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旺胡同,油漆作胡同,养性斋,颐和园,庄士敦的几处北京居住地


溥仪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旮旯儿对于这位末代皇帝的了解基本都来源于当年的那部老电影《末代皇帝》以及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在这本书中溥仪不仅介绍了自己曲折跌宕的一生,还花了不小的篇幅介绍了他的英文教师庄士敦,直到后来旮旯儿看了庄士敦的写的《紫禁城的黄昏》后,才发现其实溥仪自传里很多内容都是来源于庄士敦写的这本书。


在《紫禁城的黄昏》一书中,庄士敦提到了他在北京的几个住处,今天就请大家跟着旮旯儿的镜头去找寻一下当年这位末代帝师的足迹。庄士敦是1919年初到的北京,他是应李鸿章之子李经迈的推荐来京做帝师的。庄士敦到京后最初是住在北京饭店内,随后“换了一所更为宽敞的府院”,庄士敦在书中并没有交待这个院子的具体位置。旮旯儿一直对北京的名人故居很感兴趣,很多资料都显示这所宅子位于张旺胡同。
张旺胡同位于钟楼的北边,说的具体一点就在那家著名的赵府街副食店边儿上。当年旮旯儿母亲单位的后门就在张旺胡同里,所以对这一带可以说是相当熟悉。如今在胡同说明牌上写着胡同15号就是庄士敦的住处,但如今这个只有一进的小院子早已面目全非,无论院门还是院内的房子早已看不出一点儿当年的痕迹了。

庄士敦在张旺胡同住了没多久就被安排到了一个更大的宅院,这座三进带花园的宅子位于地安门外油漆作胡同1号院,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专门提到过这处宅子。这是由内务府为方便这位帝师上课临时租的,因为溥仪上课的地点在紫禁城的毓庆宫,所以油漆作这处宅院比起张旺胡同来距离紫禁城要更近一些。
溥仪在他所著的《我的前半生》中曾经专门描述了这所宅子:一进门,在门洞里可以看见四个红底黑字的“门封”,一边是“毓庆宫行走”、“赏坐二人肩舆”,另一边是“赐头品顶戴”、“赏穿带股貂褂”。如今这座院子的大门常年紧锁,旮旯儿曾经多次前往探访都不得而入。后来侥幸有机会进到院内看了一回,可院子里的建筑早已拆除殆尽,除了门道内墙上的文物重地谢绝参观几个字外实在看不出哪里还有文物的样子。
无论是张旺胡同还是油漆作胡同,这两处庄士敦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现在都已看不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了,而且也没有被定为历史文物。在北京的门头沟区还有一处和庄士敦有关的遗迹,并且被列为了区级文保单位,这就是位于樱桃沟村的庄士敦别墅。按照《紫禁城的黄昏》一书中的介绍,这处别墅是徐世昌总统送给他的,溥仪还特意为这所别墅题写了乐静山斋的匾额。

旮旯儿第一次见到庄士敦别墅还是在十几年前,一次去妙峰山的路上无意中看到了庄士敦别墅的指路牌,因此特意前去看了一下。当时这座百年老建筑早已破败不堪废弃不用了,一溜五开间的硬山卷棚式房子孤零零地立在高坡上,按照资料说前面应该还有抱厦,但早已不复存在。听村民说这里当年曾经做过学校,后来便慢慢废弃了。
前两年旮旯儿再去樱桃沟的时候,发现庄士敦故居竟然焕然一新了,月台上的抱厦也已恢复。旮旯儿特意前前后后仔细看了一下,应该说复建的还是比较认真的,但这座建筑已经是一座全新建筑了。当时室内还没有布置,不知现在什么样了,未来是否会作为庄士敦纪念馆也不得而知。
除了上面介绍的几处居所之外,庄士敦还曾经在颐和园内住过一段时间。当时民国政府对于皇室的优待条件中有一条是要求皇室最终要离开紫禁城住到颐和园去,为此庄士敦曾被溥仪任命为全权负责管理颐和园事物之人。庄士敦刚到颐和园的时候住到了南湖岛上,这里景色优美非常适宜居住,但是过了没多久,他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南湖岛太偏僻了,对于管理工作来说很不方便,因此他决定搬家了。

在颐和园的第二个居住地是湛清轩,这所宅子位于颐和园著名的园中园谐趣园内,这座清乾隆时仿无锡寄畅园建造的园林原名叫做惠山园,嘉庆朝才改名谐趣园,到了慈禧重修颐和园时更是大兴土木加以重建。庄士敦住在这里无论是来往紫禁城还是管理园内各处事务无意要比南湖岛方便多了。
《紫禁城的黄昏》第二十一章的题目叫御花园的岁月,这一章中庄士敦写到在1924年初宣统皇帝把一座阁楼赐给了他,这就是位于御花园内的养性斋。这座始建于明代的两层阁楼原本叫乐志斋,到了乾隆年在楼的两侧各接出了三间从而成了现在的凹字形建筑。站在养性斋的二层阁楼上,整个御花园的风景尽收眼底,能够住在这样的地方,对于庄士敦来说应该是受宠若惊了。
书中还写到溥仪特意把养性斋布置成了欧式风格,其中既有卧室,也有书房,还有会客厅,溥仪以及皇后太妃等也常来养性斋和庄士敦一起用餐,在那个动荡的时期,庄士敦的到来使得小朝廷内生活变得轻松有趣了一些。由于庄士敦的特殊身份,他还帮助溥仪在御花园内会见了包括香港总督在内的很多外国人。

在《紫禁城的黄昏》一书中还插入了多张珍贵的老照片,其中有一张是印度大文学家泰戈尔和溥仪的合影。旮旯儿在看这本书之前只知道梁思成林徽因曾接待过泰戈尔,还真不知道他也曾和溥仪会面。而这次泰戈尔造访紫禁城就是庄士敦促成的,会面地点就在庄士敦居住的养性斋,而溥仪与泰戈尔合影的背景是御花园内的四神祠,照片中溥仪站在了台阶上因此看起来显得比泰戈尔要高一些。
四神祠是御花园内一座不起眼的建筑,距离养性斋很近,这是一座八方亭式建筑,前建有抱厦,在其周围虽然没有任何介绍文字,但这座建筑却是明代就有的,据说是用来供奉道教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神的,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是供奉风、云、雷、雨四神的。
从张旺胡同到油漆作胡同,从紫禁城到颐和园再到门头沟,庄士敦的足迹遍布北京城。虽然受制于历史的局限性庄士敦当年的言论以及做法有些在今天看来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从他在山东以及北京的表现看,庄士敦还算是一位热爱中国文化且同情中国的外国人,在他曾经居住的地方为他建一座纪念馆应该是不为过的。 有图有故事,游览更有意思的北京城,敬请关注旮旯儿的头条号【犄角旮旯逛北京】,千余篇原创照片文字,欢迎阅读原文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