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颐和园、静明园老照片,张张珍贵


耕织图碑,位于颐和园西部的“耕织图”院区内,碑阳刻“耕织图”三个大字,碑阴刻《耕织图口占》,诗云:“玉带桥西耕织图,织云耕雨学东吴。每过便尔留清问,为较寻常景趣殊。”落款为“乾隆癸酉夏御题”,即乾隆十八年。照片为20世纪50 年代拍摄的耕织图昆仑石。碑高1.90 米,宽1 米,厚0.64 米,基座高0.65 米,长2.60 米,宽1.05 米。

万寿山昆明湖碑,位于转轮藏院内,转轮藏位于万寿山上,西部紧靠佛香阁,与佛香阁西边的五方阁一组建筑互为对称。此建筑始建于乾隆年间,1860 年和佛香阁一起被焚毁,光绪年间重建。照片为民国年间的万寿山昆明湖碑,碑高9.87 米,碑阳正书“万寿山昆明湖”六个大字,碑阴为《万寿山昆明湖记》。 

清末拍摄的颐和园写秋轩。写秋轩建成于乾隆二十年,位于万寿山东侧的半山腰上,正殿三楹,建于高台之上,两侧以爬山廊连接两配亭。东亭名“观生意”,西亭名“绿畦”,皆四角重檐攒尖顶。照片中写秋轩上方是“重翠亭”,“重翠亭”再往上则是“千峰彩翠”城关。写秋轩1860 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重建。


芸亭位于景福阁西侧,万寿山东坡,建于光绪年间,是万寿山东坡欣赏昆明湖最佳的地点之一。此亭是两座六角亭连在一起的双亭式样,也称为“姊妹亭”,是慈禧八月十五赏月之处。照片为民国年间的芸亭。

万寿山前山中部,从云辉玉宇牌楼起,经排云门、排云殿、佛香阁和智慧海,逐次高升,成为颐和园中最为壮观的主体建筑。此图为西德尼·戴维·甘博于1919 年拍摄的云辉玉宇牌楼。

拍摄于民国初年的排云门前铜狮,铜狮高1.96 米,长1.59 米,宽1.11 米。此二狮原为圆明园宫门前的铜狮,1899 年前后被移放至排云门前至今。

阿道夫·伊拉莫维奇·鲍耶尔斯基于1873 年前后拍摄的静明园定光塔及“云外钟声”景区。“云外钟声”为静明园十六景之一,西山寺庙众多,可聆听远近的钟声。“云外钟声”的题名出自张继《枫桥夜泊》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拍摄于20 世纪60 年代,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张静明园照片,摄影师在静明园华藏海塔下,由南向北拍摄了“定光塔香岩寺”及“云外钟声”景区。从这张照片我们可以得知,静明园在咸丰十年英法联军焚毁中受损相对较轻。

约翰·汤姆森于1877 年拍摄的华藏塔和定光塔,在定光塔后面还可以隐约看到十字亭。在两塔之间偏左一点的建筑是“澄照”“函云”城关,偏右修在半山腰的建筑是“云外钟声”。

“庚子事变”期间的定光塔,照片中有六位联军士兵荷枪实弹地站在塔下合影。

西德尼·戴维·甘博于1919 年拍摄的“云外钟声”景区及定光塔。

图文摘自《西洋镜下的三山五园》,中国摄影出版社2017 年10 月第1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