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泗洪“退伍老兵”欠你100元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2月1日,泗洪县上塘镇的一位七旬老人匿名给武汉红十字会捐款9900元,在汇款单上落款 “退伍老兵”。他掏出的那沓现金没有一张是新的,上面灰迹斑斑。老人的善举,感人至深。即日起,我们推出连续报道。今天推出第一篇——武汉,泗洪“退伍老兵”欠你100元。


连日来,一张出自泗洪县邮政分公司上塘支局的汇款单在泗洪县当地乃至周边县区人群的微信朋友圈霸屏。

这是一张从泗洪县上塘镇汇给湖北省武汉市红十字会的汇款单,捐款9900元给武汉市红十字会,汇款单上落款为“退伍老兵”。

“退伍老兵”是谁?2月4日,笔者赶赴泗洪县邮政分公司上塘支局追根求源。

泗洪县邮政分公司上塘支局局长戴广辉明白了我们来意后,打开了话匣子。

2月1日那天,戴广辉在接待室处理公务。听到大厅里有人说要捐款声音后,他出来抬头一看,就发现了那个人。“要捐款的人大概一米七八个头,70多岁,戴着白色的口罩、黑色的帽子,穿着黑色的棉衣。虽然衣服略显破旧,却很干净,没有丝毫褶皱。”


老人很精神,说话也很干脆。和戴广辉搭上话后就直奔主题,“我想捐款给湖北武汉,支援他们抗击疫情。”

了解了大概情况后,戴广辉把他带到营业柜台。

那天,工作人员李秀娟在柜台值班,她回忆自己和老人那番对话:

“对方的账号是什么,请您告诉我。”

“什么账号啊!没有呢,只要能捐到那边,钱能派上用场就行。”

“您这一万元是全部都捐的吗?”

“是的。”

“请您把身份证给我。”

“为什么呢?我捐钱,但是不希望大家知道我的名字,不可以吗?”

“对不起,根据规定,超过(含)10000元的汇款,必须要填写真实姓名。”

“那好吧,我捐9900元,不填写真实姓名可以吗?”

“可以的。”

“欠了100元哦,感觉有些不自在。”老人自言自语。

当日一起值班的另外一名工作人员回忆说,“那名老人拿着汇款单后,一时愣住了,他不知道怎么填写。”

原来,他估计到邮政这边就可以很顺利地把钱捐出去了,没有想到还要填写账号、详细的捐款地址等等。

陪在一旁的戴广辉连忙掏出手机,查了查相关捐款的信息后,建议他说:“这样吧,您可以把钱捐给那边的红十字会。他们是官方接受捐赠的渠道之一,一定会妥善用好您这笔钱的。”

“那也行!”老人不善言语,从口袋里掏出了钱。

“天哪!全部是陈旧的现金。”李秀娟记忆犹新,一沓被压的整整齐齐的百元钞票,没有一张是新的,上面灰迹斑斑。“看到这钱,我脑海里第一判断是,这应该是老人平时省吃俭用慢慢攒起来的。果然不出所料,老人说他没有工作,家里的经济来源就靠人均几亩地收入。”


老人填好单据后,在汇款单上附言:抗击疫情捐款,一位来自泗洪县上塘镇的退役老兵。

老人匿名捐款是发自内心的,也是深思熟虑的。笔者查看了老人捐款的全程监控视频,发现老人始终没有摘下口罩,不愿露出半丝“庐山真面目”。

“老人匿名捐款,真的深深地感动了我。”戴广辉说。老人临行前,戴广辉赶忙从大厅一角拿出2桶1.8升的食用油和一袋5公斤的大米塞给老人。

老人说什么也不肯要。他说,我捐款是发自内心的,不需要回报,我不要你们给的礼物。

“我们这都是赠送给客户的,不是专门买来送给您个人的。”在戴广辉的执意下,老人最后还是拿上了油和大米。

可是,还没等戴广辉的凳子焐热,老人拎着油和大米又回来了。“我不能要你们的礼品,因为家里的人不知道我向湖北捐款。我拿回去这些东西,也没法向他们解释啊!”

“我心里顿时五味杂陈,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再跟老人交流。”戴广辉感慨。

老人出门后,推着自己的自行车径自离开了邮政分公司。那是一辆什么样的自行车啊?车架上的油漆一处处脱落,座上的皮垫已经褴褛,车把上连铃铛也没有……

“如果老人不捐钱或者只捐几百元,谁也不会责怪他,甚至也不会有人想到他。他用这其中的少部分钱,就可以买辆能遮风避雨的电动三轮车开着吧?”望着老人渐渐远去的背影,戴广辉的泪水涌了出来……

“我们查询了一下,这笔钱目前已经到了武汉那边,应该发挥作用了……”戴广辉说。

“退伍老兵”,9900元现金包裹着你爱心已经到了武汉。可你是谁呢,你在哪里?

作者丨许昌亮 顾佩佩 卢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