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一个香港北上电影人内地春节档的七年之痒

2020年,随着疫情和电影市场这两条线的交叉,内地春节档戛然而止。

1955年,一部美国影片《七年之痒》告诉我们,爱情会在七年之后进入一段危险时期。

《七年之痒》海报

未曾想,这个对爱情的警世之言完全作用在内地电影市场上:从2013年开始至2019年,内地春节档刚好走过了七个年头。

春节档之于中国电影市场的甜蜜期已按下暂停键,在双方的冷静空白期,回过头看,这七年,周星驰几乎就构成七年之痒的春节档的主心骨。

冰与火之歌

2015年4月,伴随着一首《See you again》,中国影史票房纪录到达前无古人的24.26亿。前一年《变形金刚4》(19.76亿)在20亿面前的触不可及终于被突破。

仅过三个月,《捉妖记》以千万票房超过《速度与激情7》坐在了中国影史票房排行榜第一的宝座。

《速度与激情7》零点场观影人潮

从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开启商业大片时代开始,单片票房从2.48亿飙升了将近十倍,跃升如此之大让市场蹦出“天花板论”-20亿+恐怕就是内地单片票房的天花板了。

正是在这种天花板论调的氛围中,中国影市迎来了低预期的2016年春节档。与档期的低预期形成高反差的是缺席前两年春节档的周星驰带着《美人鱼》回来了。

同时,周星驰还带着他为影片创作的宣传曲:无敌是多么多么寂寞,无敌是多么多么空虚……

为了佐证,《美人鱼》从预售阶段就用一系列的纪录去证明周星驰的“无敌”:

国产片首日预售破亿纪录;华语电影单日票房纪录;连续七日单日票房过2亿纪录;首周票房最高纪录;连续破亿天数纪录......

如此多纪录“逼得”市场无人再敢喊“天花板”,而是都在问《美人鱼》-或者说是无敌的周星驰的影片的票房上限在哪里?

2016年2月26日20:00,中国影史第一部破30亿影片诞生了。

时光回到香港与内地签署CEPA协议的2003年,受经济持续低迷和SARS病毒爆发的双重影响,香港电影进入至暗时刻:全年仅拍摄了54部影片。

而在之前一年,人民网就曾经报道过:2002年9月16日,全香港总共140间电影院,总票房仅有51.6万元,创下了近十年来的新低。

2003年,香港电影本土票房冠军是《无间道3》-票房3023万,十几年后,北上的周星驰凭《美人鱼》在内地拿下33.86亿的成绩。

时光荏苒,内地对于香港北上电影人来说,不再是陌生和新鲜,而是更广阔的舞台、更丰富的创作,以及更大的市场。

而周星驰,这个香港北上电影人的代表,终于找到满身才华的施展空间。

西游情结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大话西游》在内地的风靡,周星驰封神。

2017年,周星驰在接受央视采访的时候说“要把‘西游’做成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

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周星驰的这个表态只是谦虚,他的“理想”早在几年前就实现了。

2010年1月4日,《阿凡达》在内地上映,充满想象力的特效让其火爆春节前后。中国部分电影人敏锐地察觉到了《阿凡达》13.39亿背后隐藏的商机。

2013年,北上的周星驰把自己告别演员身份后第一部喊cut的影片-《西游·降魔篇》放在大年初一上映,弥漫在春节期间的消费力让中国内地观众有能力还“欠周星驰的电影票”。

如果说《阿凡达》是敲响了中国内地春节档的大门,那么,《西游·降魔篇》则用12.46亿的票房彻底打开了这扇大门。

于影片而言,周星驰是想用自己的想象、幽默和对人性的洞察去重新解构西游,只是他不曾想到的是,自己和华谊(《西游·降魔篇》主出品方)的“冒险之举”,不经意间埋下了中国内地影市第一大档期-春节档的种子。

2014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影片开始深耕春节档,《美人鱼》称霸的2016年,总共四部影片就有三部进入年度票房排行榜前十,更是一举奠定了春节档第一大档期的位置。

