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区:城中村筑起疫情“防火墙”

  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由于流动人员多、居住人员结构复杂,面积大、出口多等诸多因素,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难点,也是这次疫情防控的重点。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白银区针对辖区内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实际,落细落实各项措施,严防死守严密管控,推动疫情防控落实到“最后一米”。

  做好外来车辆和人员管控检测,是做好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这个‘入口关’尤为重要。针对刘家梁社、吊地沟等出口多、流动人口多的城中村,王岘镇结合各村地理特点,对整村全面封闭,严控人员车辆出入。“我们第一时间启动了‘党员+镇村干部+村民代表’的群防群治防控系统,各个出村路口用彩钢板、脚手架进行了封堵,只保留一个出入口。同时,我们在出口设了检测点,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值守,做好入村人员检测排查、车辆消毒和外来车辆劝返工作,坚决防止疫情输入。”王岘镇副镇长张生良告诉记者,“我们也在加强村民内部管理,通过大喇叭、微信群、横幅、海报等多种办法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政策通知,劝导村民遵守疫情防控的要求。目前,车辆和人员均实行通行证管理,每户每2天只能有一名家庭成员出门购物,出入要扫二维码或记录册实名登记。”

  东星村党支部书记王明君告诉记者,“东星村郝家川社靠近国道109线,商铺多、租户多、外来人口多,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们按照‘镇管村、村管户、户管租住人’的要求,对所有租住户和个体户逐个排摸,掌握外来人员情况,并建立了‘四个100%’的机制,也就是出租屋业主房东100%宣传到位、辖区村民100%联系到位、外省外地来人100%排查登记到位、出租屋100%张贴封条提示到位。排查中,我们对已经返回白银的租户和个体户,严格督促执行居家观察14天的要求,由村医每天视频连线或上门测量体温,了解身体状况;对还没有返回白银的外地租户,一律打电话劝导延迟返回。”针对多次入户、敲门无人应答又无法联系的租户和个体户,王明君告诉记者,“我们的做法是,在其大门口或者门口贴封条,租户和个体户返回后第一时间需要在村委会登记后解除封条方可入住,这样方便我们对外来租住户进行管理。”

  全面排查外省外地来银返银人员信息,做好重点人员管控,是防止疫情扩散蔓延的关键。崖渠水村大学生“村官”刘家珍说,“针对从外省外地返回的群众,村上采取‘人盯人’措施,建立工作台账,明确隔离时间及相关防护要求,督促其进行“居家隔离”。隔离期间,隔离人员可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与村社干部或村民志愿者实时沟通,以保障其日常所需生活物资。此外,各村委会每天定时、定人、定点对公共设施和区域进行清扫保洁、消毒灭菌,切断疾病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