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本質是什麼?經營、管理的祕訣是什麼?吳軍《見識》裡尋答案

今天帶大家一起解讀《見識》第七章,商業的本質。大家有沒有思考過,商業的本質是什麼呢?在這一章中,吳軍博士告訴我們商業的本質,以及經營和管理的秘訣:

一、商業的本質是讓人多花錢,而不是省錢。

當網購節省了我們大量的時間,給我們提供了越來越便宜的商品之後,我們多出來的時間,拿來享樂;多出來的金錢,又被我們花掉,這是人性使然。

在這一部分,吳軍博士提到了幾個問句,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正確的花時間跟金錢的方法:把時間用來學習,提高自己;把錢攢起來,或者是投資。

人在滿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後,常常會追求娛樂和享受,而且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這種需求會越來越強烈。

在這一部分,吳軍博士舉了幾個例子,就是當人的經濟水平達到一定高度以後,會追求一些線下的活動,例如旅遊、去劇院、去現場看歐洲盃、NBA。這種趨勢其實是一種在經濟和社會得到充分發展之後的必然結果。在此,吳軍博士提到兩個趨勢:

第一個,從線下到線上,從實體到虛擬,可以省時間、省錢。最終掙錢的路就越走越窄。

第二個,從線上回到線下,為了花時間、花錢,路就會越走越寬了。

把這種思想很好地總結,並且成功地加以實施的人,則是日本企業家增田宗召。

二、蔦屋書店

蔦屋書店其實只是增田宗昭搭建的一個平臺,書籍、電影、音樂製品,只是他吸引人的錨定產品。他藉此為那些有點兒閒錢,又有點時間的人打造了一個生活平臺。

日本人的住房面積並不大,週末需要有一個外出享受生活的去處,增田宗召看到了這一點,就辦起了蔦屋書店以及一個讓大家享受休閒生活的圖書館。同時,他還買下了整棟大樓以及周邊的兩棟大樓,並且把蔦屋書店所在的大廈租給商戶,打造成一個生活中心。

中心裡面有各種美食和高檔的商店,一家人可以在裡面呆上一整天。增田宗昭雖然把書店辦的非常有特色,該店的營業額也很高,但是他真正掙錢的是靠房地產,靠那些商店的房租。

我們可以看到,增田宗昭借書店的建立,實際是建立了一個生態圈,像生物鏈一樣,在這個商業生態圈裡,一環扣一環,滿足了人們週末休閒娛樂的需求。

在他的生態圈裡,吳軍博士告訴我們他的三點啟發:

1、商業的本質是讓人多花錢,而不是省錢。

2、我們一說到互聯網,首先上的是線上,而忽略了線下。

3、互聯網只是掙錢的一個手段,而不是目的。

三、經營和管理的秘訣:不給選擇

讓顧客滿意的銷售和服務,恰恰是不給顧客太多的選擇。蘋果手機之所以暢銷,是因為他們的產品種類少,他們不給顧客太多的選擇。

三星公司在蘋果出到第三代手機的時候,突然意識到不給用戶選擇,能極大地提高用戶的滿意度,於是將上百款手機砍到只剩下一個巴掌就能數過來的幾款。

後來華為在設置手機時,也是遵循了這個原則。

在不涉及成本變化的一些服務領域,多給顧客提供選擇是沒有益處的。當然不給用戶太多選擇,也可以使其成本可以大幅度下降。

吳軍博士還提到了,對外營銷上,不給顧客太多選擇,可以增加他們的滿意度;對內管理上,不給太多選擇,通常也有利於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員工的幸福感。

例如,公司組織旅遊,統一去一個地方就好了,不要給員工多種選擇,不然,員工難以選擇不說,去了A地的會後悔沒有選擇去B地,去了B地的也會羨慕去A地的同事!

公司發放福利,也不要讓員工自行選擇,公司統一規定就好。

選擇困難症,是很多人的通病。適度的選擇給我們自由,但是過多的選擇會適得其反。

四、總結

商業的本質是讓人多花錢,而不是省錢。不管以何種形式,不管它表面是如何省錢,最終都是以花更多的錢為目的。摸清了商業的本質,不管哪個行業,都可以本著這個本質去摸索、探究掙錢的方法。

互聯網只是掙錢的手段,是一種集客的途徑,真正掙到錢的,最終都會以線下實體落地。不要給對方太多的選擇,太多選擇弊大於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