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西充县:城村联手搭“桥梁”农货端上城里餐桌

本报讯 “老冯,有人要买你家萝卜130斤、白菜50斤。收菜的时候,记得先洗手,戴好口罩。”2月11日晚10时许,西充县仁和镇蚕丝山村村民冯星德接到西充县委宣传部派驻该村第一书记何永泰的电话。电话中,何永泰告诉冯星德,已经帮他联系到一名收购农产品的客户。

眼下,既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也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阶段。为了“两手抓、两促进”,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和党员先锋队的优势,通过城村联手结对,搭建起农村和城镇居民的供需“桥梁”,让大山里的农货“飞”入城里百姓家。

冯星德2014年被识别为贫困户,在该村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通过在脱贫奔康产业园务工、返租果园以及在果园里套种蔬菜、养殖小家禽等,已于2016年顺利脱贫。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冯星德地里1000多公斤长势喜人的新鲜蔬菜滞销。

“我们来搭建村上种植户养殖户与城里居民之间的供需桥梁,解决这一问题。”得知冯星德的难题后,何永泰当即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晒出了该村农产品滞销的信息,很快吸引了不少城里居民抢购。目前,该村已有30余户村民顺利卖出萝卜、白菜、大米、干面、柑橘、红苕、鸡蛋等农副产品,实现收入5万余元。

仁和镇蚕丝山村驻村工作队帮助群众打通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只是西充县针对防疫工作、脱贫攻坚工作“两手抓、两促进”的缩影。据了解,西充县79支驻村工作队和830支党员先锋队纷纷在该县农村和城市来回奔走,一方面入户收集贫困户农产品滞销信息,一方面积极牵线搭桥协调代购物资、代销农产品。通过城村联手结对,西充全县范围内实现了农副产品“内循环”,既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农副产品的销售,也保障了城镇居民的蔬果粮食供应。

“当前,既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也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阶段,搭建农村和城镇居民的供需桥梁,既保障了居民生活物资的供应,也能够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有效防止因为疫情影响扶贫产业发展和影响贫困群众增收导致出现返贫现象。”西充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李洪说。(通讯员 赵荣 李然 记者 戚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