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解“智多星”!

在梁山,要说起学问最高的人,怕是非他莫属了。谁呢?吴用、吴学究。不信您瞧瞧他刚亮相时,头上戴的这顶高帽: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


吴用的出现,是因为刘唐和雷横的争斗,从闻知陌生人刘唐是晁盖的外甥时,他就感到有些蹊跷,看到了刘唐一身的武艺,他又似乎觉察到了什么端倪。到了晁盖的庄上,得知要“劫取生辰纲”时,他身上丝毫没有表现出一点儿书生常有的文弱、但却耿直、正统的特征。半句也没有劝阻晁盖不说,且立马在晁盖还没张口“邀请”的情况下,自己就先以“今只有保正、刘兄、小生三人,这件事如何团弄?”的说法、迫不及待的将自己参与了进去,且随即充当了决策人的角色。

当感觉到劫生辰纲的人手不够时,吴用向晁盖推荐了三阮。您听听当时他是咋说的:“我寻思起来,有三个人,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赴汤蹈火,同死同生,义气最重。只除非得这三个人,方才完得这件事。……这三个是亲弟兄,最有义气。小生旧日在那里住了数年,与他相交时,他虽是个不通文墨的人,为见他与人结交,真有义气,是个好男子,因此和他来往。”由此可见,在他看来,三阮不仅是义薄云天、值得交往,对他也是肝胆相照的好男子。那么,在他连夜赶到石碣村见到三阮时,却并没有坦诚不公、推心置腹的对三阮说明情况。而是采用“钓鱼”的手法,先打窝子,再下钩。一环连着一环的下套、一步接着一步的引诱,终于把阮氏三雄纳入到了自己设下的圈套之中了。真不知道当阮小七对他说道:“他们若似老兄这等慷慨,爱我弟兄们便好。”以及阮小五和阮小七把手拍着脖项说:“这腔热血,只要卖与识货的!”的那会儿,这位吴仁兄在口口声声的说着“不是我坏心术来诱你们”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是一种怎样的想法?


从以上说的这些做法来看,足可以做为对吴学究先生人品定性的依据了:一是见利忘义。二是狡诈阴险,对谁都没有情义!

下面咱们再看看他以后的一些做法:劫生辰纲一案事发,他马上提出了“投奔梁山”。见到王伦后,以退为进,激怒林冲火拼了王伦。他是否有心让林冲替代王伦呢?半点没有!请看他在火拼王伦前说过的话:“小生略放片言,教他本寨自相火拼。”激怒林冲后又对晁盖说道:“兄长放心,此一会倒有分做山寨之主。”鸠占鹊巢之意,昭然若揭!

那么,他是真心实意的扶晁盖做山寨之主吗?未必!从书中看到,晁盖是个粗犷的性情中人,城府不深,从盘算劫生辰纲那会儿起,基本上就是对吴用言听计从了。所以说,以后即便没有宋江,晁盖也不过就是个“名誉寨主”,而实际掌握局面的、却是他吴学究!

如果当时没有宋江冒死报信,晁盖、吴用等七人很可能会有性命之忧。所以,在宋江落难时,晁盖会真心真意的舍命相救。吴用会吗?

当宋江杀了阎婆惜被发配江州,路过梁山时,花荣见宋江戴着枷时问道:“如何不与兄长开了枷?”宋江道:“贤弟,是甚么话!此是国家法度,如何敢擅动!”听到了宋江的这句话后,吴用笑了。马上接了一句:“我知兄长的意了。这个容易,只不留兄长在山寨便了。晁头领多时不曾得与仁兄相会,今次也正要和兄长说几句心腹的话。略请到山寨少叙片时,便送登程。”如果您把他说的这句话多读一遍的话,您就会看出:他这可不是“善解人意”,他这可是地地道道的“一锤定音”!我们试想一下:假如宋江只是装样子,玩儿“借此抬高自己身价”的把戏,吴用这一句“只不留兄长在山寨便了,……略请到山寨少叙片时,便送登程。”岂不是一下子就把宋江的嘴封了个严实,彻底堵死、断送了宋江上梁山的念想?!


