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发甜原来这个原因,鼻子有颜色也是同理!辨脾胃“求救”信号

中医认为口腔出现的异常味道,是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详述如下。

口甜:指自觉口内发甜,饮白水也觉得甘甜,多由脾胃热蒸或脾胃气阴两虚引起。脾胃热蒸者常伴有口干欲饮、多食善饥,或唇舌生疮、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而燥等,应清胃泻火;脾胃气阴两虚者常伴有不思饮食、口干欲饮不多、神疲乏力、脘腹作胀、便秘等,宜补脾益气、养阴生津。

口酸:自己能闻到有酸气,是由于脾胃虚弱或饮食过量,以致饮食停滞的结果。如果口酸还伴有口苦烧心、两肋疼痛,这是肝经有火造成肝胃不和的结果,应泻火。


口辣:指口内常觉辛辣或舌体麻辣,常由肺热或胃热引起;肺热者常见伴有鼻咽干燥、咳吐黏稠黄痰等症状,宜清肺泻热。胃热者常见伴有口舌干燥、消谷善饥、胃脘灼热、大便燥结等症状,宜清胃泻火。

口淡:尝不出食品的滋味,多发生在大病之后,特别是严重消化道疾病之后,导致脾胃虚弱而引起吃饭不香,多吃点东西则觉得胃部胀满、大便常稀等症状,治疗应健脾和胃。


口咸:多主肾虚,往往伴有腰酸腿痛、夜尿频多、全身无力等症状应分清肾阴虚、肾阳虚后再补肾。口腻:指口舌黏腻、滞涩不爽,甚至食不知味,多由寒湿困脾而引起。常常伴有不思饮食、胃脘满闷、肢困乏力、大便溏薄、小便不利、舌体淡胖、苔白腻水滑、脉濡缓等,宜健脾燥湿、芳香化浊。

口苦:是由于肝气郁结化热、脾胃湿热熏蒸肝胆所致,往往兼有面红、头痛、目赤、腹胀腹痛、小便色黄等症状,应清肝利胆。

鼻头变色“面色”不仅是我们脸上的颜色,还反映我们的健康状况。

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而胃经起于鼻部。因此,脾胃的经脉与鼻窍也是相连的。一个人的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水谷精微无法上输濡养鼻窍,而引起鼻腔干燥,有时还会引起嗅觉失灵、流清鼻涕、鼻子出血等问题。这种情况多是脾胃虚弱、气津不足、脾气不能摄血或肺虚火上冲鼻窍所致。

如果鼻头发红,代表脾胃有热证。


鼻头的部位主脾,鼻头的两侧鼻翼主胃。所以如果整个鼻头包括鼻翼都发红,说明有脾胃热证,而且是实热。根本原因在于脾的运化能力不足,使食物蓄积滞留于胃,食物积久化热、化腐所致。这样的病人往往特别能吃。胃的功能是消化饮食,如果胃有火,往往表现为“消谷善饥”,就是特别能吃,吃完一会儿就饿。


对这类病人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若是实热就清胃泻火,虚热则养阴清热。如果鼻头发青,并伴有腹痛,也说明脾胃功能不好。青色为肝木之色,肝气疏泄太过,横逆冲犯脾胃,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

如果鼻头出现了青紫色,说明脾胃有气滞血瘀,是病情严重的标志。汉代医家张仲景所写的《金匮要略》里曾经说到“鼻头色青腹中痛”,就是鼻头颜色发青发紫,人就肚子疼。还说“苦冷者死”,就是病人还有怕冷的症状,那这个病情就比较严重了。

鼻头最忌讳出现黑色,青黑色不论出现在脸上的哪个部位,一般来说都是病情危重的标志,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及时就医。

胃热按摩足三里

脾胃有热者可按摩足三里穴,每次5分钟,每天2~3次。

同时配合按摩胃经的内庭穴(在足第二趾、第三趾趾缝之间)效果更佳。

内庭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