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诏安:把“盆景”连成风景线

△《福建日报》版面截图

近日,“城乡融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高峰论坛在漳州召开,乡村规划试点乡镇诏安县梅岭镇吸引了两岸专家学者的关注。该镇摒弃过去各村各自为政、闭门造车、千篇一律的做法,整体布局、多方参与、突出特色——把“盆景”连成风景线

首重规划

群策群力建好家园

“村庄就要有村庄的样子。”台湾建筑设计师的话,说进了梅岭镇腊洲村民的心坎里。“规划乡村,不是把乡村改变成城市,而是抓住乡村发展的矛盾,留住乡愁!”

△腊洲村一角

“传统单排式、统一样式无法体现农村特色,改四合院的半封闭式为全开放式,便于邻里沟通互动。设置8户为一群落,围成的‘邻里广场’还能让村民娱乐聚会。”台湾设计师林亦奇在村民大会上分发村庄规划初稿,讲解设计思路。“我们都喜欢坐北朝南的结构”“房屋造型能否多样些”“我们常有小货车运载海货,砖块路容易损坏,希望改成柏油路”……面对新的规划,村民们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台湾设计团队广纳村“两委”和村民的建议,实地考察其合理性、实用性,分析利弊,再完善和修改,提供“陪护式”设计咨询服务。除借鉴台湾乡村发展规划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外,设计团队还定期到村庄考察,指导村庄规划、智慧庄园、古民居建筑、景观环境提升等建设。其中,如何结合地方特色规划腊洲村成了重中之重。

在梅岭镇,商业行为在北边的村落较为集中,而南边则聚集了宗教旅游文化,腊洲村地处梅岭中心,其优势是生态、人文以及体验式教育。基于此,规划之初腊洲村被定位为“渔业文化聚落园区”,划分为产业发展区、生态缓冲区、景观保留区、邻里文化保留区、园区渔业博物馆等五部分。

“乡村振兴不是一年两年,是关乎全村几代人的未来。”镇党委书记张海潮认为,站在全镇的基础上做乡村前期规划是必要的,而“陪护式”设计咨询服务通过多种形式采纳村民意见,不但集思广益,搜罗建设美丽家乡的金点子,也让村民“看得见”“看得懂”“用得上”,不能“政府干、群众看”,这样编出的规划肯定不管用、不适用、不好用。

两村联编

探索振兴更多可能

“游客们说没吃过这么便宜又好料的海鲜,甚至想和我一起出海。”吴友江没想过,在家乡捕鱼半生,还能迎来事业第二春。

4年前,几位外地游客造访,能说会道又熟路的吴友江被村民们推选为“东门村首席向导”。当时的经历给了他启发,他专注起乡土文化研究,并注册诏安县吴友江旅游信息咨询服务部。

同吴友江一样,迎来事业第二春的渔民不在少数。东门村与南门村三面临海,古老的悬钟古城是两村最大的交集。两村产业均以渔业捕捞和养殖为主,近年依托旅游带动产业收入约为1.2万元/人,两村年接待游客量均在30万人次以内。如此相似的人口、经济、村庄发展现状,侧面反映了两村有协同发展的可能性。

2018年,东门村、南门村两村联编村庄规划,将村庄规划与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国土、环保、林业、海洋、生态等规划有效衔接,并被纳入省自然资源厅“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的试点。

“南门村拥有多处滨海旅游景点,且较为集中;东门村古建筑居多,有发展民宿的潜力。”漳州规划院院长林秋娟认为,东门村、南门村旅游文化景点较多,可发展为梅岭镇小型旅游服务集散地;同时,利用古烟墩、报恩寺、望洋台、果老山摩崖石刻、古城墙等人文和自然资源,发展朝圣观光、滨海休闲旅游。

“东门村、南门村两村联编属于因地制宜、分类编制。”梅岭镇镇长李学渊认为,并非所有村庄规划都有固定的任务和内容,近年来,梅岭镇规划时不贪大求全,而是找准村庄发展矛盾点,合理划分村庄类型,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规划方法。

“以前,我带游客3个小时内就能走完东门村,现在东门村与南门村联编,能玩的地方多了,游客愿意住下来,赏赏这个小渔村的日出日落。”吴友江把宣传好乡土文化视为他的人生下半场,期待有更多人来亲睹滨海小镇的风貌。

全域修编

沿路风景一个不少

旧村规不符合国家政策、人居环境与产业规划没有统一步调、乱搭乱建与乡村治理背道而驰……面对一系列未能准确把握规划编制要求的现象,2018年,梅岭镇率先推行全域修编,对全镇15个建制村规划进行修编。

“全域修编,一方面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划好各类用地布局;另一方面则是提出各类开发建设、修复整治的管控和引导要求。”张海潮坦言,“全域修编”的想法来自于诏安下宫线开展沿线整治的做法。“几年前,我们就定下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振兴战略,经一番整治,村里的村容村貌提升了,但是贯穿全镇的下宫线违章搭盖还是随处可见。”镇党委副书记张陆生说起下宫线“百路千村”的治理很是感慨。他告诉记者,自从去年国庆下宫线开展沿线整治后,整条下宫线拓宽了,风景也变好了,吸引了很多周边游客团。

△下宫线整治前

△下宫线整治后

下宫线全长12.64公里,梅岭段长8.9公里,依次经过石城村、梅岭镇区、田厝村、田中央村、玄钟村、赤石湾村。下宫线整治前的沿线违章搭盖铁皮棚问题严重,铁皮棚常年受咸湿海风的影响锈蚀严重,随时有掉落砸伤路人的风险。

2018年10月,诏安县对下宫线开展为期一周的集中治理,下宫线也因此成了全市“百路千村”综合治理环境提升行动的先锋。“百路千村”的治理带动了人居环境的整治,下宫线的成功治理也激起梅岭镇通过道路整治来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一池春水。

这一切的改变源自一个初衷——打造集观光旅游、商贸交易、综合物流、海产集散的滨海休闲旅游强镇。为此,梅岭镇联合下宫线沿线的桥东镇,特聘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诏安县下宫线景观提升工程方案》。通过对沿线的拆违治违和景观提升,对沿路店招、雨棚、重要节点景观设计、道路景观提升及市政配套设施进行完善。诏安县下宫线沿线的一个个“盆景”连成一道道风景,打造出亮丽的风景线。

记者手记

乡村规划不能套万能公式

△ 夜幕下的下河村岭港山

乡村规划要抓住主要问题,聚焦主要矛盾。乡村规划不能套万能公式,切不可复制粘贴。

这一点在梅岭镇的规划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腊洲村别具一格的村落规划、东门村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规划等等,都是梅岭镇乡村振兴计划的特色。从其探索实践的路径中,我们或可获得启发。

在各地的乡村振兴实践中,对于重点需要发展或欠缺开发建设、修复整治的村庄,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汇集众人智慧,要引导有关院校和行业专家,开展下乡调研活动,鼓励规划师下乡蹲点考察,收集民意,鼓励乡贤、企业家对当地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共同寻找乡村发展缓慢的因素、欠缺条件的来源,寻找出最有效的乡村振兴规划。

同时,要动员广大村民以主人翁的态度,同政府、规划师一同参与到建言献策、方案比选的每个环节中来,积极参与乡村规划编制,商定乡村规划的具体内容,这样的规划成果才能“看得见”“看得懂”“用得上”,对政府而言,广纳民意也是为了“能落地”“好监督”“好管理”。

END

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正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