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丨上海为什么没有安徽路,400万在沪安徽人需要知道的答案

中国的大都市仿佛都有几条以省市命名的马路:北京路、天津路、澳门路、香港路……

在上海这座繁华盛极的国际都市里,以省市命名的道路更是多不胜数,除了北京路、天津路和广东路,南北走向的马路一般以中国的省名来命名,东西向的道路用城市名来命名,几乎涵盖了全国各省各大城市

异乡人走在这些以家乡名字命名的街道,心头也会多一丝温暖。

既然上海的道路名称几乎涵盖全国省市,那为什么会没有"安徽路"?相信在沪生活的400万安徽儿女也想问这个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专家做出了解答

01一种说法是北洋军阀割据时期上海是皖系军阀的势力范围,皖系军阀的首领段祺瑞是安徽合肥人,在上海执政期间手段卑劣、上海人由此对皖系军阀执政深恶痛绝,故不设置安徽路。

说上海人嫌弃军阀时期的皖系军队,这个也只是传说,并无史料依据,安徽省下属的地区作为上海的路名,其实远比其他一些省会还要多

比如合肥路、安庆路、芜湖路、凤阳路等,因此,如果说真的是当时上海人嫌弃皖系军队,这又如何解释呢。

而且,如果真的是嫌弃,那么段祺瑞可是合肥人, 但上海却还有合肥路,这说法就更矛盾了。

还有一点,当时,上海路名的定名权,并不在上海人民,较早时期的定名权在英租界,后来横跨北洋、民国、汪伪政权,抗战胜利后又是国民政府。

所以,说是因为上海人嫌弃皖系军队才没有 " 安徽路 ",从这点上看也并不成立。

02另一种说法说因为安徽省地处内陆,租界殖民者不熟悉,故不设安徽路,

但是查看历史文献可以发现其实在1876年的《中英烟台条约》里就规定开安徽之芜湖为通商口岸,此时英美公共租界成立也才14年而已,说明殖民者早就已经熟悉安徽,此理似乎也说不通。

再往深层探究之后发现其实安徽路曾经出现过,可能很多人不知道,

其实在1945年之前,上海设有安徽路的,只不过仅存于1943年至1945年间,昙花一现而已,其位置大抵在今天的西藏南路和肇周路一带。

从1945年的一份上海市政府布告上看,成为新路名的“西藏南路”,曾名为安徽路和宁夏路,旧名为敏体尼荫路和蓝维蔼路。

老上海地图显示,如今的西藏南路南段在1940年前后还只是些支路和辅路,主干道由敏体尼荫路与肇周路交接联通,整条马路呈“S”型。

1943年,上海经历了一次比较大的路名调整,把很多以外国人名字命名的路名改掉,用了更多国内省市名,例如江苏路。

到了1945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整。安徽路就在1945年的大调整中,部分被肇周路替代,部分被西藏南路替代,并且沿用至今。

安徽路仅仅只有二年的历史,依小编看来,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是因为受一条大马路的拓长影响,这就如同南市原晏海路因河南南路的拓长而被取消一样。

03后来,西藏南路还继续南拓,又“冲”掉了西林路和三门峡路等。而1945年被同样撤销的宁夏路,于半个多世纪后又用在了普陀区的一条马路上,这就是今连接金沙江路和武宁路的宁夏路。

但安徽路就没那么幸运了,至今尚未“落实政策”。

有专家认为后来安徽路未被提起是因为其与杨浦区的“瑷晖路”近音,但是现如今上海已没有“瑷晖路”,只在宝山区有一条“爱辉路”罢了。

其实反观上海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上海的很多路名是上海开埠以后就确立下来,随着历史的沿革已经很久了,当时“安徽”这个地名还没有出现。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还是会有合肥路、安庆路、宁国路等用安徽省一些县市所作的路名,

而没有安徽路,直到后来把 " 安庆 " 和" 徽州 " 两个名字拼起来之后安徽这个名字才作为省份名称正式出现,所以存在这样的一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可能才是导致上海没有“安徽路”的真正原因

其实上海除了没有安徽路还没有黑龙江路、河北路。关于上海路名,上海的确有很多路是以中国省市的名字命名的,但也有很多路不是;同时,

用来命名马路的省名,也不是只缺了安徽一个,所以没有“安徽路”也不必太过于纠结。

通常人们给路起名字,会参照各地在中国版图的位置,在上海版图上相应位置的马路配一个地名做名字,因此可能的情况是,在有可能命名“安徽路”的地方,一直没有出现一条需要命名的马路,所以,上海就没有一条“安徽路”了。

不管怎么说,安徽人作为在沪最多的外省人员这么多年一直尽心尽力为上海的繁荣发展在努力奋斗,不管有没有“安徽路”,上海这座城市都以最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欢迎安徽人民在沪创造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