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资松绑,是给行情火上浇油还是泼冷水?


昨晚,证监会官网发布公告:“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我会对《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部分条款进行了修改”。

消息一出,立马引起了市场的热议,有的网友解读为​重大利空,认为下调再融资标准会稀释现有股东的权利;有的网友则解读为利好,认为会带来增量资金,有助于提升市场人气。


那么到底是利空还是利好呢?我们先来看修改的主要内容:

一是精简发行条件,拓宽创业板再融资服务覆盖面。取消创业板公开发行证券最近一期末资产负债率高于45%的条件;取消创业板非公开发行股票连续2年盈利的条件;将创业板前次募集资金基本使用完毕,且使用进度和效果与披露情况基本一致由发行条件调整为信息披露要求。

这基本上就相当于取消了创业板再融资的限制,不管公司有没有赚钱,只要愿意都可以再融资,这对于目前部分资金捉襟见肘,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小上市企业绝对是一个在梦里都能笑醒的好消息。

二是优化非公开制度安排,支持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上市公司董事会决议提前确定全部发行对象且为战略投资者等的,定价基准日可以为关于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

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或者发行期首日;调整非公开发行股票定价和锁定机制,将发行价格由不得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9折改为8折;将锁定期由36个月和12个月分别缩短至18个月和6个月,且不适用减持规则的相关限制;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对象数量由分别不超过10名和5名,统一调整为不超过35名。

定价基准日没有修改,和以前一样,还是3选1;发行价格由不低于9折下修为8折,相当于直接让利10%给增发投资者,这样机构投资者也就更加有动力参与进来;锁定期的缩短意味着流动性的增强,方便机构投资者快进快出,这对于期限短但是又能承受高风险的大资金有足够的吸引力;最后就是扩充了人数。

关于这一点,小编举个例子:假设A上市公司目前的股价为10元,总股本是100股,那么机构投资者B就可以以8元的价格拿到等值于目前10元价格的股份,由于增发的比例不能超过现有股本总额的30%,所以最多可以增发30股,最短限售期为6个月,假设6个月之后股票价格没有变动,那么参与增发的投资者到期就可以赚取(10-8)*30=60元,成本为240元,收益率为25%。一年2次,收益率为56%,这已经远超股票型基金的收益率,而且如果到时股价比现价高,那么还可以赚得更多,只要到期股价不低于定价基准日的20%,机构投资者就能赚到钱。

三是适当延长批文有效期,方便上市公司选择发行窗口。将再融资批文有效期从6个月延长至12个月。

这条理解为留给上市公司的时间更多了就行了。

刚才我们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小伙伴们应该都看懂了吧,如果不懂的可以留言或者私信交流。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到底是利好消息还是利空消息:

政策是利好还是利空,要看你站在市场参与者的哪一方,个人投资者、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监管层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所以各自对问题的看法也不一样。

首先对于个人投资者。这无疑是个让人悲伤的消息,意味着你手里的股票权益被稀释了,相当于往粥里兑水。

然后对于上市公司。简直就是做梦也能笑醒的好事,也是政策的直接受益人,相当于可以光明正大的去借钱了,而且借的这个钱是不用还的,只需要增发出来部分股份就可以了,这比发可转债可美多了,虽然公司自己的权益也被稀释了,但是公司拿到了真金白银的回报。不过企业也不可能不计后果的增发,得确保增发后控制权还在自己手里,除非公司自己不想要了,如果是这样,公司估计也增发不出来,因为机构投资者也不是傻子。

再来看机构投资者。在解读内容的时候我们分析过,在增发前后股价不变的情况下6个月可以获利25%,一年2次可以获利56%,只要解禁日股价不低于定价基准日的20%就不会亏损。所以这对于机构投资者有足够的吸引力,不过机构投资者也不是傻子,不是每一家上市公司增发他们都会去投资,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肯定是优中选优,最后可能就会出现好的企业增发一股难求,而差的企业增发却无人问津局面。

最后就是监管层,你可以把他看成是个人投资者、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的综合体。从政策的意图上来说,肯定优先考虑的是上市公司,毕竟疫情之下,贷款额度有限,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申请到贷款,所以放开再融资似乎成了最好的方式,其实这也相当于一次小型的供给侧改革,好的企业可以通过再融资获取抵御寒冬的粮草,而差的企业则可能被市场抛弃而淘汰。但是监管层的目标肯定不只是为上市公司融资而已,而是通过吸引资金进入,把存量蛋糕做成增量蛋糕,这样就可以形成个人投资者、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三方共赢的局面,这样上市公司才能发展起来,经济才能好起来,投资者自然也能赚到钱。


画面虽然很美好,但是现实可能会比较残酷,追涨杀跌是大部分投资者无法克服的本能,也是亏损的根源。虽然小编认为这次政策修改在一定程度上会助推目前的市场行情,但还是认为个人投资者应该谨慎对待,未谋胜先谋败,要想割别人先做饭不被别人割,建议就是:不要去炒垃圾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