩散阶段,防控形势严峻”的警告,大家心里都很忐忑,我们家那位毕业于武汉、被我和儿子戏称为“工作狂”的人,更是显得坐立不安。

转眼到了2月4日,他轮到单位值班。傍晚下班回来,他告诉我:我们社区正在招募防疫志愿者,我是党员义不容辞,我已经报名参加紫桂小区的志愿值岗工作了。

于是正月2月5日这一整天,我就在惶惶不安的等待中度过。刷着朋友圈,满眼看到的都是冠状病毒潜伏期如何长传染性如何强、疫情扩散如何迅速严重之类的信息,我索性扔了手机在电视上看起电影来。

将近六点,他终于回来吃晚饭了。“情况怎么样?”我担心地问道。“还好,小区居民都很配合。检查出入证、量体温,一天下来基本没有碰到什么特殊情况。我们的疑似病人都集中隔离的,小区里基本安全的,你放心好了。”他一边吃一边说。“噢,差点忘记告诉你,明天起我要当‘团长‘了。”他接着又补充道。

“当团长?”我差点笑出声来,“开什么玩笑?”

“不是开玩笑,”他一边吃一边一本正经地向我解释,“疫情防控形势仍然非常严峻。今天市委组织部组织开展市区两级部门‘包区清楼’行动支援城市社区疫情防控。我是集聚区五环社区分团的团长。”

“那你这个团长管多少人?具体做些什么事情呢?”我不由得十分好奇。

“我们团负责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新新街道五环社区内石头坪新村、五环花苑、衢苑风荷、涵碧园等11个商住小区2600多户4400多人的疫情防控。具体地说,就是与衢州联通联合,每天安排40人次、分早中晚三个时间段配合新新街道、五环社区认真做好社区的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控死源头、控牢流动等相关工作;精准掌握户数、人数以及喜欢串门、聚众等人员情况,重点管控重点疫区来衢人员和市域外来衢抵衢人员;逐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发放相关告知单、倡议书,引导居民防侥幸、防恐慌;对居家医学观察对象进行24小时跟踪管控,指导做好垃圾分类,代购生活必需品。”他耐心地继续解释。

“嚯!要管这么多的人!管得这么宽!你这个官可真不小啊!。”我开玩笑地说。

“人命关天的事情,再烦再难也要做好!”他一边吃着,一边已经拿出手机开始打电话给办公室主任,开始商讨起工作计划与安排来。唉,看来我这个刚刚转型为“主播”(指上网课)的高中教师,想过几天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日子的美梦又泡汤了。

从此以后,我们家这个“团长”一天到晚手机上电话、钉钉、微信叮咚叮咚响个不停,开始了他忙忙碌碌的“抗疫逆行者”的生活”。联系集聚区、衢州联通和五环社区工作人员,商议疫情防控方案,与办公室主任一起制定行动计划,研究安排第二天的值班人员,每天统计汇报重点管控重点疫区来衢人员和市域外来衢抵衢人员的人数,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而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则是他们团队工作的重点:鉴于所辖社区一些居民的实际困难,他们发动市直水利系统党员、干部和职工开展爱心捐款,筹集了七万多元,定向用于疫情防控工作;协调衢州联通公司帮忙采购一批红外监控和人体感应检测设备,实现居家隔离人员的24小时无缝管控,降低了管控服务工作人员受感染的风险,提升了防控的效率。

这个春节,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安静呆在家就是对抗疫最大的支持与贡献。而对于这些参与‘包区清楼’行动的人来说,每天七点多戴好口罩早早出门,认真负责地做好工作,才是一个“逆行者”应有的模样。看管好居家隔离人员,对他们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守,以防止疫情扩散于万一,可以说是他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记得行动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负责的社区红外监控设备还没有安装好,居家隔离人员的管控全靠“人盯人”。一天,他回来吃晚饭的时候,我们聊起居家隔离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他说他们的团队为此请教了专业人士。据说要求隔离14天的人员,从第五天开始到第八天最难熬,心情比较焦躁,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刚说到这儿,他的手机响了起来。电话是涵碧园小区的门卫大爷打来的:“邵团长,不好了。我刚才看见住在13栋的那个隔离人员跑出来了!”接完电话,我们惊得目瞪口呆。我的眼前顿时幻化出现了一幅《飞越疯人院》的画面的即视感。就在这一瞬间,他已经推开饭碗戴好口罩飞奔出门去了。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他气喘吁吁地回来了。“怎么回事?人找回来了吗?”我焦急地问。“还好还好,是虚惊一场。最近门卫大爷天天神经高度紧张,加上年纪大了眼神不好,大家又都戴着口罩,就认错人了。我和负责这栋楼的值守人员跑到那个隔离人员的门口一看,‘福字帖’好好地贴在那儿,一丝动过的痕迹也没有。真把大家都吓坏了!”说完,他不由得长舒了一口气。

作为一位几乎每天都要巡查十一个小区有二十多个隔离人员两次的“团长”的家属,说不担心是不可能的。但是我深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离不开千千万万的逆行者的奉献。我所能做的,就是在家里尽量为他做好“后勤服务”工作。而他每天晚上回来所说的他们在抗疫行动中碰到的各种各样温暖有趣的故事,也成了我宅家生活的乐趣来源。

在行动之初,围绕隔离人员,他们就制定了“联络到位、服务到位、责任到位”的三到位制度。他亲自带领服务人员,逐一上门对接居家隔离对象,并以居家隔离对象为中心,成立一个3-4人的服务小组,确保“换班不换岗”。他们周到的服务感动了很多居民。涵碧园小区的一位七十多岁的大爷,看着这些坚守阵地无私奉献年轻人,十分感动,送来很多橘子,说是给这些“逆行者”们润润喉。

通过电话、微信等形式,仔细收集居家隔离对象的服务需求并及时办理,是值守人员为居家隔离人员服务的重要内容。每天替他们采购各类生活必需品,一般值守人员都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偶尔,也会出现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市乌引中心的汪少华,是个不辨菽麦的毛头小伙子,在家从来没有买过菜。看着隔离人员给的蔬菜采购单不由傻眼了:因为他实在搞不清“水芹菜”是什么东东,于是他来到菜场,虚心请教,细心选购,足足花了两个小时,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最后获得了服务对象的真诚的表扬。

市铜水中心的刘军,指导广大社区居民和志愿者动手改造口罩,解决了长时间佩戴对耳后根造成的疼痛问题。

市信安湖管理处的徐帷巍,当他获知一些居家隔离人员不知道怎样正确地量体温时,就不厌其烦地反复指导,并且在网上搜集了水银体温计操作视频发送给他们。

……

担任“团长”十来天了,虽然衢州疫情渐趋稳定,但他和他的团队却没有丝毫松懈,仍然每天早出晚归,坚守岗位。因为他们知道,只要疫魔一日没有彻底消除,他们的行动就一刻也不能停止。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目送他离家踏上抗疫之路的背影,我坚信,通过千千万万个这样的“逆行者”的努力——

沉沉黑夜即将破晓

疫魔散去指日可待


“晚上八点”特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