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新传故事多,普陀这位“指挥员”有办法→

大年初三一大早,宜川三村华阴路出入口一派繁忙景象。

在一个女中音的沉稳指挥下,一支由居委干部、志愿者和物业员工组成的特殊“施工队”一大早便开工了。经过一番叮叮咚咚,这个原先有着7个出入口的开放小区迅速转为了只有单一出入口的封闭小区模式。

三村因此成为宜川地区,第一个对上海市公共卫生一级响应作出反馈的居民小区。

支撑起这一堪称“宜川速度”变化的,正是宜川三村第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杜佳敏,这位曾参加过17年前抗击SARS战役的年轻“老兵”

2003年,时年21岁的她是以一名大学生的身份,在火线履行了一名“战斗员”的职责,因此练就了一番对于社会生活的职业敏感。

正是凭借着当年练就的敏锐警觉,早在农历庚子鼠年到来前,已对疫情略有耳闻的杜佳敏,便抓住一次叙旧团拜的难得机遇,和退任党总支书记重温了当年的工作经验。

面对退任书记的循循善诱与殷殷嘱托,这位已从“战斗”岗位走上了“指挥”岗位的接任居委书记发出了铮铮誓言——“请吴书记放心。你交给我的两千户居民,我一定一个不少地把大家保护好。”

“话好说,事难办”,尤其是当杜佳敏要挑起的是这副事关上千人生命安全的重担时,工作能力扎实不扎实、专业不专业的问题成为了她必须回答的一份答卷。

记者就此询问了负责物业工作的相关人员。他告诉记者,“在我看来,至少是优秀。”

原来,就是在封门那天,“杜书记找到我商量——‘车行出入口有隐患’。听完这话,我心里一惊。随后,她告诉我,小区停车杆是自动的,晚间进出存在失管漏洞,希望我们将运行方式从自动切换为手动,彻底消除隐患漏洞。”

眼见着身边的安全大门加高加固,居民们对疫情话题的关注也逐步升温。随之而来的是空气中逐渐弥漫起一股紧张的气味。

仿佛就像预先设定的一般,第一通“警报”便在封门后的第二天拉响:一户重点地区居民返回了三村家中

“危险面前没有二话,是杜书记第一个喊出了‘我是共产党员,让我上’

的回答。”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党总支副书记冯卿这样告诉记者,“看到书记冲上去,自己想拉也拉不住,我能做的就是帮她检查好自身防护。”

把他人拦在身后的杜佳敏第一时间敲开了这户人家的房门。当看到是“来者不善”的居委书记时,回沪人员早已老大不愿意,有一搭没一搭地做着回应,尝试拖延。可无论对方的态度多么冷淡,杜佳敏总是耐着性子地和颜劝说,语调既不高半分,语速也不急迫,声音中透着平和与尊重。

正是这份镇定改变着局势。从最初的被动抗拒,到后来的慢慢接受,再到后来的主动配合,经过一番气场“较量”后,杜佳敏顺利完成了身份复核。随之,当警觉的杜佳敏再次请求他出示相关票证备查时,这时的工作对象早已换上了一番信赖的神色。

虽然又是一番耗时许久的比对、验证、核实过程,但这时的一切都已显然自然平静,直到最后全部完成。当听到杜佳敏一边交回文件,一边温言嘱咐返沪人员:遵照规定,执行居家隔离措施;如有困难,也要第一时间联络自己时,这位汉子用着有些颤抖地声调说道,“杜书记,感谢您把我们当自家人。我们一定自觉配合您完成隔离。请书记放心。”

那是小区转入封闭管理后的第三天。当天夜里,一位九旬高龄的老婆婆悄悄向居委值班人员作了报告——租住隔壁的重点监控人员回来了。

虽经当值班长电话联系、登门核实,这是虚惊一场,不必兴师动众。但心中挂念老婆婆的杜佳敏还是在事后的第二天,专程敲开了她的家门;又是拉手,又是抚肩地良言相劝、循循善诱,终于帮助阿婆解开了心结

“杜书记,你来一趟,我就安心了。不听到书记亲口告诉我情况,什么人的话,我都不信。”

正是这番迅捷处理,既稳定了小区舆情,也消除了工作对象的心中不安,为居委工作牢牢抓住主动权打下了主基调,并让随后另一番“乌龙”事件显出特别的冬日暖色。

回想起阿婆这番有些撒娇的言语,变得有些严肃的杜佳敏正色道,“抗击疫情,我们要打的不仅是一场物资‘消耗战’,更是在打一场真相比拼流言的‘信息战’。在小区里,不是真相战胜流言,就是流言肆意横行。要用比打赢比病毒传播更大的决心讲述真相,传递正能量,才能凝结社区上上下下的决心和信心,才能坚决贯彻党和政府的正确部署,打赢这场阻击战。”

正是居委与居民的相识相知,让“小区是大家之家”的口号没成为墙上挂挂、嘴上说说的“漂亮话”,而是成为了三村各方的广泛共识。

杜佳敏告诉记者,就在27日转入封闭后,眼见小区出入口向北临风,导致居委工作人员只能跺脚搓手御寒时,是可爱的居民们拿出了自己的活动房屋构件,捐出了暖水袋、小台灯,让登记点成为了大家“献宝”的大舞台。

看到这样可爱的居民,杜佳敏有些动容地告诉记者,“当前我们面临的困难还要许多,但我们心中有底了。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背后是人民群众——只要坚持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取得最后的胜利的信心就绝不会有半分动摇。”

记者:李华

区领导曹立强、姜冬冬分赴社区、企业调研检查

普陀区“好差评”政务服务窗口疫情期间开放情况

开放式小区如何筑起防疫墙?

大“闲人”为何大过年的每天只睡五小时?

丈夫千里迢迢赶回家过年,她“避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