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时分,“租售同权”是个伪命题

撰文=燕十三

最近,关于地产舆论最密集的恐怕就是“租售同权”,一个看似童话般的美梦,竟然被疫情打破,大量租户被小区拒之门外!


在“租售同权”出台之后,很多人欢呼,终于不用再做房奴了,楼市崩盘在即。可是,现实并没有让理想飞多远,在疫情面前,大量租客被拒之门外,有家不能回。


当然,特殊时期,应该互相包容,但如何解决居住变成一个刚性问题。一些城市,租户被临时安排在指定酒店,集中隔离14天;另外一些城市,让租户转瞬之间变成了流浪汉,衣食住行娱乐购一笔勾销;还有一些城市,租户被房东直接拉黑,再也联系不上。

当然,这还不是最过分的,成都一社区发布禁止市外返蓉租户进小区,公告称,自2月10日10时起,社区所有小区不再放行市外返蓉租户进入。如果因为工作必须返蓉,要求返蓉租户先交50万保证金,万一携带病毒,此款用于邻居补偿,可以说,满满的恶意。


在灾难面前,最赤裸的就是现实,尤其是这种粗暴行政处理,将有房与无房划分,丧失了最起码的人文关怀,但这也反映了“租售同权”确实是一个伪命题!

首先,“租售同权”并非大政方针,在发布之初,像是美好的夙愿;在落地之后,更像是应急策略。


什么是“租售同权”?住建部称将立法明确“租售同权”:租房与买房居民享同等待遇,住建部有关负责人说,将通过立法,明确租赁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建立稳定租期和租金等方面的制度,逐步使租房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与买房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2017年7月18日,住建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要求大中城市要支持相关国有企业转型为住房租赁企业,鼓励民营的机构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厦门、深圳、南京、杭州等12个城市成为首批试点。


其中,以人们以往买房时最关心的小孩上学问题为例,方案指出:赋予符合条件的承租人子女享有就近入学等公共服务权益,保障租购同权。也就是说,以后租房一样享受“就近上学”的权利!


为此,有些人甚至于鼓吹“租售同权”影响不亚于1998年房改,结果网上瞎吹,长租公寓跟进,市场上出现一大批“高进低出”、“长收短付”的风险项目,这些没有资金监管的项目,变成了公寓市场的毒瘤,最后暴雷不断。


参照《官评高风险!长租公寓迎来新政“刮骨疗伤”!》一文,我们会发现,租赁业务被判定为“高风险”,这还是历史上头一遭,但这股邪风就是从网络炒作“租售同权”起来的。


但这一次疫情黑天鹅,却让“租售同权”变得十分苍白,“租售同权”的落地也变成了一纸空文,美好的生活幻想终于又被现实无情揭露。

为什么“租售同权”一直赢得全民鼓掌,突然之间,又让人们发现落地很难?


其一,租权与产权不可能平等。因为,购买的是商品房,核心权力就是产权,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度之下的法律表现,包括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而租赁只是合同范围之内的阶段使用权,无法享受资产收益。


其二,租赁权利存在使用边界。租赁的权利在于有限期内使用占有权、使用租赁物,到期截止。但房屋租赁权,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受房屋全面支配的权利,但在优先承租权存在的情况之下,考虑租赁方的权益,制度保护弱势群体。


其三,公共核心资源权利不同。产权与租权在公共资源使用上最大的分歧是什么?落户、教育、医疗。尤其是教育资源,过去“租售同权”在学区教育上已经落地,但优质教育资源是无法分享的,因为教育资源不均,租售同权只能加剧社会矛盾。


具体请参考《重磅!西安距离“租售同权”还有多远?》,尽管日本大前研一等学者预判,未来中低收入家庭无需买房,租赁胜过购买,但面对苍白现实,任何判断都缺乏价值。


鼓吹“一辈子租房”坑人不浅,因为,鼓吹租房这群人全部有房,而把长期租赁做成了一个生意,把房子租给中低消费群体,还给他们放贷款。货币的唯一归宿就是贬值,我们会发现随着通货膨胀,长期租房的人越来越租不起房,更买不起房。


为什么?租赁行为是时间行为,过期作废,说白了花自己的钱养别人的房,租客在通货膨胀与资产增值对冲过程中变成了一群牺牲品。换而言之,鼓吹长租公寓的人兜售的是情怀,租赁常住公寓的人消费的是时间。


前几年一直鼓吹“租售同权”的人,现在被现实不断打脸,大力发展租赁业,结果变成了圈钱套利,大力鼓吹“租售同权”,结果被疫情揭去了底裤。


网上有很多跟风炒作的人,忽悠“租售同权”导致很多家庭一直租房,导致这批人原地踏步,现在连家都回不了,这群鼓吹的人出来解释一下?


进群/加微信:xusandao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