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盘点元宵灯会与元宵花灯诗词


今天是元宵佳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就已经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作为中国人宝贵的文化传承,现如今元宵节已经被列为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元宵节花灯种类繁多,有仿照事物的形象编制的形象灯,如龙灯、虎灯,或是根据民间故事编制而成的牛郎织女灯。灯笼与神有关,所以也赋予很多象征意义。

古往今来,还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

下面海螺妈就带领大家回顾一下元宵灯会有关的古诗词吧。

《元宵》(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作者唐寅,就是大名鼎鼎的唐伯虎。花灯作为元宵佳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作者就以一句“有月无灯不算春”来肯定了灯会的重要性,没有灯会简直就不算春天来了。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诗我从小就熟记于心,不是我用功,实在是此诗感情真挚,隔了上千年依然动人。

元宵节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柔情密意溢于言表。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苏味道这一句“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实在是经典之极。这些经典诗词,是文化瑰宝,给了后人无尽的想象空间和巨大的艺术享受。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额而雪满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大家肯定耳熟能详了,经典中的经典。辛弃疾是我非常喜欢的诗人,他可以写成大气磅礴的“金戈铁马,气吐万里如虎”,也可以这样婉约深情,绝对的才华横溢。

诗词中的“鱼龙舞”就是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的第三种境界。

十五夜观灯 唐 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这可谓是千古名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了当夜的美景。

上元夜 唐代 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是不是见到一轮明月每个人心中都会格外的幸福安详?

《元夜踏灯》 (清) 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

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

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清代诗篇读的不多,这首诗还是挺有烟火气的,人物情感和当天的互动栩栩如生。

元夕影永冰灯 (清) 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回味无穷。

元宵节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有见闻有故事还有人生智慧。

从先贤的佳篇中,我们感受到了“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盛景,也体会到了“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的寂寥,品味着“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的盛况空前,想象着“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上元夜,是一家团圆的美好回忆,也是才子佳人邂逅的最好场地,于是上元夜寄托了无数相思、汇聚了多少欢笑,也承载了无数人回忆。

所以唐寅会感慨“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可见正月十五这一天对于老百姓有多么的重要。我们虽然没有机会领略唐宋时期上元夜的赏景,也可以从诗篇中依稀感受到这一天的恢弘壮观和美丽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