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吐不俗、举“纸”有礼!衢州全力打造一座“不随地吐痰”的城市

为进一步加强传染源防控,弘扬“痰吐不俗、举纸有礼”,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全力打造一座“不随地吐痰”的城市。特制定本方案。

强化科普认知

开展卫生防疫科普教育。制作不随地吐痰宣传片和传染病防治视频漫画,开展卫生健康科普教育,提升公众对随地吐痰陋习现实危害的认识。

开展法律法规科普教育。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衢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以及《衢州有礼市民公约》等学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知法、懂法、守法,充分理解政府为防治疫情采取的措施,明确并正确行使、履行在疫情中的权利、义务,做一位有礼衢州人。

强化宣传教育

全网格铺开:乡村社区层面。充分利用乡村大喇叭、广播大屏、村社通讯群等渠道,开展“移风易俗,痰吐不俗”常态宣讲,增强居民对随地吐痰危害性的认识,提高文明意识,逐步引导居民改变随地吐痰的陋习。

全课程融入:学校层面。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利用晨课、班队课以及共青团、少先队活动课,全面开展“与随地吐痰说‘不’”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文明素养养成教育。通过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进而文明整个社会。全媒体宣传:媒体层面。广泛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网络、手机APP、微信、屏媒、公益广告等媒介立体化、持续化宣传,注重正面引导的同时加强随地吐痰不文明行为曝光力度。全民众参与:社会层面。结合衢州有礼20条,制定卫生防疫宣传推介语,各部门联合开展以“痰吐不俗、举纸有礼——打造一座不随地吐痰的城市”为主题的倡议宣传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引领文明时尚潮流。

强化项目服务和人文关怀

完善痰渍收集设施铺设。对医院、车站、公园广场、农贸市场等公共场所的垃圾收集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凡未设置有害垃圾收集功能的垃圾收集设施均增设痰渍收集桶,设置醒目的文字标识,并加大日常保洁和消毒力度。

免费发放“有礼集痰袋”。设计并制作样式统一、内设纸巾、外印“不随地吐痰”宣传内容以及简单使用说明的“有礼集痰袋”,依托志愿服务有礼站(点)和劳动者港湾等志愿服务实体阵地,重点在人员密集场所向市民免费发放,引导市民将“不随地吐痰”化作自觉行为和习惯。开展“消灭痰渍”志愿服务。成立“消灭痰渍”志愿服务队,常态化组织专业科普志愿者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开展“不随地吐痰”科普宣传,组织志愿者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开展“不随地吐痰”“举纸有礼”等文明劝导活动。因乱吐痰行为被执法部门查处的行为人须强制性参与“消灭痰渍”志愿服务。

强化执法监督

加强执法力度。形成专兼结合的文明劝导和惩戒力量,不断加大查纠密度,劝诫力度,实现全域治理。特别是要结合疫情防治期间、重大公共卫生安全响应期间,加大处罚力度和管理强度。春节假期每天保证100人次的路面巡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预计疫情防控期间每周10例的案件查处数量,正常上班期间保证每天300人次的路面巡查,每周30例的案件查处数量。

形成惩戒闭环。将随地吐痰查处情况列入到不文明行为曝光打脸中,并通报所在单位、村社,形成强大声势。

强化法律支撑

通过立法的形式,把对随地吐痰行为的具体处罚管理纳入文明行为条例中,并将违法行为与个人信用记录挂钩。

审核:王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