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变“耕地” 11名干部“挨板子”

调查人员实地核查退耕还林工程项目耕地面积

“农户补助发放清册上,其他农户的退耕面积都只有几亩几分,然而魏铭等6户群众的退耕面积加起来就有189亩?”2017年12月,七星关区委第四巡察组在查阅长春堡镇清丰村2015年退耕还林工程项目资料时发现表册上涉及农户的土地面积差距很大,让巡察组感到“蹊跷”。

为了一探究竟,巡察组以这“189亩退耕土地”作为突破口进行调查。通过实地查看并到区林业部门核实数据后发现,这189亩土地在“退耕”前竟全是荒山。那189亩荒山怎么一步一步的变成了“耕地”?带着疑问,巡察组首先查阅了该项目实施方案,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细致了解。

清丰村2015年退耕还林任务是500亩,项目的政策宣传、组织群众、分户丈量、登记造册等具体实施工作承包给该村清丰种植专业合作社,镇林业站负责技术指导、监督管理,最后由镇里面审核把关并公示后申报区级验收。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巡察组通过走访群众,找到了合作社负责人魏铭进行调查了解。

“因为项目是我组织实施的,为尽快完成任务,便没有开展政策宣传、分户丈量等工作,同时将189亩荒山用来‘凑数’后将相关表册、退耕合同上报镇里面”。知道巡察组掌握证据后,魏铭只好如实坦言。

把荒山作为耕地上报,违反了政策规定,难道镇政府没有监管吗?最后该项目又是怎么顺利通过验收的?

顺着线索一路“追踪”,巡察组先后找到负责该镇退耕还林项目监管的相关人员、负责验收该镇退耕还林项目验收组相关人员进行调查、询问。很快,真相便浮出了水面。

经查证,在魏铭通过“闭门造车”将相关表册上报镇里面后,镇林业站负责人杨磊、分管林业副镇长张虎等人未进行实地核查,就签批“属实”、盖章“同意”,并以镇政府名义上报“自查验收资料”,申请区级验收。刘某虹、赵某军等区级验收组工作人员看到项目基地种植的刺梨树苗存活率高、长势较好,就未认真核实涉及土地面积,以镇自查面积作为验收面积。最终,这189亩荒山地便披上了耕地的“外衣”顺利通过了验收,45360元国家补助资金被魏铭及其5户亲属虚报套取。

因在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实施中,存在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当“甩手掌柜”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2019年7月、8月,张虎、杨磊分别受到党内警告处分;2019年3月,项目启动至巡察发现问题期间,先后任职的长春堡镇4名党政主要领导彭某、林某等人向区委作出书面检查,长春堡镇清丰村2015年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区级验收组刘某虹、赵某军等5名工作人员受到纠错诫勉约谈处理。

同时,针对该案暴露出的问题,七星关区纪委监委以案促改、以案促建,向区林业局、长春堡镇等单位下发了监察建议书,并督促相关单位进一步完善项目审批、民生资金发放管理等规章制度,堵塞监管漏洞,勠力维护群众利益,切实践行初心使命。