宋江在江州题了反诗,戴宗去东京“报信”时路过梁山被迷倒后,晁盖等人才知道了这一情况。看到晁盖急赤白脸的要带兵前去攻打江州,吴用先生便只有“挖坑”了。为了表“真心”,他不惜把他相识的萧让、金大坚骗进了山寨,还煞有介事的研究、分析、模仿了蔡京的回信。可谁知戴宗刚走,他便忽然“恍然大悟”了!回信上不仅把“公文”上用的印鉴用在了自己的儿子身上,还犯了古代连普通百姓都知道避讳的“父亲的名讳”。这,对于一个“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的人来说,岂不是太“名不副实”了吗?派人追?谁能追得上“日行八百里”神行太保呢?咋办?不去救,知恩必报的晁盖那肯定说不过去。于是,智多星唯有“一箭双雕”了!


宋江,刀笔精通,吏道纯熟,且疏财仗义更多能。这个人远非晁盖那么好对付,他要是来了梁山,还会有我吴用今天这样的地位吗?所以,我才借着这次机会治他于死地,哪怕搭上了我的好友戴宗。可这个晁盖偏偏这么死心眼儿。对不起,那就跟着宋江“一勺烩”了吧!

江州,有五七千兵马,晁盖带着百十个人就去劫法场,您说他们还能回的来吗?这要是去后得知宋江已经被斩,回来了,谁也怨不得我。如果是还没斩,那就一块儿都把命搭进去呗!到那会儿,梁山这头把交椅除了我还能是谁的呢?林冲不仅武艺高强,且还是被“逼上梁山”的,离开了梁山,他无路可走,把他留下。秦明,别看是娶了华荣的妹子,但自己的一家老小都是被宋江害死的,他的内心深处能不恨宋江吗?另外,他的武艺也是一流的。有他和林冲两个人在,不愁梁山人马没有活路。其他的人吗?甭管他是王伦的旧部,还是晁盖的新逢,再有就是宋江推荐来的那一伙子家伙,包括我自己的朋友三阮,最好都让他们灰飞烟灭去吧!到时候,再把公孙胜挤走,便万事大吉了!留的梁山在,不愁没人来。OK,就这么决定了……

吴学究的算盘打的如意,可谁知这个宋江偏偏就命不该绝。当案的黄孔目,因与戴宗关系好,便以“明日是个国家忌日,后日又是七月十五日中元之节。直至五日后,方可施行。”为由,将斩首推迟了五天。劫法场后,逃到江边无路可走时,又被张顺等人带来的船只救走。宋江、晁盖出乎吴用意料的回来了!


宋江,不仅能耐远比晁盖大,手下还有着一批属于自己的势力。他晁盖呢?除了刘唐、公孙胜二人,还有谁呢?于是,学究先生便开始“识时务者为俊杰”了!

作为晁盖的“贴身密友”,梁山泊事业的开创之元老,此刻全身心的倒向宋江,他晁盖虽说没辙。但也还要顾忌一下别人的看法吧。故此,使得吴用在晁盖和宋江之间有点儿“难做人”。嗯,天无绝人之路,这不,机会来了!

打曾头市,晁盖自告奋勇。带兵出去打仗,无论是在来梁山前还是来梁山后,对于晁盖来说都是第一次。晁盖到底能有多勇咱先放一边,至少晁盖先生的无谋我想学究先生还是应该最清楚的吧?到了战场上,压抑多日、有勇无谋的晁盖在自己首次出征的时候,能不身先士卒的表现一下自己吗?能不争强好勇的让手下们看看吗?这些吴先生更是再清楚不过了!可作为晁盖最亲近的人、曾经最依赖的“主心骨”吴用,这次竟偏偏没有同晁盖前往……

晁盖的死,虽不能说是吴用所害,但也绝不能说是与他无关吧!?


在梁山,谁把这一切看得最明白呢?只有一个人,谁?公孙胜。所以,宋江刚到梁山,他便以看母亲为由离开而去。尽管已隐入山居,但还是怕有人来找,竟连名字也改了。虽说后来出于无奈又回来了,但最先主动离去的,还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