2017年,周星驰再次出现在春节档,或许是告别演员身份后已经习惯慢工出细活,这次《西游伏妖篇》周星驰选择了与徐克强强联手。

如果能成功,周星驰将会成就三次称霸春节档的丰功伟绩。

开跑后,周星驰的金字招牌让《西游伏妖篇》一马当先,但在“剧情拼凑”和“表演尴尬”一片呼声中,从大年初四开始,《西游伏妖篇》被《功夫瑜伽》超过,从此,再也未能“翻身”。

或许,周星驰是想用徐老怪的高水平电影视听-包括3D和特效,结合自己的无厘头内核将影片呈现给观众。

但在观众看来,视觉冲击多了,对应地现实感就少了。

无厘头的草根性和励志正是让观众看周星驰电影如同看文化符号的直接原因,只是,这两样都是建立在现实感上的。

观众的这种感性让《西游伏妖篇》在票房上后续无力。

换成任何一个电影人,春节档亚军的成绩都足够扬眉吐气,何况,是两个冠军加一个亚军。

但,谁叫这个人是周星驰呢?

豆瓣平台上低至5.5的评分充分表明了观众的恶评。周星驰还有比《西游伏妖篇》更惨的作品吗?

有!当初《大话西游》上映时,票房一败涂地不说,作曲家赵季平拒绝署名,更被一些媒体评为年度十大烂片。

《功夫》上映之初,甚至有明星对着媒体喊:如果不是周星驰拍的,根本不会有人去看。

若干年以后呢?

“喜剧之王”的悲喜

1999年,《喜剧之王》临近除夕在香港上映。

靠着包装在无厘头内核外的一本《演员的自我修养》之书、一句“努力、奋斗”的口号,以及简单却极具杀伤力的“我养你呀”的表白,这部带有周星驰自传性质的影片在收获好评无数的同时,也以2984万票房成为香港当年度票房冠军。

20年后的2019年,周星驰带着《新喜剧之王》回来了,他似乎想在内地电影最大、也是自己最熟悉的舞台-春节档,告诉大家,那个擅长打造草根小人物的周星驰回来了。

然而,当春节档帷幕降下,《新喜剧之王》6.27亿的票房成了周星驰内地春节档不折不扣的滑铁卢。

一时间,炒冷饭、逃离周星驰、“我们已经不欠周星驰电影票”甚嚣尘上。

更甚者,将“毒鸡汤”扣在《新喜剧之王》和周星驰身上。

2001年,周星驰用《少林足球》喊出了那句著名的“做人如果没有梦想,那跟闲鱼有什么区别?”,《新喜剧之王》中,周星驰用马可的嘴自黑了这句台词-咸鱼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咸鱼翻身?

或许,周星驰不但用了马可的嘴、也用了整条马可的线去倒影《喜剧之王》之后的自己:早已经失红的马可靠着过往名气在片场做戏霸,被赶出剧组后又靠着一条吓尿的视频翻红,而此时,面对名利、争议,马可已经泰然处之。

周星驰喜剧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在剧情里面糅杂进去自己悲凉的底色。

所以,他会说:我演的明明是悲剧。

《喜剧之王》过后的20年,功成名就的周星驰用《新喜剧之王》告诉大家:我仍然是个跑龙套的。

正因为此,才继续要“努力、奋斗”。

至尊宝真的回来了

2020年1月18日,当春节档七部影片同开预售时,已经没有了周星驰的身影。

当这届春节档还未开始便已结束时,中国内地影市春节档暂时被锁定在2013-2019的七年,而从《西游·降魔篇》到《新喜剧之王》,周星驰由头到尾走完了这七年。

周星驰内地春节档的七年之痒何尝不是中国电影春节档的七年之痒?

春节档也许在明年就会恢复“上线”,周星驰却未知。

《大话西游》有个情节:

变成了猪的青霞仙子,在她的妹妹紫霞仙子与牛魔王成亲前夜嘲笑紫霞仙子:你居然会相信那个小滑头会回来接你。

小滑头的至尊宝真的踏着七色云彩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