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将于2020年基本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

消除城区学校“大班额”是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完成的14件重点民生实事任务之一。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90个,2020年将基本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给全市中小学生营造更舒适的学习环境。

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大班额”问题也成为老百姓关切的热点。为有效消除 “大班额”,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我市举全市之力,从组织、政策、经费、教师四个方面切实加强保障,“大班额”化解成效显著,确保了各片区适龄儿童在家门口就能“好上学、上好学”。

2018年,市第一小学的同学们经历了一场告别,他们所在的班级,由原有的65人,减少到50人,一部分同学分流到了其他班级。这样的告别,对他们来说却是幸福的。15套桌椅腾出来的空间,让拥挤不堪的教室变得宽敞了,上课再也不用前排桌子抵着黑板,后排贴着墙壁了。同学们觉得“教室宽敞多了”,老师们觉得“上课更轻松了”,这样的改变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学生家长韩林娟说:“以前进班人比较多,娃娃坐的比较靠后,上课的时候后面的娃娃看不到,下课也比较拥挤,娃娃们难免会磕磕碰碰。现在,教室也宽敞了,人数也少了,老师在学习上也能更多的照顾每一个孩子。”

在市第一小学的教室记者看到,宽敞的教室和整齐的图书角让整个教室显得温馨又整洁,先进的电子教学设备一应俱全。这样的变化,覆盖了市第一小学的每一个班级,而这也是我市各中小学消除大班额以来的一个缩影。

市一小副校长马金芳说:“在市政府和市教体局的安排下,我校针对大班额问题严格按片区招生。在学校校舍紧张的情况下,将原有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进行分流、扩班,逐步解决了学校大班额的问题。”

第十小学位于我市南熏路以北富兴街以东,计划建设规模为36个教学班,可容纳1620名学生。项目用地面积31928平方米,建设校舍总建筑面积13655平方米,项目建设于今年2月份开工,目前已全面完工。据了解,第十小学的建设将使我市城区小学布局趋于合理,均衡发展,使适龄儿童达到就近入学的目的,切实解决第十小学周边区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难的问题。

市第十小学项目负责人龙方说:“灵武市第十小学新建项目总投资是7970万,涵盖三个教学楼。十小的建成,一是解决一小、二小、六小的大班额问题,二是解决城市南部片区学生就近入学的问题。”

能不能让农村偏远地区的学生享受到和城区学校相当的教育资源,成了是否能从源头上破解“舍近求远”择校造成大班额问题的关键。今年,我市逐步建立“互联网+教育”,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让农村偏远地区学校与城区学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同时,各网络主校组织骨干教师开展“双师课堂”资源建设,网络主校和分校之间实现同步教学、联合教研、教学互助和资源共享,让农村地区学校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获得快速提升。

泾兴小学校长杜生福说:“泾兴小学是一所移民小学,学校一共有236名学生。在和一小共同体建立双师课堂以来,我们学生能够享受到市一小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资源,在学生享受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我们老师也能够通过观摩课堂教学,参加共同体的双师课堂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据了解,为了逐步消除大班额,我市多措并举,扩容增量,增加中小学的学位供给,2018年9月新增扩建了第七小学、第三小学,总共扩建了36个教学班,增加学位1620个,目前两所学校已经全部投入使用。2019年建设了第九小学和第十小学,两所学校共建设教学班32个,可容纳学生3280人。目前,第九小学已投入使用,2020年秋季,第十小学也将投入使用,届时全市中小学大班额的情况基本上将得以解决。我市还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补齐乡村教育短板,2020年基本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

市教体局教管室主任赵文燕说:“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控制招生计划,同时按照划片招生入学的政策做好学生的合理分流工作,再一个就是加强农村学校的建设,提振农村学校办学的信心,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让更多的孩子愿意留在农村学校就读。”

记者:陈 锐 王思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